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前幾天勇士奪冠時說過,我認為,勇士老闆應該給他發一個戒指。身為金州勇士球員發展顧問、以及這支勇士真正的先驅者,斯蒂夫-納什。這篇是兩年前的舊文了。解釋一下勇士的體系,以及與納什的關係。比起兩年前2015年奪冠的勇士,2017年的勇士主要多出了:——更多小球陣容。——更多無球掩護。——庫里+擋拆連線(2015-16季多出來的)。——杜蘭特的持球單打。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空間拉開、速率、無球走位、換防、靈活性、掩護、三分群、多次轉移球。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勇士三分球好准啊!」「告訴邁克-丹東尼,他被平反了!我們剛用所有人抱怨的方式踢了所有人的屁股!」"Tell Mike D'Antoni he's vindicated! We just kicked everyone's ass playing the way everybody complained about!"2015年勇士奪冠后,勇士助理教練、下季要去鵜鶘的阿爾文-金特利如是說。2010年,他帶著太陽,陪著納什,完成了那支鳳凰城最後的薄暮黃昏,殺到西部決賽,最後輸給了慈世平那個補籃。勇士主帥斯蒂夫-科爾,是當年太陽的總經理。當然,還有巴博薩。在斯蒂夫-納什退役的這一年,對他的致敬完成了。當然,並不止於此。2014-15季金州勇士,67勝15負。防守效率聯盟第一,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全季射出2217個三分球歷史第三(第一是本季的火箭),883次得手歷史第二(第一還是本季的火箭)。但他們還有個特徵:常規賽速率(pace)聯盟第一。換言之,歷史第一的快槍三分隊,奪冠了。但他們不是一支簡單的快槍三分隊。NBA史上最著名的速度球隊,是1959-60季波士頓凱爾特人——59勝16負,總冠軍。場均投籃:119;場均罰球:34;場均得失分:124.5/116.2。然後是1966-67季費城76人——68勝13負,總冠軍。場均投籃:101;場均罰球:43;場均得失分:125.2/115.8。那時代,拉塞爾和張伯倫控制禁區,隨意發動長傳,球隊全線推反擊,見機會就投。哈弗里切克自己說:他新秀季場均14分,都是跑快攻接庫西傳球偷的分。1975年,里克-巴裡帶勇士奪冠,也是支快槍隊:場均投籃:97;場均罰球:23;場均得失分:108.5/105.2;場均持球回合:107。之後,跨入了近代。1987年的湖人是show time巔峰,但場均回合數102,本季勇士98。速度相近。萊利與阿爾貝克描述當年的,用詞類似:無限提速、給隊員以自由、發揮他們的天分與靈感、以快攻得分為誘餌鼓舞隊員繼續熱血防守……但那時,還只是快,只是跑,不流行三分球。三分球這玩意,早二十年就達到過巔峰。今年總決賽,勇士場均射中11個三分球。二十年前,火箭總決賽場均射中9個三分球;魔術,場均10個三分球得手。那時的公式,是這樣的:大夢拿球,隊友四散開去;鯊魚拿球,隊友四散開去;大夢與鯊魚,或者單打,或者吸引夾擊給隊友三分球——你是讓鯊魚或大夢得2分,還是冒險放三分呢?自己選。在這個體系里,王牌需要兩個特技:個人攻擊力吸引夾擊;轉移球給空位。(有沒有想到2016年的庫里?)所以大夢雖然早就縱橫天下,但卡爾認為他「學會了傳球之後才真正成為巨星」。這個套路當然有破法。1996年公牛、1997年爵士、1999年馬刺之所以搞得定鯊魚,就是掌握了包夾的時機。禪師所謂「要處理掉,但不能臟手」。斯托克頓說得更直接:「鯊魚拿球,我們不夾擊;他開始運球了,我們才夾擊」。所以,單一的「內線攻擊手+三分群」,不成,需要一個弱側持球攻擊手幫忙。火箭第二冠的滑翔機;鯊魚身邊的便士、科比與韋德;勒布朗身邊的韋德,皆如是。(這也是2016年勇士被騎士換防克制的關鍵,所以杜蘭特的到來才有意義。)還是90年代中期,萊利提了個構思:如果五個球員個個都是206公分左右,技術全面,理論上這球隊可以打一切套路並且無限換防……不問可知,他是帶魔術師帶出癮來了。但的確,90年代,「魔術師接班人」這勁頭很熱乎。庫科奇、安托萬-沃克、便士、奧多姆,都是「魔術師接班人」。差不多同期,萊利根據戴利的「喬丹規則」,考慮局部夾擊、無球延阻和快速縮放的意義。他的弟子范甘迪,開始根據公牛的「邊線夾擊弱側切傳球路線」和「放空底角誘使對方進夾擊陷阱」,研究局部施壓套路。錫伯度後來慢慢雕琢出了強側施壓,用以針對性癱瘓對手的進攻王牌。這是后話。21世紀了。老尼爾森的跑轟在2005年前的達拉斯縱橫天下,但當時,老尼爾森還是停留在「快速進入前場、尋機機遇戰」的階段。後來他去勇士刷黑八,皮特魯斯也說,老尼爾森認為「速度才能讓我們發揮才幹」。但丹東尼在太陽實施的,是另一套思路。當年太陽招牌的套路,是三線快下、快速落成一個V字站位,然後納什啟動高位擋拆。在這個體系里,三分球不再是目的,而是牽制,是空間。納什的擋拆策動與三分群,是互為因果的。而太陽的弱點,也很簡單:——要保持這套進攻的體系,需要人人都有速度有射程,所以容不下大個子。斯塔德邁爾+馬里昂都有中投和速度,但防守端很吃力,尤其是斯塔德邁爾。為了彌補這一點,太陽的做法是:縮防、壓縮空間、大量夾擊。缺點是容易丟三分。那些年,太陽季後賽防三分球一向不好。為了彌補小球速度陣容的防守問題,大家都在想法子:怎麼能不犧牲速率和靈活,還能補上防守?2007-09年的黃蜂,是太陽這個體系的補完體。保羅擔當主控,巴特勒、佩賈包括大衛-韋斯特都有射程可以拉開空間,錢德勒坐鎮禁區。這是典型的「創造者+射手群+內線柱石」套路。也就在2008年,凱爾特人那邊,錫伯度將以下防守套路發揚光大:強側施壓,局部三防二,依靠全隊聯動來防守。凱爾特人靠著這招奪冠,之後,全聯盟都學了起來。還是那年,鷹的搖擺人體系成型。喬-約翰遜+馬文+約什-史密斯+霍福德四人組開始縱橫江湖。他們的優點是全面,可以用無限換防;缺點是無球進攻欠奉,太依賴喬的單打。2009年,魔術依靠一大四小+三分球群+高位擋拆(特科格魯)殺進總決賽,但被湖人(以及后一年的凱爾特人)幹掉。問題很明白:一大四小型球隊很容易在進攻端過於依賴三分,防守端無法控制后場籃板和弱側偷襲。2009年總決賽阿里扎的弱側三分和2010年東部決賽大寶貝領銜的後門偷襲,就是如此。2012年,熱第一個解決了小球問題:他們擺出了查爾莫斯+韋德+勒布朗+巴蒂爾(哈斯勒姆/米勒/劉易斯)+波什體系。利用的是勒布朗、巴蒂爾(米勒)和波什的全面。依靠快速夾擊維持防守端,缺點是會漏三分和籃板;進攻端則不用多提:隊友拉開空間,勒布朗大局指揮,韋德弱側無球走位聯動。(是的,2017年的騎士,依然是這個格式,只是韋德換成了歐文。)所以理論上,2012年熱奪冠,就是「一大四小三分球隊」的勝利,只是勒布朗擔當了創造者而已。雖然名目上不是控球後衛,但他是這個球隊的真正組織者。但這個體系很難複製:勒布朗這傢伙太無賴,能防起碼四個位置,攻防什麼角色都能擔當。韋德的弱側無球走位,彌補了他沒有三分缺點。可是:沒有勒布朗和韋德這樣的,你怎麼辦?2010年開始,馬刺學太陽的擋拆+射手群體系,到2014年,成型為另一個套路,解決了弱側進攻問題:用大量的弱側擋切製造空位,然後用快速轉移球找到空位,解決。這個套路,專門針對性對付強側施壓。弱側沒有韋德?沒事,我們可以擋切。這是麥克海爾系火箭一直缺的:火箭執著於三分群+哈登創造,而有弱側策應能力的,只有莫鐵尤納斯。伍德森在2013年的尼克斯,擺了一個甜瓜上大前鋒、錢德勒坐中路、三分手環伺的套路,配合無限換防,效果也不差。灰熊則提供了一個思路:沒有射手,也不怕對手收縮,可以靠無球擋切給角色球員製造投籃機會。來到2015年的金州勇士。——庫里+湯普森+巴恩斯+格林+博古特,一大四小,是效法當年太陽/黃蜂/魔術/熱。但不那麼簡單。——庫里+格林啟動擋拆,格林接著傳導或三分,是當年的納什+迪奧高位擋拆翻版;2014年的馬刺,將這種「出一個機會連續倒手傳」,具體化了。這就減輕了單一持球攻擊手的負擔。——湯普森+博古特的弱側二人轉,以及全隊長輪換,是很2014馬刺的套路。關於如何解決防守問題?——首先,格林是他這個身高罕見的好防守者。——對騎士使用的強側三人施壓弱側輪轉,是凱爾特人的法子。——季後賽首輪和次輪,勇士使用大量換防,是伍德森在鷹與尼克斯用的套路。這就是萊利當年「如果每個人都差不多高,那麼就可以無限換防了」的思路。——而總決賽第四場之後,庫里+湯普森+巴恩斯+伊戈達拉+格林的五小球陣容,是2006年太陽納什+貝爾+瓊斯+馬里昂+迪奧的終極翻版,只是,防守端,當年的太陽是收縮,2015年的勇士用了更多的強側壓迫和快速縮放。所以2015年的勇士,說是當年納什太陽的套路,但是防守和擋切改良過的版本了。說穿了,讓伊戈達拉替補、減少庫里單一持球,給巴恩斯、博古特與格林以參與感。這就是當年禪師用三角進攻做理由,讓喬丹/鯊魚/科比減少持球,讓隊友分享球的套路。保持提速+三分,但細化防守套路、無球擋切(麥克海爾和大范甘迪都沒做好的部分),增加反擊中的快速高位擋切,改良,融匯,最後成了勇士這支速度+三分還能奪冠的隊伍。至於將來的發展?全面化、全搖擺人趨勢是必然的。實際上,現在的NBA,進攻強隊無一例外,都在朝這個套路堆配置:一個持球創造者+一個高位策應機器+射手群(拉開陣容+解決空位籃)+一個弱側攻擊手(專門對付對方強側施壓)。至於更進一步的發展?2013年的熱和2014年的太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防守端,強側施壓,快速縮放,彌補單防弱點。如此,傳統巨人越來越不需要了,安東尼-戴維斯這樣敏捷靈快有射程的長人是未來首選。——進攻端,射手群光拉開是不夠的了,還得做盡量多的無球跑動和擋切來牽扯對方陣容;持球突破手,一個是不夠的了,得像2014年太陽似的,布萊索+德拉季奇多持球點連續突破分球,或者2013年熱那樣勒布朗啟動第一傳,韋德、科爾、雷-阿倫們連續突分。說到底,要求的還是全面,是團隊,是群體空間拉開,是速率和協作。回到開始。比起兩年前2015年奪冠的勇士,2017年的勇士主要多出了:——更多小球陣容。——更多無球掩護。——庫里+擋拆連線(2015-16季多出來的)。——杜蘭特的持球單打。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空間拉開、速率、無球走位、換防、靈活性、掩護、三分群、無私、多次轉移球。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勇士三分球好准啊!」這些進化,凝聚了1960年代凱爾特人、1975年勇士、1980年代湖人(韋斯特和萊利的思想)、禪師、波波維奇、錫伯杜、萊利、丹東尼、義大利和西班牙籃球,以及科爾自己的想法。所以全聯盟都頭疼這套路,是因為這的確是籃球史上迄今為止,最接近於理想化的戰術。而世界第一次相信,空間拉開、速率、靈活型、三分群、掩護、無私、多次轉移球,靠純粹的技藝、速率和遠程,能夠取得成功,是從納什那支太陽開始的。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