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說起故宮,這座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博物館,人的讚歎自不必多說,外國人聊起來也是極盡溢美之詞。近期,英國第4電視台推出了一系列關於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集是《紫禁城的秘密(2017)》(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為外國人仔細講述了這龐大工程在建築過程中的鮮為人知的秘密。片子一開頭就介紹道:故宮,最迷人的宮殿(most stunning palace),是木製的奇迹(wooden wonder)。 材料的運輸 當我們面對故宮那些氣勢磅礴的建築時,都會有一個問題出現在腦海里:這樣大規模的建築,所需材料都是如何運到北京的?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決定將原在南京的都城遷往北京。然而修建宮殿需要大量材料,北京周圍已經難以解決,於是,各種材料紛紛從各地運往北京。大量的木材來自四川的大山深處。至於如何將大量的木材運到北京?原來,木材在四川砍伐后,會沿金沙江、長江,再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進京,抵達后,再上岸搬運至加工廠。一時間,京杭大運河上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壯觀場面。除了珍貴的楠木,運輸修建宮殿所需石料的難度同樣也難以想象。在故宮中軸線的御道上,幾乎都是大塊漢白玉鋪就而成。而成太和殿前的漢白玉台階,原石材料足有300噸重,這樣的超大塊石料如何運到紫禁城?片中進行了模擬實驗:在一輛木雪橇上裝上了1噸左右的石材,並試圖拉動雪橇。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然而,當他們按照歷史資料中所說,在雪橇底灑上水,雪橇的阻力立刻減小許多,變得更容易推動。聰明的建造者們,在600年前就採用這種「旱船拖運」的辦法,沿途鑿井,潑水成冰,在巨石下面墊上粗大的圓木,由民工趕著騾群拽拉「旱船」在冰上移動,完成了大塊漢白玉石料的運輸。 如何抵禦自然災害?600年來,北京發生過大大小小的200多次地震,而故宮卻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片中介紹,北京處於地震活躍帶附近,所以古代的工匠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採取了很多抗震措施,才讓它經受住了這200多次地震,包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紀錄片里,專業木匠們按照1∶5的比例,以古建築榫卯和斗拱的建築結構,複製出了一棟縮小的紫禁城建築模型。並對它進行了地震模擬測試。4.5級,斗拱結構開始受到拉扯,整個模型輕微地晃動。7.5級,左右兩面牆已經轟然倒塌。實驗強度進入9.5級以及更高烈度,這是有記載以來最高的地震強度,相當於200萬噸TNT炸藥的當量。10.1級!搖晃的越來越劇烈。然而,儘管模型晃動了很久,但仍然穩穩噹噹地站在原地,只是發生了輕微的位移。專家認為,故宮建築所採用的斗拱結構,如同汽車裡的減震器,同時很重的屋頂也提供了一個反作用力,向下壓,下面的靈活組件就可以立於震動之上。而因為並沒有固定在土裡,柱子有了一定搖晃的空間,就避免了直接從中折斷,從而造成整棟房屋的倒塌。這種「柔韌」造就了古建築的特點,也正是因此,故宮才在建成的600年間,從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中保留了下來。完整測試視頻外國工作人員感慨:這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證明了傳統建築的天才所在。外國小夥伴們也被故宮建築震撼到了!dr.dre.NYC:哇!我們的先人真是偉大的工程師JustinQuast: 宮殿頂部的支撐結構真有意思,我從來沒見過。我猜這種結構可以分散壓力增加靈活性。Gerald Ng:我曾去過故宮三次,每次都讓我耳目一新,謝謝上傳的視頻。Eamonn Molloy:古代人可以建成抗震建築,說不定將來我們可以建成防火建築網友也紛紛點贊:真心佩服古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