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如何獲得神奇的宗教體驗文 / 皆仁法師(本文為騰訊佛學原創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有人問:「師父,我曾經讀過太虛大師的《我的宗教體驗》一文,裡面所說的境界很是神奇,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這種體驗呢?」聽了這個問題,真是讓人滿臉的苦笑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太虛大師在文章中所說的宗教體驗是一種境界,是修行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情況。而這種宗教體驗的獲得是依每個人的根器和修行用功程度而各有不同的。如果想要獲得一模一樣的境界,那的確是件難事;如果要獲得相仿的境界,那倒是有可能的。那要怎樣才能獲得這樣的宗教體驗呢?想要獲得這樣的宗教體驗,其實還是不離三個字,那就是:信、願、行。無信不入《八十華嚴》中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由此可見,信的重要性有多大。有些人對於佛法是將信將疑、半信半疑,甚至無法生起信心,如果在這種狐疑不信的心態下想要獲得宗教體驗,那的確是有難度的。要知道,凡和聖之間的鴻溝,不但是我們平常意義上所說的世界觀不同而已,而且還存在精神層面深淺的不同。要跨越這道鴻溝,信是唯一的橋樑。所以《八十華嚴》中才會如此的強調「信」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就算是世間法的學問,如果對教授者存在質疑,那聽者都會難以從中受益,更何況是出世間的佛法呢?當然,大家都有了解佛法的權利,也有質疑佛法的權利,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對於佛法是否真正的了解,是否能對佛法生起不逆的信心,就是一塊試金石,用於鑒定學人在過去生中是否有修學過佛法,是否和佛法有緣。如果沒有深入佛法、了解佛法、實踐佛法,那麼想要進入佛法之門,獲得宗教體驗,那無疑是件難事。所以說無信不入。2無願不入願是指心中想要達成所期望的目標的一種決定的意念,特指心中的願望。而在佛法中,願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比如弘願則是指佛菩薩在初發心時,志求無上菩提,欲度一切眾生的大願。而且佛菩薩也發願清凈佛土、成就眾生,如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文殊菩薩的十二大願等等。有人看到這裡會說:這佛法中的願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其實,這是學佛者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在初發心時所發的菩提之願,那就很難踏上圓滿的成佛之路。而我們前面所說的要獲得宗教體驗,就是在修學佛法、成就眾生的弘願之中才能獲得的體驗。只有在這樣的純凈無雜的大願之下所獲得的體驗,才不會被境界所迷惑,而迷失自己的初心和前進的方向。一如《不退轉法輪經》中說:「菩薩摩訶薩以四弘誓攝取一切眾生,安立一切眾生,悉入佛乘住菩提道。」所以說,無信不入。3無行不入我們知道,要達到一個目標,除了需要有信念之外,還需要行動支持。哪怕是王健林想要達到賺一個億的小目標,也需要付諸行動,才能把一個億賺到手。而對於佛法來說,不僅僅只是概念和文字語言,更是用生命來實踐的真理。所以想要從中獲得宗教體驗,除了依佛經中所說的法門如法行持之外,別無他法。曾經有人和我說想要學佛,我說好。而在定功課的時候,我心想:剛剛開始初發心不要太猛,於是請她從每天先念三千遍佛號開始。她一聽要每天念三千遍佛號,立馬就開始討價還價問每天念一千行不行,還舉出了一大堆理由作為借口。我一聽就掩面無語了。要知道,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定的功課是每天兩萬遍觀音菩薩聖號,還不帶打折的。我無奈笑笑說:「隨你喜歡。」然後她就歡歡喜喜地走了。修行是個人的事情,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為了別人而修的。修行不是為了應付別人的檢查,也不是為了面子之類的原因,而是為了趣向成佛的彼岸,所以精進與否,都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只有面對生死大關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合格。而抱持著這份信念,踏踏實實地依佛法去實踐,才會獲得宗教體驗。否則,也只是臨淵羨魚,徒有羨慕二字,始終也無法獲得這份難得的宗教體驗的。修行從來都不是投機取巧而能獲得受用的事情。所以說無行不入。以上就是獲得宗教體驗的三個要點,僅供參考。一鍵關注發 心由於官方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蘋果手機用戶隨喜讚賞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