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科學研究認為,益生菌在預防癌細胞突變過程中扮演著積極角色。首先,益生菌可以製造防禦物質,並為之解碼;其次,它可以吸收有毒物質,並減弱其毒性;更重要的是,它會讓身體遠離有害細菌,而這些有害物會吸附無害物,井將之轉化為致癌物。可見,益生菌可以防禦並化解有害化合物對DNA的攻擊,從而避免基因突變。是什麼引發了癌症?我們能找出的癌症病源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預防方法。在實驗室里,科學家們研究著引發癌症的可能性原因,並試圖找出當細胞癌變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研究了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各種癌症,試圖尋找危險因素,或者提高癌症發生的可能性條件。此外,他們也在尋找保護因素,或者能夠降低這種風險的東西。雖然醫生很少能解釋清楚究竟為什麼有人會得癌症,而有人不會,但是很明顯,癌症並不是由諸如碰撞和擦傷這類受傷引起的。而如果身體感染了某些病毒就會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的危險性。然而癌症是不會傳染的,沒有人能將癌症從一個人身上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那麼,癌症是怎樣生成的呢?癌症是一種因素組合體,和生活方式、遺傳和環境都有關係,它會隨著時間慢慢形成。通過證實,很多因素能夠增加人類患上癌症的可能性(在下一節中我們將針對這些細節進行討論)。例如,很多癌症種類都與煙草的吸食、人們的飲食和過度暴露在太陽的紫外線下(UV)等有關;從較小程度上,還與環境和工作場所的致癌體(或致癌物質)有關。對於這些因素,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些,因此大多得過癌症的人都不存在這些已知的危險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存在這些危險因素的人反而沒有患上癌症。有些危險因素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如遺傳因素(比如,天生擁有白皙皮膚的人對紫外線特別敏感),但是了解它們也是很有幫助的。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避免這些已知的危險因素來保護自己。1癌症的危險因素1煙草煙草要對美國每年1/3的癌症死亡負責。這使煙草成為了這個國家中最可預防的致命原因。85%的肺癌死亡起因於吸煙。對吸煙者來說,他們吸掉的煙草越多,吸入的程度越深,患上肺癌的可能性越大。總之,一個每天吸一包煙的人患癌症的幾率是不吸煙的人的10倍。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更容易患上其他幾種癌症: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腎癌和子宮癌。吸煙還會增加患上胃癌、肝癌、前列腺癌、腸癌和直腸癌的可能性。當一個吸煙者戒煙以後,他患癌症的危險性便開始逐年下降。使用無煙煙草產品,如嚼煙和鼻煙,可能導致口腔癌或喉癌,而一旦停吸,可能致癌的癌症前期條件或組織變化通常會慢慢消失。研究表明,不吸煙的人如果長期處在煙草煙霧環境下(也被稱作"吸二手煙"),同樣有可能患上肺癌。2飲食飲食在癌症發生的過程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一些證據表明,高脂肪飲食和某些癌症之間有一定的聯繫,如腸癌、子宮癌和前列腺癌。嚴重的肥胖可能會與老年婦女易患的乳腺癌有關,也可能與普遍的前列腺癌、胰腺癌、子宮癌、腸癌和卵巢癌有關。其他研究表明,吃一些含有纖維和某些營養成分的食物會幫助人們預防某些種類的癌症。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健康的食物降低患癌症風險。營養均衡的飲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而且脂肪低。也就是說每天要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全麥食品和各種穀類食品,再配上少量的蛋類、低脂肪肉類和奶製品(如全脂奶、全脂奶油和大多數乳酪),還有油(如色拉味調料、人造黃油和食用油)。飲酒也在癌症發生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酗酒者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喉癌、肝癌的危險性會更大。一些研究證明,即使是適度的飲酒也會增加患上乳腺癌的危險性。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選擇健康的食物比補充維生素和吃補品更有效。3紫外線紫外線會導致皮膚過早衰老,而皮膚的損害會導致皮膚癌。人造紫外線的來源體,如太陽燈和皮靴等,都會引起皮膚損傷,並有可能增加患皮膚癌的可能性。要想降低紫外線引起皮膚癌的危險性,最好少在正午時候(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暴露在太陽光下。還有一個簡單的法則,那就是避免在你的影子比身高短的時候暴露在太陽下。除了避免曬太陽和穿保護性衣服外,抹防晒霜也是預防某些種類的皮膚癌症的辦法。根據陽光保護因素或SPF(防晒係數),防晒霜可以劃分為幾個強度等級。SPF越高就越能保護皮膚,使其不被晒傷。SPF在12-29之間的防晒霜適合於大多數人,但是要按照說明使用。電離子輻射X光照射、放射性物質、從外太空穿過大氣進入地球的光線和其他來源的電離子輻射會破壞身體細胞。達到一定量時,電離子輻射可能會導致癌症或其他疾病。根據對二戰時期在原子彈爆炸中倖存下來的日本人的研究表明,電離子輻射增加了白血病、乳腺癌、喉癌、肺癌、胃癌和其他器官癌症患病的可能性。4化學物質長時間暴露在某些特定的化學物質、金屬或殺蟲劑等環境中,同樣會增加患上癌症的危險性。石棉、鎳、鈾、氨、氯乙烯、對二氨基聯苯和苯就是眾所周知的致癌物質。它們可以獨立發揮作用,也可以與其他致癌物質聯合作用。例如:工作時吸入石棉纖維會引起肺病,甚至是肺癌,對於吸煙的石棉工作者來說,危險性就更大了。激素取代療法(HRD)醫生可能會向病人推薦激素取代療法——或者單獨使用雌激素,或者將其與黃體酮聯合使用——用來控制女性在絕經期出現的一些癥狀(如潮熱和陰道乾燥)。研究表明,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患上子宮癌的危險性。因此,大多數醫生進行激素取代療法時通常會使用黃體酮,再配上少量的雌激素。通過防止單獨使用雌激素時常會出現的子宮內層的過度增長,黃體酮能夠抑制雌激素對子宮的有害作用(只對做過子宮切除手術的女性才會開出單獨使用雌激素的藥方,因為不會產生患上子宮癌的危險)。其他研究表明,長期使用雌激素的女性患上乳癌的危險性也會增加。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同時使用雌激素和黃體酮的人患上癌症的危險性更高。研究人員已對接受激素取代療法的風險和好處進行了研究,但還存在很多分歧。如果考慮接受激素取代療法,就應該盡量了解這些信息,並和醫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有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會使用己烯雌酚,用來防止某些併發症。但是在很多年後人們發現,這樣做增加了她們的女兒患上某些特定癌症的危險性。受到己烯雌酚影響的女性的子宮頸和陰道中產生變異細胞的可能性會增加,患上陰道癌或子宮頸癌的危險性會更大。使用過己烯雌酚的育齡婦女應該告訴醫生具體情況,讓醫生幫她做個盆腔檢查。最後,有證據表明,接觸過己烯雌酚的男孩可能會患有睾丸形態異常,如未降到陰囊的睾丸或異常的小睾丸等。相關的研究尚在進行中。5家族史與其他疾病相比,有些種類的癌症——如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的確更容易發生在某些特定家庭中。儘管如此,現在還不清楚,究竟這些特定的家族癌症是由遺傳引起的,還是由家族的生活環境或生活方式引起的,或者更單純、更簡單地說,只是一種偶然。研究人員己經發現,癌症是由控制細胞增長和生死的基因變化引起的。大多數會引起癌症的基因突變都是個人生活方式和環境造成的。但是也有一些是遺傳性的。有這種遺傳的基因變異並不意味著此人一定會患上癌症,只是說明他或她患上癌症的危險性會更高一些。2腸內菌群與癌症人體腸道內存在著10萬億個細菌。在這些細菌中,既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益生菌),也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壞菌」(病原菌)。好菌和壞菌在腸道內的比例是動態的,也非常敏感地反映著我們的健康狀態。同樣,腸道內好菌和壞菌的變動也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腸道細菌就像一個小小的化工廠,它們所具有的酶的數量比肝臟酶的數量還要多。它們將攝取的食物和體內分泌物分解成各種物質,其中包括許多有害物質和致癌物,像亞硝基胺、吲哚、酚類、二次膽汁酸等。1亞硝基胺通常情況下,腸內細菌產生的胺和亞胺類物質被應用於肝臟解毒,但由於肝硬化、肝炎等疾病使肝功能無法正常進行解毒的話,問題就嚴重了。如果亞胺不能完全解毒,在腸道內會和亞硝酸鹽發生作用,形成強致癌物——亞硝基胺。有研究證實,患有胃酸缺乏症或無胃酸的人得癌症的概率很高。由於沒有胃酸或者缺少胃酸,細菌就會乘虛而入,並將胺和亞硝酸鹽結合生成亞硝基胺,這也是胃癌的重要發病原因。亞硝基胺跟大腸癌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大腸是消化器官中存在細菌最多的地方,有害細菌當然也最多,再加上硝酸鹽就生成了大量的亞硝基胺。現在很多蔬菜、加工食品都含有硝酸鹽,我們的唾液、腸液中也就有了很多硝酸鹽,這些硝酸鹽被腸道內的細菌轉化成亞硝酸鹽,它們在腸道內隨處可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2吲哚、酚類等致癌物動物性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類氨基酸,腸道內的壞菌分解這些氨基酸,產生各種吲哚、酚類物質。經研究表明,這些代謝物都是強烈的致癌物。在實驗中給白鼠的飼料中添加色氨酸后,白鼠100%的得了膀胱癌。實驗人員再將色氨酸的代謝物吲哚直接注入膀胱進行實驗,發現也可導致癌症。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少食動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蛋白和纖維類食物的攝取,這不僅有益於腸道健康,還能遠離致癌物。3二次膽汁酸有害細菌也能將消化液等體內分泌物轉變為致癌物,比如肝臟所分泌的膽汁。如果過量攝入脂肪,為了幫助消化和吸收,肝臟分泌出大量的膽汁。大腸中的有害細菌(大腸桿菌、酪酸梭狀芽抱桿菌等)會將膽汁變為二次膽汁酸,而二次膽汁酸中含有石膽酸、脫氧膽酸等致癌物質。研究顯示:攝取太多脂肪的人的糞便中,含有非常多的致癌物質,除了上述的亞胺類物質外,最討厭的就是二次膽汁酸含有的致癌物。3傳統癌症療法的弊端最常見的治癌方法就是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性治療,有時候只用一種,有時候則會多種並用,這取決於醫生的診斷。1手術手術是指摘除癌變部位,可能還包括周圍的部分。手術的基本原理是摘除壞組織,留下好組織。但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一些壞組織會被不經意地留下,而有些好的組織則有可能會被切除。摘除的太多或太少都會破壞身體健康,甚至是致命的,這取決於生病的部位。例如,在摘除腦瘤的過程中,允許出錯的空間可不大。2化療化療的目的是破壞遺留的癌細胞。它通過控制一種高毒性的藥物進行一周甚至長達一個月的治療。化療中使用的藥物,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能夠殺死癌細胞,但是不會傷及身體的其他細胞。這些藥物作用於DNA層,使其產生障礙從而阻止細胞分裂,這是阻止癌細胞擴散的好方法。儘管這樣,化療還是存在一些缺點。一方面,在摧毀癌細胞的同時,這些藥物還會進入健康細胞中,從而使病人變得非常虛弱,虛弱程度取決於接受治療的次數和每次治療的時間。化療的常見副作用包括嚴重的反胃、健康細胞減少、掉頭髮等。另外,化療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癌症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癌症病發的時間越晚,治癒的成功率越低。3放射性治療第三種方法是放射性治療(或放射療法)。在這種治療方法中,射線通過血流或載體分子(通常是一種被稱作「抗體」的蛋白質)導入癌症發生的部位。和化療一樣,作為第二道防線,放射性治療一般在手術後進行。放射性治療並不能百分之百地殺死癌細胞。另外,它還有一種常見的副作用,那就是它可能會破壞好組織,甚至還會導致更多病症。還有一種相對較新穎的癌症治療方法:激光燒蝕法,它能夠通過使用激光殺死癌細胞。這種方法有幾個問題。例如,很可能一次治療不足以殺死所有癌細胞,也就是說,治療過程需要反覆。它還有可能殺死過多組織,對身體造成破壞。4益生菌療法關於益生菌與癌細胞的關係,還要從癌症的病理說起。身體細胞的數量有限。一個細胞死後,另外一個細胞會絲毫不差地取代它。整個身體都是這樣運行的。在癌症病例中,細胞開始不受控制地自行增長,那並不是一件壞事。問題在於,它們會做大量有害身體健康的事:釋放毒素,擾亂組織或細胞原有的正常功能,同時還會消耗很多能量。基因突變使癌細胞的增長難以控制,而這種突變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首先,細胞可能會受到病毒等的攻擊,它們會吸附在人體正常細胞上,然後將它們的DNA(或DNA物質)注入正常細胞的DNA中。如此一來,它們可能(但不是永遠)會擾亂健康細胞的正常機能,從而引起突變。還有一種可能,突變是由有機體突變誘導化合物引起的,那只是一種能夠引起基因改變的化學成分或物質。要理解這一點,可以把每個個體細胞想象成由四個小字母—G、A、T和C—通過一種精確的方式組成的,如GATCCCAAG。每一小段單一的DNA看起來都是這樣的,甚至在細胞分裂之後也是這樣的。這就是DNA(有時候被叫做基因密碼)怎樣從一代傳向下一代的。但是如果引起突變的物質把T變成了C,這個密碼讀起來就成了GACCCCAAG。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甚至可能決定細胞的生死。那突變是怎麼發生的呢?通過證實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細胞的傑作——一切——就像我們上面舉的例子——都是DNA通過排列字母告訴我們的。有些化合物甚至能進入這些字母中並破壞它們。這些化合物共同被稱做誘導有機體突變的物質或致癌物質(兩者間略有不同,但是與本章討論內容無關)。DNA工作時,細胞是快樂的,也是正常的。它會進行有數的幾次分裂,並在預定的時間內死亡。所有細胞都是這樣做的。但是,作為部分正常機能——例如複製——可以說,細胞的DNA必須被"破解"(因為很多原因,大多數DNA都必須被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其中有一種將它們捆綁在一起的物質實際上是在保護它遠離致癌物質)。這種破解增加了有害化合物攻擊DNA的可能性。DNA被破解的越多,就越有可能受到攻擊和傷害。倖存程度如何,直接取決於這四種字母的排列順序,它們可能會輪流受到有毒物質、誘導有機體突變物質和致癌物質的攻擊。那麼,益生菌又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事實上,它們的作用方式有多種:第一,它們會製造能與防禦物質交互作用的物質,並幫它們解碼。第二,益生菌能夠吸收有毒物質,通過多種途徑對有毒物質進行加工,減弱它們的毒性。第三,益生菌能夠幫助身體遠離細菌。這樣當然是有益的,不只是因為有害細菌,如臭名昭著的大腸桿菌(導致肉變質的罪魁禍首,能夠產生讓身體生病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質),還因為某些有害細菌會吸附無害物質,並將它們變成致癌物質。通過以上幾種作用,益生菌就可以防止並破解有毒物質對DNA的攻擊,從而取消基因突變,達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益生菌通過轉移細菌達到保護身體的目的。人類的內臟空間非常有限。事實上,為了使有益細菌或有害細菌對人類身體主體的健康發揮作用,它不得不花點時間進行拖延非常表面上的。也就是說,細菌必須將自己依附在胃腸道的內層,這個過程叫做"細菌黏附",有些細菌會佔領胃腸道的一定區域。例如,乳酸桿菌總是願意寄居在小腸中,而腸道雙歧桿菌則喜歡寄居在直腸中。益生菌會像細胞一樣經歷正常的生與死。它們可能會隨著自身的老化發生變異,這樣它們就不能再凝固在一"起了。如此一來,任何從這裡經過的有害細菌都有可能黏附在益生菌的位置上,這樣益生菌在腸內層就沒了立足之地。一旦這些細菌在這裡站穩了腳跟,它們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發揮它們的有害作用。益生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起到抗腫瘤的作用:降解或吸附致癌物,從而減輕其毒性。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抵制癌細胞的繁殖。通過改善腸道環境,抑制腸內腐敗菌的生長,從而阻止腸內致癌物質的形成。產生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化合物,或殺死有害細菌的新陳代謝物。益生菌的代謝物或提取物,作用非凡:科技降低化學誘變的機會;科技降解糞便酶、亞硝胺等具有誘發致癌物的機能;還可以防止某些菌叢細胞破壞DNA。不用怕,我們可以通過補充更多的益生菌來糾正這一點。這做起來並不像聽起來那麼簡單,因為正常的胃腸道中有大約400餘種(或類型)益生菌。為了幫助人們分辯,一些公司已經推出一些能在健康人體內正常找到的最有益的細菌,大約有10-20種,還有一些研究確認了許多含益生菌的天然食品。關於益生菌防癌的機理,科學界主要存在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統使之攻擊癌細胞;另一種觀點認為益生菌能夠阻止致癌化學物質發揮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益生菌能夠使癌細胞自行凋亡。許多研究表明,益生菌有著直接的抗腫瘤效果。實驗1:在一項關於益生菌的抗腫瘤發生特性的動物實驗中,測試了某一個特定的嗜酸乳桿菌本的抗腫瘤效果。此項實驗中,一組老鼠每日攝入一定的嗜酸孔桿菌,另一組沒有攝入任何益生菌。這些老鼠均在皮下注射了可誘發腫瘤的物質—亞硝酸胺。結果發現,到第26周時,餵養了益生菌的老鼠能顯著地減少腫瘤的發生;到第40周時,餵養了該益生菌的那組老鼠產生腫瘤的情況比對照組的老鼠要低得多。這是因為,該種益生菌刺激了某些能殺死和抑制腫瘤生長的免疫成分的產生,比如白細胞介素la和腫瘤壞死因子a。在另一項關於益生菌和腫瘤的生長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對餵養了菊粉和低聚果糖的實驗鼠,該益生元能刺激其腸道中雙歧桿菌的生長。實驗2:北愛爾蘭大學人類營養學教授伊恩·羅蘭通過臨床實驗證實:含有益生菌的飲品能夠降低腸道細胞基因受損的可能性,有助於防治結腸癌。這一成果發表在2007年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實驗3:羅蘭博士在80名志願者身上進行實驗,把他們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都接受過結腸癌治療,另一組則被診斷出現作為癌症前兆的腸道息肉。羅蘭讓每名患者飲用一種含益生菌和菊糖的飲品。菊糖在腸道上部無法消化,因此可以到達大腸,成為大腸益生菌的能量來源。羅蘭讓志願者持續飲用益生菌飲品12周,並通過兩次活組織切片檢查,比較志願者飲用之前和之後細胞癌變的程度變化。結果顯示:接受過結腸癌治療的第一組志願者細胞癌變情況在飲用益生菌飲品前後沒有變化;但那些出現腸道息肉的志願者在飲用菊糖和益生菌飲品后,結腸切片發現細胞癌變較少,增生程度也較輕。實驗4: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系大橋靖雄教授主持的研究項目表明:習慣飲用乳酸菌飲料的人,膀胱癌的發病危險可降低50%。實驗5:大橋教授將日本7個區域醫院中的180名膀胱癌患者和445名健康人作對比,對他們之前10-15年間對乳酸飲料的飲用情況做了81項問卷調查。經過一系列統計學的處理(性別、年齡、吸煙等造成的偏差)后,得出的結果是:膀胱癌的發病危險指數,不飲用乳酸菌飲料的人為1.0,每周飲用1~20次的人僅為0.4-0.6。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