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都說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甚至還有人說:看臉是一種公平。但我們更樂意欣賞:主要看氣質。氣質,是一個女人最好看的樣子。你需要將你的內在氣質,化作你的顏值表現出來。因此,不管你顏值高還是低,決定你的人生境界高低的,最終還是氣質。一、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人都有外在,但並非人人都有氣質曾國藩說:「人之氣質,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腹有詩書是一種永不過時的美。從前的從前,李清照和趙明誠兩人都飽讀詩書,人家談戀愛可不是隨便聊聊八卦或者家長里短,他們對詩,互相切磋技藝。從前,一到停電時錢鍾書和楊絳就對詩解悶,你來我往,火花四射,妙趣橫生,看得女兒錢媛好生羨慕,直呼:你們快教我,我也要加入。可惜錢鍾書和楊絳撂了一句:這個教不來,得自己願意學。在女人的氣質里,腹有詩書是一種永遠被羨慕,卻永遠羨慕不來的美。 前幾天朋友圈被武亦姝刷屏了。16歲,復旦附中學生,180cm,古典氣質,完敗北大女博士,成為第二季詩詞大會冠軍。她能熟背2000首古詩詞,古文積累水平令人震驚。 武亦姝的爆火,不僅僅是因為她滿足了人對古典才女的想象,更展現出人對女人氣質的典型認識: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為她散發出的,是自然不做作的氣質。氣質看不見,但一舉手,一投足,一張嘴,無不投影出來。武亦姝身上有一種讀書人的戰戰兢兢。她沒奪冠之前,大概連她自己沒料到會如此,武藝姝的戰戰兢兢和憨憨獃獃正是她最難得的地方,陳更來詩詞大會兩次,是抱著突破和想贏的目標,而武亦姝,反反覆復說的就是「我就是喜歡詩詞」,「能參加比賽就很開心了」,「能走到這裡就很開心了」 她的爆紅,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台上的落落大方,有著仙女般的靈氣。女子若是風雅過了頭,則就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了,會讓人覺得不接地氣。但當武亦姝談論到陸遊的「我與狸奴不出門」的時候,她又展現了少女心的一面,這樣看又很有生活氣息。 這種無功利心正是她能真正走入詩歌世界的秘訣,無論是李清照,趙明誠,還是錢鍾書和楊絳,這些真正腹有詩書的人都對詩詞飽有本真的熱愛,不為炫才的虛榮心,不宥於應試的套路。 腹有詩書,在哪個時代,都是一種公認的氣質美。有這樣一句話: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二、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氣質的修鍊,需要時間的萃取完美的女人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好女孩不是指出身好或容貌好,而是性情出類拔萃。楊絳的容貌雖然算不上絕色,但勝在才氣,勝在處事,氣質從容。 楊絳的父親是無錫本地的名士,算是書香世家,她幼年時就常常捧著一本書,悶不吭聲地陪父親在書房消磨時光,那時她的名字叫楊季康。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楊絳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與錢鍾書新婚不久,楊絳便陪錢鍾書去英國留學。初到牛津,楊絳很不習慣異國生活,又鄉愁迭起,但她很快就振作了,因為錢鍾書的狀態比她還糟糕。錢鍾書就常說自己「拙手笨腳」,作為一名鼎鼎大名的清華才子,卻分不清左右手,不會系鞋帶上的蝴蝶結,甚至連拿筷子也是一手抓。在生活上,錢鍾書完全失去了「翩翩風度」,處處依賴楊絳。楊絳、錢媛、錢鍾書他們有了孩子,一個女孩,他們叫她「阿圓」。生阿圓的時候,楊絳住在醫院,錢鍾書天天在家和醫院兩頭跑。他老闖禍,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陸續打翻了墨水瓶,弄髒了房東家的桌布,弄壞了門軸,砸碎了檯燈。他向她抱怨,又擔心她會責備。楊絳笑眯眯地說:「不要緊,我會洗」「不要緊,我會修」「不要緊,我會處理」 楊絳這時又似乎成了一個老媽子,丟開書卷,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樣樣在行。 錢鍾書的母親誇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鍾書痴人痴福。」 回國之後,他們一家三口各地輾轉,總是居無定所。因為錢鍾書的耿直得罪了人,他從西南聯大和藍田師院辭職后,留在了上海,待了八年。面對生活的齷蹉,楊絳依然優雅從容,兩人的日子依然過得生動有趣。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后迅速走紅。有一天,錢鍾書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支持嗎?」她大為高興,催他趕緊寫。為了讓錢鍾書全心全意地投入寫作,楊絳讓他減少授課時間,也不許他碰任何家務。雖然他們的生活更窘迫了,但楊絳毫無怨言,她辭退了家裡的女傭,戲稱自己是「灶下婢」,劈柴生火做飯都自己動手。 不僅如此,她還學會了主婦精打細算的門道,為了省煤,她自己和泥,把爐膛搪得細細的;有一次煤廠送來300斤煤末子,楊絳如獲至寶,摻上煤灰自製煤餅,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是真正的蘇州閨秀,名門小姐,做起粗活來卻井井有條。 1966年至1976年間,錢鍾書和楊絳都被打成「牛鬼神蛇」。楊絳被人剃了「陰陽頭」,她不聲不吭地,連夜趕做了個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即使是讓她去洗污垢重重的女廁所,她也不抱怨,擦拭得乾乾淨淨,有空了,就躲在廁所里看書。 當時錢鍾書被貼了大字報,楊絳就在下邊一角貼了張小字報澄清辯誣。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會上批鬥示眾。其他人都低著頭,只有楊絳跺著腳,激動地據理力爭:「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她一直都是有風骨的人。錢鍾書評價楊絳: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或許是男人對女人的最高褒獎了。一個女人要獲得男人的愛慕,這或許不難,但一個女人要同時獲得男人的欽佩、尊重、信任和依賴,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學會打理自己,學會經營自己,屈迎有度,進退有尺,減少抱怨,多些積極心態和寬容理解,我們的人生和婚姻都會獲得一個全新的飛躍。 三、你的形象,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沒有一種經歷是毫無意義的。人的氣質,就是在時光中被打磨出彩的。每一個接觸過宋美齡的人都會用「精緻」來形容她,精緻的容裝,精緻的衣著,所以有了精緻的人生。 宋美齡一生恪守的信條是「永不卸妝」,據說連蔣介石都沒有見過她的素顏,宋美齡對於所有女人最大的啟示也許就在於,永遠把自己最美最得體的一面展現給世界,打動了自己,才能打動世人。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受美國的邀請,分別向美國參、眾議院發表演說,成為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第一個人。 美國《新聞周刊》對宋美齡的演講作了詳盡的報道:「她身著一件緊身黑色長旗袍,開叉近膝,平整的黑髮在頸背稍稍捲曲,她沒有過多的裝飾,手上戴著樸實的玉石,但纖縴手指塗得鮮紅,腳上是透明的長筒絲襪和輕便的高跟鞋。」 一上台,眾人便被她的著裝驚艷了,隨即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還未開口之前,宋美齡便以不俗的品位氣質打動了世人,華麗而不奢侈,高貴而不炫耀,不失傳統服飾文化的樸素。 她把旗袍穿得令全世界動容。世間那麼多穿旗袍的,也只有宋美齡能把旗袍穿得如此動人心魄。 美國總統夫人埃莉諾動情地說:「當我看到蔣夫人身著旗袍,沿階梯緩緩走向講台時,我不得不為她動人的氣質感到榮幸之至。而當她演講時,她又儼然像一個鬥士。」 服飾衣著永遠是一個人的門面,在舞台宴會上,更是堪稱一個人不開口的武器,是一個人能否成為舞台中心人物的關鍵點,它往往代表著此人的氣質品味。 宋美齡無疑深諳這個道理,無論在哪裡,她都穿著精緻而莊重的服裝,其優雅得體的氣質更是展露無疑。 所以宋美齡經常能憑藉自己的著裝,在尚未開口時,便成為焦點人物,讓所有人的眼睛都圍著她轉,而她的一言一行便足以產生巨大影響力。 在宋美齡一生中,凡大型國際舞台與會議,她精緻的衣著與裝束,每每都成為她取得焦點的殺手鐧,連蔣介石都感嘆:「夫人的力量,抵得過二十個陸軍師」。 旗袍最能襯出女子腰部的曲線美,但對女子的身材有著極高要求。而宋美齡,為了把旗袍穿得驚艷,對自己的身材要求極其嚴苛,她控制飲食,吃得清淡,在自己的官邸放有一小台磅秤,每天都要稱稱看自己的體重是否又增加了。如果超了,她會立即開始控制自己的飲食,正餐往往只吃一點蔬沙拉,直到體重恢復如初,才會又開始吃一點肉類食品。 宋美齡畢業於美國著名女子學院威爾斯利女子學院,也曾下大力氣學習古典文學,她博覽群書,學貫中西,精通六國語言,諳熟鋼琴演奏,擅長演講,在國畫方面造詣也頗深,還寫得一手好字。 長年積累的知識,在她身上化為融匯中西智慧的女性魅力,而這種文化積累,才能讓她輕鬆駕馭精美的旗袍,在世界舞台上博得眼光。 四、有骨氣的女人,更有氣質 1196年,抗金有功,卻被南宋朝廷剝去了一切名銜的辛棄疾,寫下了《賀新郎》: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400年後,一位心懷天下、才華橫溢、俠骨柔腸的紅塵女子,和他一樣與青山「情與貌,略相似」,於是她給自己取名為柳如是。 這是一個苦命女子。她生於嘉興,家貧如洗,從小被賣到妓院。逆境成長的柳如是性格倔強,極其聰慧,精通文墨,擅長琴棋書畫,名列「秦淮八艷」,有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評論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讚賞她的書法「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她放言:一定要嫁個「博學好古,曠代逸才」的男人甚至還宣稱:「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她不拘傳統,無視陳規禮儀,常以儒服男裝,與當時的復社、幾社、東林黨人交往。與士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更以豪爽不羈的態度追求過幾個優秀男人。 最初是與柳如是年齡相仿的宋征輿。宋征輿放在今天算是個才華橫溢的富二代。自山居晚香堂壽慶后,宋就戀上了柳,緊追不捨。柳如是見其情真意切,決定以身相許。倆人熱戀了兩年,宋征輿的媽不樂意了。心想我一名門望族哪能娶一妓女做兒媳?收了賄賂的松江地方官府,便出台了一個很扯的規定:外地人不得在本地做妓。 柳如是開始逼婚。一邊撫琴,一邊對宋征輿說:我就要離開了,要想留在你身邊唯一的辦法就是嫁給你。可宋征輿卻犯了富二代文藝青年統一的毛病,說我媽不樂意。柳如是於是大怒,揮劍斷琴永不相見。她真的做到了,一輩子再也沒見宋征輿。 她鍾情過的第二個男人叫陳子龍,年長柳如是10歲。他在松江官府「驅柳」這件荒唐事上,挺身而出,仗義為之解圍。此後,陳柳交往頻仍,詩詞酬答不斷。儘管陳子龍已有家室,柳如是卻是人家走哪兒她跟哪兒,喜歡至極。雙方情切意篤,長居松江南樓。 可惜美景不長,陳子龍元配張氏帶人鬧上門來。柳如是不甘受辱,毅然悲切地離去。雖然如此,陳子龍對柳如是仍不死心,卻因他在日後的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身死,兩人間的緣分隨之戛然而止。 后柳如是嫁與五十多歲頗有才名的大官錢謙益,長柳如是36歲!柳如是不單在婚戀上違背了封建傳統觀念,敢愛敢憎,敢於追求,具有特立獨行的個性;更為難得的是,在民族氣節上,她也言行一致,堅持自己的認定的理念。 1644年,清軍佔領北京,次年南京成立南明弘光政權,柳如是為抗清大業計,支持錢謙益出任南明的禮部尚書。次年夏,清軍南下,眼看南京面臨破城之辱,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沒想到錢謙益伸手探水再三,對柳如是說:「水太涼,老夫體弱,不堪寒涼。」面對錢謙益說出這樣毫無氣節的話來,柳如是深感失望,竟自投身向水,后被救起。 柳如是雖是妓女出身,被世俗視為是品格「卑下」之人,然而她那面水時的奮身一跳,卻跳出了民族氣節,跳出了人格尊嚴,跳出了一個大寫「人」字,這讓她在歷史上無愧於進入「高尚者」之列。 在錢謙益逝世僅一個月後,屍骨尚未寒盡時,錢氏宗族居然向柳如是接連勒索金銀、田產、房產、香爐、古玩等等。在這場史稱「錢氏家難」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被逼無奈,為保家產,她選擇了懸樑自盡。五、有氣質的女人,大氣梁啟超的首任妻子李蕙仙,出身名門,父親李朝儀四朝為官,最高做到順天府尹,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長,她是父親極其寵愛的女兒,在京城最優越的環境養尊處優當大小姐,受到最好的教育。 1889年,廣東鄉試,李蕙仙的堂哥李端棻擔任主考官,17歲的梁啟超是眾多參考的舉子之一,發榜后他名列第八,成為當時耀眼的新星。此時李蕙仙21歲,待字閨中,於是就由堂兄做主讓她與梁啟超訂婚,兩年後完婚。 江海在老子眼裡是一切大小河流的匯合之處,而它之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下游,從而水往低處流,最終匯流成江。而一個人是否能在社會中相處得更得人心,就在於他是否能如江海這般甘於居下。大氣謙下,方能成人順事。梁家家境貧苦,父輩教書為生,半耕半讀,家裡只有幾間房子,南方炎熱潮濕的天氣和北方差異巨大,甚至南北語言都不通。可是,大家閨秀真正的可貴在於忍耐和眼力,嫁入梁家后,李蕙仙從沒仰仗自己的出身逞嬌斗媚,甚至比許多小家碧玉更能吃苦耐勞,有勇有謀! 嫁入梁家李蕙仙毫無怨言,她學粵語,挑水,做農活,侍候只比她大兩歲的梁啟超的繼母,婆媳關係特別融洽。她做什麼都很有興頭,勤儉持家,但從嫁妝里拿錢給丈夫買書從不手軟,還接濟了一大幫子梁家的孩子,鼎盛時期,梁家午餐就像流水席,每天十幾個人吃飯,誰吃完誰先走,不夠再回來繼續吃。 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隻身逃亡日本,李蕙仙帶著全家避難澳門,她很清楚自己的精氣神會影響一家老小的情緒,從不表露半點困難,儘力不讓瑣事干擾梁啟超的事業。 其實李蕙仙努力照顧照顧公婆之餘,內心卻充滿了愁思。這樣的亂世,她與丈夫天各一方,何時才是重逢之日?只能一心盼望丈夫快點回來,儘快團圓。可是就在這時,梁啟超卻想要遊歷美洲!雖然失望至極,但還是毫不猶豫的回信表示對梁啟超的支持。夫人深明大義,令梁啟超欣慰之餘更添勇氣,讀罷家書,揮筆作《壯別》詩一首,成為後世經典: 丈夫有壯別,不作兒女顏。風塵孤劍在,湖海一身單。天下正多事,年華殊未闌。高樓一揮手,來去我何難。 對著如此賢能、如此深明大義的夫人,梁啟超認為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閨中良友」,從而打心底里深切地熱愛她。老子言「上善若水」,為人處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質學習。而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寧願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從而別人也不會對自己有任何怨尤了。 通常,智商極高的天才,情商都略有點弱,梁啟超不幸躺槍。梁啟超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而且居然還給老婆寫了這麼一封真誠的信: 余歸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制也。酒闌人散,終久不能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不知蕙仙聞此事將笑我乎,抑或惱我乎? 讓梁啟超欲罷不能的女子叫何惠珍,是檀香山保皇派會員的女兒,中英文和粵語俱佳,梁啟超做演講,經常引經據典縱論古今,她都能準確貼切地翻譯,即使不懂漢語的美國人,也聽得津津有味,讓梁啟超刮目相看。 看完信后,李蕙仙淡淡地回了一封信,大意是: 當下並沒有限定一夫一妻,以你的地位身份,三妻四妾很正常,如果你真喜歡這女子,我告訴公公做主給你娶回來便是。如果你並不真想娶她,就別把自己弄得神魂顛倒,保重身體要緊。 這封信,口氣淡然,態度堅定,策略得當。 第一,梁啟超作為一夫一妻的倡導者,怎麼好意思帶頭納妾?第二,納妾一定讓李蕙仙不悅,而她在梁家地位卓著,深得公婆依賴,公公必定不準,而公公是梁啟超最敬怕的長輩。第三,梁啟超重視事業,全家也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為了其他女人丟魂失魄影響事業,連他自己都不能接受。 這封信,讓梁啟超無處安放的激情逐漸熄火。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曾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就是說為人處世也要學會經受委屈,如此才能保全自己,從能將事理進行伸直、糾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難免的,其實只要學會委曲求全,隱忍自我,方能化干戈為玉帛。 在那個年代,李蕙仙也很明白,種子總會發芽,與其找個對手,不如請個幫手。她拒絕梁啟超娶何惠珍之後不久,就把自己的陪嫁丫鬟「來喜」,後來取名王桂荃,送給梁啟超做妾。 來喜性格溫厚,原本就協助李蕙仙管家,與梁啟超身份地位懸殊,情愛無論如何僭越不過自己。 ▲梁思成夫婦與王桂荃合影李蕙仙沒有看錯,「來喜」與她共同照顧梁家上下,為了顧及她的情緒,在她有生之年「來喜」極少出現在公開場合;李蕙仙去世后,「來喜」替她照料兒孫,並為梁啟超生下六個兒女,養育出三個院士、九大才俊。 有氣質的女人,大氣,若懂得了甘為居下,謙虛不爭,委曲求全,則心胸也就自然開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更美好了。這無非是今人為人處世的最佳領悟。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撰整理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