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點擊 LoveMatters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SEX & LOVE」的深度內容作者 | 不想被性騷擾的荷小愛性騷擾在各大高校層出不窮。每個受害者,不僅承受著身體的傷害,還無法逃脫輿論和內心的壓力。何時我們才能不歸咎於受害者?「他就開始強吻我,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連掙扎都忘了……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突然腦中一個炸雷:我在被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親吻!」「導師狡辯道,我最近在看性方面的書,就想和你探討一下。然後他繼續說,要和我口交,問我要裸照,沒有裸照,乳房照也好。我都嚴肅拒絕了,他不死心,繼續問我乳頭是什麼顏色。」「有一天大概是上午,有個男生坐到了我旁邊,後來我發現他用書本遮掩著在桌子底下自慰。「我出門時覺得背後還是有人在盯著我,轉頭髮現那個男生站在樓梯間,露了個臉,一半身體和生殖器,依然在對著我自慰……」「一些男生甚至開玩笑,問你是不是穿得太暴露了,一定是你長得太好看了,很久之後我仍然震驚其中一些人的態度。」 這是由廣州性別教育中心和北京律派事務所針對高校性騷擾狀況所作的社會調查報告中,一部分受害者口述的性侵經驗實錄。本次報告樣本主要來自於一線城市和發達省份的各大高校,98%以上的受訪者有大學部以上的學歷。資料信息由談性說愛在內的20多家媒體平台協助收集,收到了來自性騷擾受害者的6592份樣本,和上百個未經刪減的口述故事。其中,異性戀者比重最大,佔到75%,有8%的受訪者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向。 誰是加害者?在接受調查的4543人中,性騷擾實施者是陌生人的案例超過6成,「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成為成為性騷擾最大的施暴者群體,其次是同學校友,還有近一成的學校上級。其中完全男性性騷擾者佔比高達90%以上。 誰是受害者?本次調查中,有83%的受訪者都是女性,男性當事人在調研樣本中成為了「少數性別」。很顯然,女性在性騷擾議題中的參與積極性遠高於其他性別。但這些還不足五分之一的男性樣本並不能代表各大高校學生的性別或性取向構成,更不能直接證明在校園性騷擾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遠高於男性。在接下來的進一步調研中,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近七成的受訪者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其中性少數群體(同性戀,雙性戀和第三性別)在遭遇性騷擾的比率和頻次上都遠高於異性戀群體。另外,在遭受過性騷擾的人群中,女性更容易遭受猥褻,男性更容易被逼拍裸照,「第三性別」更易遭到強暴。而根據取樣的性別局限性來看,男性和跨性別者遭受性騷擾的真正比例可能遠超過現有數據。口述者小A是一名男生,雙性戀者,ta曾在校園內遭受到同性同學的強吻和強姦未遂。「他讓我幫他去收拾宿舍,請我吃冰激凌」,小A說,「他收拾他的床鋪,然後就湊過來要親我。我就徹底懵了,因為嘴裡都是冰激凌和他的舌頭。」事後,小A一度感到「特別懵」,「特別困惑」,「覺得本來應該很美好的初吻就沒了,覺得很沒勁」,「然後自己想了想就覺得也是,又沒有發生性關係什麼的,對於這個經歷其實當時並不知道算是什麼範疇,性騷擾嗎?好像也不是,強姦嗎?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小A這種情況在男性和性少數群體遭受性騷擾的經歷中並不鮮見。長期以來人們接受的性健康教育都是針對於異性的。這導致受害者在遭遇來自同性和性少數群體的性侵害時,第一反應通常是「很困惑」,「沒有反應過來」,「覺得可能不是性騷擾吧」,從而失去最佳的反抗機會。比如,即使備受好評的北師大性教育讀本中,試圖猥褻男生「小軍」的也是一名女性「李阿姨」。但事實上,在針對性騷擾施暴者的調查中,無論受害者是男性還是女性,有超過90%的施暴者是完全的男性性別。 這也是「性騷擾」嗎?在本次問卷調查的卷首語中,性騷擾被定義為:「不受歡迎的性舉措、性要求以及其他涉性的語言、非語言或肢體動作」。性別騷擾(gender harassent)調查著以此來設計問卷,並分別用不同的問題對這三種性騷擾進行測量。在調查問卷的口述經驗中,也有不少受害者講述了自己不被他人理解的性騷擾經歷。對於一些冷漠的旁觀者來說,似乎只有強姦、露陰、強吻等有明顯性指向的動作的行為才能被歸類為性騷擾,而死纏爛打的追求、熟人間言語的玩笑或者伴侶關係內的強制性行為,往往被公眾忽視,向受害者錯誤歸因,甚至得出「蕩婦羞恥」的極端結論。社會學上有一個「制度正當化(System justification)」理論,或許可以作為理解隱性性騷擾的一個角度。即當人們發現社會不公,並且對此無能為力時,人們會通過改變自己的觀點,即認為事情沒有那麼糟糕,進而人們傾向於責備受害者(victim blaming),來減輕失調帶來的不適感。因此,「穿的少」,「長得漂亮」,「吸引異性」,「過度敏感」,都會成為性騷擾合理化的理由,這也給性騷擾的受害者帶來了多重傷害。受訪者小B表示,大一當時有個男生追求她被拒,那個男生就四處跟人說小B因為別人甩了他,又每天站在宿舍樓下堵她,「跟膏藥一樣,我去哪他去哪」,無論拒絕幾次還是死纏爛打。「但是室友都覺得他很喜歡我,很痴情,勸我不要對他太凶了」。對此小B感到很無奈,也有些沮喪,「ta們都不覺得這屬於性騷擾」。在小B的故事裡,室友們對「追求者」的性騷擾不以為然,這不僅是制度正當化現象的體現,也是文娛文化對年輕人觀念誤導的後果。影視劇、網路文藝作品中「霸道總裁」死纏爛打灰姑娘,強吻畫面的柔美配樂,都讓人誤以為這種實質上符合騷擾定義的情感綁架是「正常」和「浪漫」的,從而對於性騷擾感到麻木。受訪者小C也曾經拉黑過幾位開「性騷擾玩笑」的老同學。那天她在朋友圈發了個日常吐槽,「和同班小夥子夜跑鍛煉,然而九點才能出發,有點晚啦」,幾位高中同班男生不約而同地在評論中排起隊形:「因為要夜(約)跑(炮)吧」「為了方便直接去賓館呀」「呦,夜(約)跑(炮)去了?」小C覺得受到了性別侮辱,很氣憤地懟了回去,沒想到那幾位男生全然不覺得自己有過錯的地方。他不以為然地聳聳肩,笑著說,「這點事情都這麼在乎,以後走上社會要吃虧的」。對於許多這樣的隱性性騷擾的受害者來說,最讓人感到寒心的,正是這種在周圍無法收穫真正共情理解的痛苦,和加害者不屑一顧的漠然。林奕含在她的婚禮上說,「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想象力的人」。林奕含悲劇的核心在於,她被男權社會賦予了「美貌聰慧」的優秀符號,符合父權秩序下一切完美的審核標準,但卻被傳統社會的框架打擊得遍體鱗傷,甚至於死後都被裹挾在社會的黑洞里,旁觀者冷漠的議論,永久地缺乏對於痛苦的共情想象力。 「性騷擾」的潘多拉魔盒大部分受訪者對高校和公安部門針對性騷擾案件的處理結果是不夠滿意的。面對學生的報案,公安推鍋給保衛處,保衛處調取錄像手續複雜費時。不僅如此,性騷擾事件本身取證困難,又缺乏嚴格可行的懲罰定罪機制,即使最終抓獲性騷擾嫌疑人,往往批評教育了事。不僅無法有效阻止再次犯案,也不能徹底保障受害者人生安全,防止打擊報復。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依舊時刻處在「可能在廁所遭遇變態」、「路口大概有個露陰癖」的惶惶不安之中。 然而性騷擾給受害者造成的身心創傷是永久不愈的。在性騷擾報告的調查中,有超過48%的受訪者表示,ta們在受到性侵時,選擇沉默和忍耐,這些人中近六成認為「投訴也沒用」。在我們的調研樣本中,也有超過12.4%的人認為性騷擾經歷嚴重影響了ta們的人際關係和學業,出現了抑鬱、自殺等情況,其中性強迫受害者的自殺率比其他人高出三倍以上。對於受害者來說,性侵經歷只是一切痛苦的起點,但痛苦的本質不僅僅是性本身,而是隱藏在性背後的權力體系和精神暴力。林奕含在生前接受採訪時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的一生」,她開始質疑這個社會、甚至整個文學體系都是誘姦事件的幫凶。她用「巨大的詭辯」定義自己的書寫行為,用「愛」解釋補習班老師的人格斷裂。整個社會,包括林奕含父母,始終為她戴上厚重的道德枷鎖。而林奕含最終選擇離開這個讓她失望至極的世界。我想擁抱每一個遭受過性騷擾的,不僅僅是姑娘。希望這個世界,正在慢慢變好。(文/談性說愛編輯部,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內資料來源:廣州性別教育中心和北京律派事務所針對高校性騷擾狀況所作的社會調查報告。)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轉載《致林奕含、阿廖沙們:我被性侵,我沒有錯!》找到我們的方式有公眾號 LovemattersCN中文網 lovematters.cn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