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軍官團系國內軍事歷史名家、青年學者集群,以普及近代史知識為己任。文/薩蘇,本名弓雲,著名軍史專家、日本問題專家。曾兼任《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現回到國內工作。他曾出版過《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後一步是家園》、《京味九侃》、《廚子》、《嫁給太監》、《夢裡關山走遍》、《與"鬼"為鄰》等書。應該說,密蘇里號上的簽字儀式,是一個歷史的見證。它讓我們見證正義的人們如何共同用犧牲維護著世界的公理,也見證著人如何在漫長的戰爭中用鮮血守護民族尊嚴而最終贏得勝利。這一刻將作為埋葬法西斯和展開人類新紀元的標誌永載史冊。 當七十年後我們重新面對這一刻時,一個問題成為值得探尋的話題– 在1945年9月2日的密蘇里號上,到底有幾名人見證了日本帝國的落日。 這個問題曾眾說紛紜。根據對當時史料的考證,今天可以確認登上密蘇里號參加受降儀式的人,共有九名。其中,受降代表六名,新聞記者三名,另有一人未能得到完全確認,但也很可能參加了儀式。 在美方保留的參加密蘇里號受降儀式代表名單中一共記錄六人,包括: Gen. Hsu Yung-Chang,即首席受降代表徐永昌上將,正是他在密蘇里號上代表簽署了對日受降書。徐永昌上將能夠擔任受降代表既出人意料又順理成章。說出乎意料是因為他並非蔣介石嫡系將領,而是出身晉軍,起於行伍的一名老式軍人。但他很早就退出了派系之爭,在抗日戰爭中專任軍令部長之職,為這場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無論從地位還是從功績而言,政治色彩相對淡薄的徐永昌上將都是擔任受降代表的極佳人選。 受降代表徐永昌步入會場徐永昌上將在受降儀式上也體現出了出色的政治頭腦。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評價這一時刻:「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個在這裡有代表的國家,也可同樣回想過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訴他有過錯誤,他就應當勇敢地承認過錯而懺悔。」代表徐永昌簽字受降歸來之後,徐永昌即告病引退,任陸軍大學校長,似有躲開內戰漩渦之意,但最終身不由己,仍不得不為蔣介石參贊軍機並隨其退往台灣。1959年,徐永昌病逝於台北寓所,終年七十二歲。 Vice Adm. Yang Hsuan Chang,即海軍在密蘇里號上的唯一代表楊宣誠中將。楊宣誠,海軍出身的外交家和情報專家,原名楊宣德,因頂替胞兄楊宣誠考中留日海軍官費生而與兄長互換姓名,1911年畢業於日本海軍水雷學校,此時已經是一名同盟會員。他實際在海軍艦隊工作時間不久,但參加了海軍艦隊1919年出兵海參崴的行動,積累了外交經驗。抗戰中,擔任軍令部第二廳廳長,主持對日作戰軍事情報工作。他曾作為海軍代表簽署了《開羅宣言》,並建言在其中加入日方必須歸還彭湖諸島的內容。由於他在情報工作方面極有建樹,在盟軍中頗有威望,或許是他得以參加這一儀式的原因。 受降人員名單中的中方人員 海軍是抗戰中與敵對比最為懸殊的兵種,幾乎全部艦隻都在戰鬥中沉沒,但仍然堅持到戰爭勝利,有著難能可貴的堅韌精神。楊宣誠中將參加這一儀式,客觀上也成為對海軍抗戰貢獻的承認。 楊宣誠中將戰後歸影田園,特別是1949年後蟄居家中,不問窗外事。1962年病逝於台北,享年七十三歲。 Lt. Gen. Chu Shih Ming,即朱世明中將,是國民政府中少有通曉數國語言的儒將。他1910年就讀清華大學,后留美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弗吉尼亞軍校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曾長期在美蘇等國擔任駐外武官,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他深厚的知美背景或是被選拔出任受降代表的重要因素。 朱世明此後被任命為國民政府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曾在日本部署駐日軍先遣工作,但因國際國內局勢變化,在日駐軍的計劃最終取消。不過,朱世明和他的代表團在對日戰後索賠等方面,還是取得了若干成績。 由於被傳聞與日本女影星李香蘭有染,朱世明后遭到解職。而今從種種跡象看來,這可能只是一個借口,真正的問題在於朱世明與中共方面有所聯繫。1965年,滯留在日本的朱世明中將逝於橫濱,終年七十三歲。 Maj. gen. Wang Chih,即王之少將。和朱世明中將一樣,王之少將也是出自於清華並有留美經歷的將領。他先後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諾維奇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後進入宋子文組織的稅警總團,參加過十九路軍淞滬抗戰。七七事變后,曾送工兵器材和人員到延安,支援八路軍抗戰。此後長期擔任與美軍聯絡的聯絡員,並追隨麥克阿瑟上將轉戰太平洋戰場。1945年被任命為駐日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官。 王之在諾維奇軍事學院與其它參加受降人員同團出發不同,王之屬於先期到達日本的人員,推測他是由於需要承擔盟軍和代表團之間的協調任務而被派赴密蘇里號的。當徐永昌將軍簽字之時,在他身邊站立侍從的便是王之少將。 王之少將此後參加了對日本戰犯的審判,1949年倒台後不久離開軍隊,進入東吳大學任教,退休后定居美國。 Col. Li Sho Chang和Col. Wang Pei Cheng,即李樹正上校和王丕承(成)上校,前者出身於遠征軍,與駐華美軍合作較多,曾參加過柳州桂林諸戰役。後者是國府著名的軍事外交人員,曾在美蘇德法各國從事相應工作,並受到過斯大林的接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與盟軍有較大交集且都是盟軍代表中少見的青年軍官。 除了六名軍人外,還有三名記者登上了密蘇里號,他們分別是《大公報》記者朱啟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訊社記者曾恩波。 外加平台上的記者們,前排左側第四人(穿美式軍服探頭者)推測為記者朱啟平在密蘇里號上的代表,由於記者倉促上陣,所以人物的名字,軍銜錯誤頻出 記者在密蘇里號上另外,據說徐永昌將軍的幕僚陳延暉先生也登艦參加了這一儀式,因未見於代表名單,尚不能完全確認。 這些人,有著共同的特點,便是無論軍人記者都曾經親身經歷了這場苦難的戰爭。於是,我們便可以理解朱啟平先生當時發回的報道《落日》中如此總結這一時刻 --「舊恥已湔雪,應新生。「 是的,密蘇里是一個見證,見證一段傷痛歷史的遠去,見證我們的國家在戰爭的廢墟上重生。編輯:妤林瀏覽更多精彩內容,還請您訂閱軍官團~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