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是的,娃出生后,你閱讀育兒書、逛論壇、看育兒微信公眾號,你似乎每天都在汲取育兒知識,力爭當最棒的爸爸媽媽,可你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一些育兒錯誤。下面這7個育兒錯誤,即使是最優秀的爸媽也容易忽視,一起自省吧。常常忘了孩子不需要替父母「長臉」當孩子在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看見吃的、玩的,想要而被告知不給買時,就會哭鬧。每次孩子一哭鬧,我們的第一反應,就希望他能立馬安靜下來,別給自己丟臉。周圍這麼多人,他這麼哭鬧,別人怎麼看我?我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這樣?太不給我長臉了!於是,很多父母都會對著孩子一頓怒吼、訓斥,其實更多的是吼給別人看。每次孩子一哭鬧,我們的第一反應,就希望他能立馬安靜下來,別給自己丟臉。但事實上,我們成人處在惡劣情緒中,在某些失控的情況下,也很難說想靜下來就能立馬靜下來的,更別說孩子了。大多時候,我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面子,而忘了我們首先應該照顧的是孩子的情緒。請記住,當孩子在公共場所讓父母難堪時,你的面子沒有孩子的成長重要。讓自己儘力保持平和,先傾聽孩子的想法。若孩子已情緒難以自控,可將孩子帶離那個情境,轉移他的注意力。對於稍大些的孩子,待他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再與他交流。常常忘了孩子有自己的物權意識,他們才是玩具的主人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玩具是自己花錢買的,我就有決定權:比如鄰居家小朋友來自己家玩,想帶走孩子的玩具,我們可能沒經過孩子同意就做主把玩具給了別人,其實這是家長無物權意識的表現。「不經同意就把自家小孩的玩具送人」大人們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是小孩子對東西是很有自己的擁有感的。在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不能跟別的小朋友太親近的,因為那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而玩具也是如此。父母多半待人客氣,對朋友非常禮遇,也可能是寧可委屈自己讓別人高興的人。儘管讓小客人帶走東西是出於好客、疼愛孩子的一片善意,但卻不知不覺傷害了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說,玩具是他的所有物,只有他的所有權得到尊重,他才能學習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如果經常剝削他的所有權,勉強他「讓給」別人,有些孩子可能會因而變得怯弱、事事忍讓、不敢與人爭。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在送玩具之前,詢問一下他的意見,培養他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的意識。 當他們生氣不高興的時候,需要的是認同,而非大道理和我們大人一樣,孩子在發脾氣和不爽的狀態下,是聽不進去任何大道理的。但是很多時候,為了著急結束當時的局面,我們總會控制不住地說很多,但往往你再怎麼耐心講道理都無濟於事。所以,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第一步不是要去給他們講道理,而是要先認同、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你可以把懷抱敞開,把孩子攬進懷裡,讓他好好哭一會兒。等孩子情緒穩定些,你可以說類似於這樣的話:我知道你很難過,是不是?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也很生氣。情緒上被認同,會讓孩子把父母當成「一條戰線」上的人,願意跟你傾訴內心真正的想法。而等他們願意聽我們說時,一定要記得說的方式很重要,語氣上的溫和和保持尊重非常重要,因為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常常忘了孩子的交往很單純,不需要你隨時隨地當救世主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和一個年齡較大,性格活潑的大哥哥一起玩。這時,大哥哥輕推了自己的孩子一把,只是因為他站錯位置了,純無惡意,孩子很自然地走開了些。可這時,媽媽卻飛箭似奔跑過去,喊了聲:小心點,寶寶!我們去那邊玩。寶寶被大孩子推了一把,不少父母心裡會不舒服,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其實,孩子們的交往是單純的,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很直接。也許前一分鐘他們還在推來推去,后一分鐘就擁抱歡呼。父母帶著成人的眼光出手「保護」,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機會。父母不可能永遠地守護在孩子身邊,可以讓他自己先試著解決,你可以看到,你的孩子其實很堅強。常常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具體行為上,卻忘了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孩子扔東西、吃手、打人、撒謊、動不動就找媽媽……反正太多不良習慣或者不好的行為,在我們看來亟待解決。當媽的總是特別焦慮,然後一直在思考,怎麼讓他們改掉這種壞毛病,但是總忘了去探究背後的原因。比如扔東西有可能是因為他特別好奇,在體會空間感;打人可能只是他很想和其他小朋友玩,還控制不好自己的力量,也還不知道怎麼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依賴媽媽可能是他覺得媽媽最近陪伴得不夠,他想要媽媽更多的陪伴……有些你眼中的「壞行為"可能只是階段性的,有些不好的行為在找到原因后就不再會有了。常常忘了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然後才是事情當孩子因為某事情緒不好時,我們通常會問孩子事情的原委經過,而忘了第一時間應該是認同他的情緒。六歲的貝貝抱怨說,最近她收到的禮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媽媽並沒有否認她的抱怨,也沒有對貝貝解釋說哥哥年長,應該收到更多的禮物,她也沒有保證糾正這個錯誤。她知道,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和父母關係的深度,而不是禮物的大小和數量。貝貝的媽媽說:你擔心我愛你是不是沒有愛他那樣多?她沒有再多說一句話,而是緊緊擁抱了貝貝,貝貝驚喜地笑了。這就是這段談話的結束,而它原本可能會變成一段無休止的爭論。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這樣通常比較有效。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師,或者生活時,最好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常常是因為我們自己情緒不好,而遷怒於孩子如果哪天我們自己不順心、不高興、很累,而回到家恰巧孩子可能只是略微調皮了一下,並沒有不對的地方,我們就會沖著孩子大發脾氣。父母可能因為工作中的不順心,或者家務勞動的瑣碎而情緒煩躁,將這種情緒遷怒於孩子,這也是屢見不鮮的。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他們並不知道家長為什麼發脾氣,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很可怕的。孩子是脆弱的,他們不會認為大人不對(包括父母),相反,儘管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兒,但是他們還是會將全部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也可能會變得膽小、畏縮,牢騷滿腹,也有些孩子甚至會記在心裡。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兒童對他們早期生活中的情感經歷極為敏感,尤其是他們與父母的關係。長期在父母負面情緒的影響下,這樣的孩子在成年後往往缺乏積極的進取心,更容易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自殺念頭。所以,如果父母情緒不好,當感覺自己就要失控的時候,可以深呼吸幾大口,或者乾脆走到隔壁房間去「隔離」一下,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再採取表達情緒或消除衝動的「緩兵之計」,切記不要在盛怒的情況下去遷怒孩子、教訓孩子,而是要等自己心情稍微平靜后再去跟孩子交流、溝通和討論。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