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張天蓉/文無論是量子信息、量子密碼、量子計算等等,所有想要在計算或通訊中應用量子力學規律的領域,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的位元:量子比特。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到,量子比特是一個量子態,由於量子態的疊加性質,n個量子比特能夠表示的狀態數比n個經典比特能表示的狀態數多得多,因此,量子比特比經典比特聽起來更強大、更有用多了。不過,我們也知道,量子態是不確定的、難以對付的。除此之外,它還有個經典比特完全沒有的性質:不可克隆定理。量子態不可克隆定理說: 一個未知的量子態是不可克隆的。有學者在1982年(見參考資料)從量子態疊加原理的推論,而證明了這個定理。在此,我們只是從測不準原理來粗淺地理解這個定理:從經典『克隆』的意義上說,要想精確地複製一個物品,首先就要得到(測量)這個物品的所有的信息。然而,對一個遵循量子規律的系統(比如量子比特),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測量它的所有物理量,因為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在同一時刻以相同精度測定量子的位置與動量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精確測定兩者之一。從量子論的觀點而言,測不準原理應該被稱為「不確定性原理」更恰當一些。但如果使用經典的圖像來想象微觀世界的話,叫做「測不準」可能還更容易理解。比如,以測量電子為例,所謂測量,一定要使用測量方法和工具,要對電子進行測量,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激光去與電子相互作用。原子中的一個電子,從經典角度看,它的運動軌道是如此之小(10-10米),它的運動速度又是如此之快(106米/秒),在這種快速運動情形下的電子,被測量它的光子頂頭一撞,速度和位置都全變了,又怎麼可能測得准呢?比如說,利用光被電子散射,可以測量電子的位置,但不可能將粒子的位置確定到比光的波長更小。所以,要想將位置測量準確,必須用更短的波長的光,而波長更短的光子具有更大的能量,就對電子的速度產生更大的擾動,使得速度更不能測准,反過來說也是一樣。「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是指在不知道量子狀態的情況下複製單個量子是不可能的,因為要複製單個量子就只能先作測量,而測量必然改變數子的狀態。我們在介紹量子比特時提到過,一個qubit有兩個自由度,由於測不準原理的限制,我們無法準確地測量這兩個自由度,因此也就無法精確地克隆出這個量子比特的狀態。量子態不可克隆,這是在通訊中使用量子比特的極大優越性。這個優點保證了量子密碼、量子通訊的安全性。但是,也由此而為它在通訊上的真正應用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在我們現代社會中鋪天蓋地的通訊網中,每秒鐘都在複製、傳輸著天文數字個比特的信息。僅拿一台ADSL上網的計算機來說吧,如果網速是512Kbps,那就是每秒鐘傳輸51.2萬個比特。可是,量子比特怎麼辦呢?連複製都不行,如何傳輸呢?科學家總能想出一些竅門,不能克隆沒關係,我們照樣傳輸它們!這就是近年來在這個行業內熱門的話題,叫做「量子隱形傳輸」。美國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不愧是計算機行業的龍頭老大,它不僅引領著傳統的經典計算機的研發和製造,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方面,幾十年來也獨樹一幟,不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實驗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上一節中提到過的「可逆計算」 的IBM科學家R. Landauer,他在1961年對「可逆計算」的研究就與量子計算機研究有關。「量子隱形傳輸」的理論設想,是由另一位IBM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查爾斯·亨利·貝內特最先提出來的。貝內特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市,既是一位物理學家,又是信息理論學家,是現代量子信息理論的開山鼻祖之一。貝內特等提出「量子隱形傳輸」的六人團隊照片來自網路:http://researcher.ibm.com/view_project.php?id=2862貝內特1970年從哈佛大學得到博士學位后,於1972年加入IBM的研究隊伍。在IBM,他做了大量有關量子信息學方面的工作。他曾經提出對麥克斯韋妖的重新解釋,他與同行們合作開發了BB84量子密碼協議,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密碼的工作演示。1993年,Bennett等六人團隊,在「物理評論快訊」上發表文章,提出「量子態隱形傳輸」的設想。設想將一個未知量子態的完整信息,合作通過兩個獨立的通道(經典和量子)發送出去,在新的遠離的位置重新組合后,產生一個在發送過程中被破壞了的原始量子態的精確副本。貝內特等人的想法可由下圖說明: 圖中左邊的Alice,想要把量子態X傳給Bob。她利用糾纏光子對A和B,Alice擁有糾纏光子中的A,而Bob擁有B。糾纏光子A、B構成量子通道,電話或是互聯網可作為經典通道。首先,Alice對需要傳送的X和她手中的A作「貝爾測量」。測量后,X的量子態塌縮了,A也發生變化。因為A和B互相糾纏,A的變化立即影響B也發生變化。然而,Bob無法察覺B的變化,直到從經典通道得到Alice傳來的信息。比如說,Alice在電話中將測量結果告訴Bob。然後,Bob對B進行相應的變換處理。最後,B成為和原來的X一模一樣。這個傳輸過程完成之後,X塌縮隱形了,X所有的信息都傳輸到了B上,因而稱之為「隱形傳輸」。 讀者從上面的說法中,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既然是仍然要使用經典的通道,那為何還要量子通道呢?用經典通道把全部信息都傳過去好了。2。在Alice這邊的方框中,「貝爾測量」是什麼意思?3。在Bob那邊的方框中,「變換處理」是什麼意思? 提出第一個問題的人,一定是因為不記得「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了!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是不可能得到量子態X的全部信息的,所以,從經典通道就不可能傳遞所有信息。實際上,我們可以用經典電傳(FAX)的例子作比喻,就知道,要想得到經典物體的「所有信息」,是很困難的。 用電傳機發送電傳的過程,可以用上面量子隱形傳輸示意圖簡化,而得到如下圖所示的「電傳示意圖」: 從上圖看到,比之「量子隱形傳輸」,電傳過程少了一個糾纏對構成的量子通道。在電傳過程中,首先,Alice將上面印有圖像信息的藍色紙X進行掃描,得到需要傳輸的圖像信息。然後,將此信息從經典通道(互聯網)傳給Bob。Bob收到圖像后,用另外一張紙B(綠色)將圖像列印出來。在這種傳遞過程中,「圖像」只是X的一部分信息,X的其他信息,諸如紙張材料、顏色、大小、厚度等等,並不能從掃描過程得到,也沒有被傳遞過去。況且,即使是Bob知道了這些性質,造出一張表面看起來完全一樣的紙來列印圖像,後來的B也不能說是和原來的X一模一樣的。因為肯定不可能保證每個分子都一樣吧。 而在量子隱形傳輸中,最後的B是和原來的X完全一樣的。換言之,電傳時傳輸后所複製出來的,只是紙上圖像的信息,沒有複製出任何『實體』本身。量子隱形傳輸卻有點像是:從得到實體的完整信息,而複製出了『實體』本身,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量子態!這樣說,人們可能要心情激動、歡呼雀躍:「啊!科幻電影中遠距離傳物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其實遠遠不是這樣,那種想法是一個誤解。我們這兒談論的「複製」不過只是一個量子現象,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複製一個較大的、真正的物體。即使是海邊一顆小小的沙粒的傳輸複製,也還相距十萬八千里。 上面提到的與量子通道有關的「貝爾測量」以及「變換處理」,留到下節講解。 參考資料量子不可克隆定理:Wotte rs W . K . and Zurek W . H ., Nature . 299 (1982 ) , 802量子隱形傳輸:C.H. Bennett, G. Brassard, C. Crepeau, R. Jozsa, A. Peres, and W. Wootters, "Teleporting an Unknown Quantum State via Dual Classical and EPR Channels", Phys. Rev. Lett. vol. 70, pp 1895-1899 (1993)張天蓉博士走近量子糾纏系列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