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有了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為此,今天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希望對你有幫助。地理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思維方法。廢話不多說,學習哥繼續為大家送上「高中地理區時的計算方法」,對同學們一定會有所幫助。公式法是區時計算的「萬能鑰匙」,時時管用。利用公式法進行區時計算的步驟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時區:即已知某地的經度求該地的時區。其換算公式是:(某地經度+7.5°)÷15=該地所在的時區(結果取整數,捨去餘數)。所求地為東經度則求出的是東時區;所求地為西經度則求出的為西時區。如求130°E所在的時區,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數9,捨去餘數2,該地所在的時區為東九區。第二步是求區時差:區時差的求法有兩種情況。A.兩地都在東時區或西時區,則:區時差=(大時區數-小時區數)×1小時B.兩地中一地在東時區,一地在西時區,則:區時差=(東時區數+西時區數)×1小時(不過日界線)或區時差=[(12-東時區數)+(12-西時區數×1小時(過日界線)第三步是求區時:區時的計算可以分兩種情況:過日界線或不經過日界線。不過日界線:A.所求地區時=已知地區時+區時差(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東);B.所求地區時=已知地區時-區時差(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西);過日界線:A.所求地區時=已知地區時+區時差-1天(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東);B.所求地區時=已知地區時-區時差+1天(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西)。第四步是如果有飛行時間(即路程時間),則要加上路程時間。由此可見,利用公式計算,不必繪製時區圖,但學生要理解並掌握公式的使用情況。即根據題乾的信息,確定應該用哪一個公式。當然我們還可以用一個更為簡便的公式。這個公式不用管兩地在哪一個時區。只需要先假設東一區、東二區……東十二區分別用代號+1、+2、……+12表示;西一區、西二區……西十二區分別用代號-1、-2、……-12表示,中時區用「0」表示。就可以根據題意求區時,其公式是:所求區時=已知區時+(未知時區代號-已知時區代號)×1小時+路程時間利用此公式計算時,需要對所求結果進行判斷,因為結果可能出現負數。如果出現負數,就要再用24小時換算。所謂直線法,也可叫數數法,就是先畫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上劃分出24等份,標註出24個時區。在圖中標註出已知地點所在的時區和未知地點所在的時區。根據每向東跨越一個時區,時間增加一小時;每向西跨越一個時區,時間減少一小時,一個一個地往前數。如已知北京(東八區)為上午10時,求東二區的區時。就可以從北京所在的東八區開始向西數時間10、9、8、7、6、5、4,一直數到東二區,正好是4時,那麼東二區的區時就是上午4時。這種通過數數的方法最好避開日界線。即將中時區放在中間,而把東西十二區分開。如果計算中確實要經過日界線,在直線上可以把東西十二區直接標成十二區,以免把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數成兩個時區而出現錯誤。對於參加聯考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雖然顯得有些笨拙,但結果非常可靠。所以這種笨方法可以為同學們掙得3~4分,甚至更多。不過這種方法有時也許會很煩而且不管用,特別是涉及到地方時計算時。本文由高中生學習整理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