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幼兒的聽覺感受,促進幼兒的情感體驗,陶冶幼兒的情操,久而久之,使幼兒的言談舉止變得文雅大方。但是,很多時候老師開展音樂歌唱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並不是很好,要不是面無表情的跟隨老師逐句逐字的唱就是離譜的不在一個音調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請看下文 ,原因都在這裡。吐字不清幼兒唱歌吐字不清,一般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 對歌中所唱歌詞的字義不理解。2. 發音的方法不正確。3. 普通話不準確。幼兒唱歌吐字不清怎麼辦?1. 針對幼兒的認知特點,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使他能了解歌詞中每個字的字義,避免在唱歌時含含糊糊地同其他字混淆。2. 要教幼兒用普通話學唱。教師自己首先要用普通話唱准,並做一些必要的示範,幫助幼兒唱准每個字的字音和音調。對幼兒在發音過程中難以掌握的字,要吐准字頭,引長字腹,咬清字尾,便於孩子聽和學。如果教師自己的普通話不好,可以藉助廣播、電視,與幼兒一起跟著學和講。3. 要讓幼兒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唱歌前聽清楚歌詞。對於吐字比較困難的幼兒,可讓他看著成人的口形發音。如吐「光」字時,嘴巴是張開的,不要將嘴巴碰起來變成「幫」。4. 教師可以讓幼兒用較慢的速度,像平時說話那樣的口形念清歌詞,然後結合簡單、平穩的旋律進行反覆的練習,從而達到吐字清楚的目的。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當幼兒唱歌吐字不清時,成人一定要堅持正面的教育和糾正,千萬不可模仿錯誤的唱法。這樣不僅會強化幼兒錯誤的發音,而且還會挫傷幼兒唱歌的積極性。沒有表情親朋好友聚會之際,茶餘飯後,孩子們在一起唱歌表演,有些幼兒充滿情感的演唱會贏得成人的交口稱讚,而有些幼兒唱歌時卻毫無表情,形成強烈的對比。為什麼幼兒唱歌沒表情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幼兒的心理因素造成。在生人面前怕羞,過分緊張,臉部肌肉緊繃著,手足無措。2.選擇的歌曲不當。幼兒對自己所唱歌曲的內容缺乏理解,不知道歌曲時的歌詞是什麼意思,當然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感情。3.教育不當所致。有人認為幼兒唱歌時臉上笑嘻嘻、搖頭晃腦、擺動身體就是有表情,於是在教幼兒唱歌時就一味地要求幼兒臉上笑笑、頭動動、身體搖搖。這樣教育的結果,幼兒即使當時臉上微笑,也不是真情的流露,甚至是做作的。怎樣培養孩子有表情地唱歌呢?1. 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多為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鼓勵幼兒在客人面前有表情的唱歌。採取多表揚、多鼓勵的方法,激發幼兒的表演欲。2. 選擇的歌曲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越小,選擇的歌曲越要簡單,歌詞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的歌曲,幼兒容易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的表情一定會通過自己的體會表現出來。3. 注意恰當的教育。幫助幼兒分析理解歌曲,要用通俗、淺顯的語言解釋歌詞及樂曲的意境,同時幫助幼兒豐富積累有關知識,為幼兒體會歌曲內容打好基礎。4. 盡量可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示範,教師有表情的示範唱會「打動」幼兒的心。讓幼兒多聽、多看,在充滿音樂的環境里得到熏陶,更有利於幼兒學習有表情地唱歌。五音不全幼兒在唱歌中經常會出現「五音不全」,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 幼兒的「五音不全」主要體現在唱歌的音準上,會走音跑調。2. 唱歌像說話、說歌,沒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調。3. 唱歌時音忽高忽低,唱不準組成旋律的每個音。4. 幼兒普通話的咬字發音不準,影響唱歌時的音準。如何糾正幼兒的「五音不全」?1. 培養幼兒的聽音能力。音準和聽音能力有很大的關係,聽音能力差的,彈和唱完全是兩個調。教師可以演奏樂曲或者用錄音機放歌曲讓幼兒聽後跟著唱,有條件的可以讓幼兒學一種樂器,讓孩子邊彈、邊聽、邊唱,聽聽彈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樣準確。2. 教師不要讓孩子清唱歌曲。清唱會使孩子起音不準,更容易走調,要讓幼兒跟著琴唱,或者跟著錄音機磁帶唱,剛開始小聲地跟唱、練習。對某句歌曲唱不準的,教師要耐心地逐句教,讓幼兒逐句聽錄音,逐句學唱練唱,直到唱准為止。3. 如幼兒普通話發音不準,教師可選擇一些兒歌讓幼兒朗誦,要注意朗誦時的咬字發音和聲調,幫助幼兒提高音準能力。4. 選擇適合幼兒唱的歌曲,使幼兒在自然聲區里唱歌,有利於提高幼兒的音準。跟不上節拍幼兒唱歌跟不上節拍大致會有以下幾個原因:1. 幼兒的辨音能力差。2. 歌曲的旋律太複雜,曲調和歌詞結合不當。3. 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傾聽能力差。怎樣指導幼兒跟著節拍唱歌?1. 為幼兒選擇演唱的歌曲時,要注意曲調要能和歌詞相結合。旋律要簡單、鮮明、流暢。不要從教師的角度去選擇。2. 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學唱之前,要多讓幼兒多聽幾遍音樂,並且指導幼兒要跟著音樂用拍手或拍腿等方式拍出節奏。3. 指導幼兒一邊拍節奏,一邊和著音樂的旋律朗讀歌詞,體會歌詞和曲調是怎樣結合的。例如「一隻小青蛙,在岸上呱呱」,在朗讀歌詞時,讓幼兒讀成「一隻/小青蛙/在岸上/呱呱/」。4. 幼兒學唱時,成人為幼兒充當「指揮」,用手勢或敲打節奏來幫助幼兒合上音樂的節拍。也可以讓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拍手,增強唱歌的興趣,提高合拍的能力。5. 在幼兒學會唱一首歌后,還可引導幼兒一邊唱一邊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伴隨著音樂的節拍進行活動。不會用自然音唱 有些幼兒唱歌不會用自然音唱,如:有的唱起來大聲喊叫;有的蹩著嗓子尖聲尖氣地唱歌;有的模仿美聲唱法,又學得不像,讓人聽了覺得很彆扭;有的唱歌時發出刺耳的怪聲,這些現象都是不正確的。怎樣引導幼兒會用自然音唱歌?1. 家長可以將幼兒唱得不好聽的聲音錄下來放給幼兒聽,再把優美的兒童歌曲給幼兒欣賞。通過比較,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歌聲不如磁帶上的歌聲好聽。接著告訴幼兒,磁帶上錄下來的歌曲是用自然音唱的,所以這麼好聽,從而激發幼兒要用自然音唱歌的願望。2. 家長在教幼兒唱歌時,可以啟發幼兒用像說話一樣自然的聲音來唱歌。也就是說讓幼兒在說話的基礎上,放鬆地唱出高高低低、長長短短的不同音,注意口形要呈圓形,下巴要放鬆。3. 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教幼兒學會正確的呼吸。如「聞花」,盡量使吸氣深一些。家長示範,讓幼兒模仿。4. 家長要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用自然音說話、唱歌,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幼兒,同化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用自然音唱歌的習慣。唱歌的姿勢不正確有些幼兒唱歌時姿勢不正確。如:有的駝著背,有的聳肩,有的含胸,有的頭沖在前面,有的歪著頭,有的把脖子伸得老長,有的口形張得太大,有的則口形張得太小過於拘謹。姿勢不正確很難唱好歌,因為正確的姿勢是發聲的生理前提。怎樣教育幼兒養成正確的唱歌姿勢?1. 應耐心地告訴幼兒,唱歌姿勢不正確會有哪些危害,如姿勢不正確會影響發聲,唱出來的歌聲就不好聽,不優美;幼兒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如果經常駝背、聳肩、含胸、會引起骨骼畸形,影響身體健康;唱歌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本來應給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由於姿勢不正確,則會給人一種很不美的感覺。2. 成人要教會幼兒正確的唱歌姿勢。站著唱歌時身體要挺拔、不駝背、不含胸,雙手自然地下垂;坐著唱歌時要坐正、挺胸,雙腳不要交叉,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頭部要保護正直,脖子不要伸長或歪斜。口形略帶圓形,這樣發出的聲音就好聽。3.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一旦發現幼兒唱歌姿勢不正確,立即予以糾正,不要等形成習慣再糾正。成人可以自己正確的姿勢做給幼兒看,也可當看到電視里或音樂會上歌唱演員的正確唱歌姿勢時,隨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從小養成正確的唱歌姿勢。轉自:幼師寶典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