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每次中華文明的空前繁榮,都能看到金融的影子。這一次,全球目光聚焦在正在快速發展的新金融——金融科技。7月15日至16日,朗迪金融科技峰會 (LendIt China)在上海舉行。來自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監管機構、學術機構的嘉賓分享了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最新洞察,議題覆蓋區塊鏈、人工智慧、保險科技、供應鏈金融、行業監管等領域。金融科技生態中的創新與監管、Fintech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金融基因與科技基因等幾對關係的協調成為熱門話題。「新金融更加具備包容性。傳統金融的模式是二八定律,機構傾向於服務20%的群體,因為20%的群體貢獻了80%的利潤。但新金融從『二八』走向『八二』,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技術的手段來降低邊際成本,讓80%的用戶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務。」 7月16日,向上金服聯合創始人兼CEO袁成龍在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稱。袁成龍在朗迪金融科技峰會歷史再次選擇地中海世界誕生的最早貨幣在公元前6世紀的某一時間,的第一枚青銅幣幾乎在此同一世紀出現,但遠在商文明時期,即已形成相對獨立的貨幣系統,並已有「現金」概念。周朝期間,已多個城市發展成為商業中心,並形成多個貨幣區,如蟻鼻錢、刀幣、圓形幣等。秦統一后,秦王統一度量衡,大地第一次實現貨幣生產的國家化和標準化——圓形方孔銅幣。這種現金的形態存續了2000多年,直到20世紀初的清末。得益於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改進,宋時期紙張開始作為一種存儲和廉價傳播信息的媒介,產生的世界最早的紙幣,這早於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六七百年。硬幣存在了幾千年,紙幣存在了千年,如今這兩類貨幣形態正逐步被移動支付、數字貨幣所取代。沉重的現金化身為一組數據。「相比紙幣而言,這是一種重要得多的發明。」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認為,由於電子交易的成本較低,將促進更多的交易,將為更多更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取得新的發展。羅伯特·席勒移動支付起源於美國,卻在得到更快的發展。-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在中歐國際商學院2017全球論壇香港站上表示,2016年移動支付總量超過38萬億元,是美國市場體量的五倍。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支付清算髮展報告(2017)》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支付體系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支付服務場景日趨豐富,支付服務更加高效、便捷,以「雲閃付」、條碼支付等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更是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移動支付業務筆數首次超越互聯網支付,標誌著零售支付市場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及銀聯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加劇,預計今年的移動支付總量將遠超過2016年。移動支付領域的成功並非是的金融科技發展的孤例。這項源於歐美的科技金融創新熱潮,卻在發展一日千里。科技金融在國內的發展,一方面體現在科技機構進入金融業,較為成功的案例如螞蟻金服、微信支付,以及垂直市場的新業務,如網貸等;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金融行業引進科技,如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等。「目前我們看到市場上新金融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袁成龍表示,第一種由內部生態場景走到外部生態,涉足到多產業的互聯網巨頭,比如阿里(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螞蟻金服實際已經成為一個橫跨支付、徵信、基金、保險、銀行等很多領域的新金融領軍企業。第二種模式主要深耕垂直科技領域,深入多元金融場景細分的平台。比如網路借貸信息中介宜人貸、向上金服。這些機構是通過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場景發展起來的。如今,科技與金融融合越來越緊密。以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挾數字技術橫掃支付、消費金融等領域,銀行加快布局金融科技,或與互聯網公司開展合作,如工農中建等銀行與京東、百度、騰訊、阿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通過用風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如國開行通過國開金融投資開鑫貸;或直接開設科技子公司探索「金融+互聯網」新業態,如光大集團之於光大雲付、平安集團之於平安科技、興業銀行之於興業數金,乃至即將在今年開業的中信銀行之於百信銀行。「運用很好的、最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來提升傳統金融業的服務效率,來圍繞著它做更多的細分市場服務,這個是我們未來的方向。」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稱。金融科技引領趨勢「技術進步推動的經濟發展本身無法確保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羅伯特.席勒在其著作《新金融秩序》的前言中不無憂慮地寫道。但實際上,全球人正在享受技術進步推動下增長的經濟,尤其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創新,為金融服務帶來更多樣化的數據來源,更快的數據存儲速度和更強的數據分析能力。這一系列技術的實施,有效地將金融服務標準化、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並觸及了以往無法或難以覆蓋的長尾人群,包括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以及農村群體等。技術驅動帶來的金融普惠,在各個領域、各個企業,都取得了一定的應用經驗,也獲得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新金融與傳統金融是補充關係,兩者是重構、合作、共贏、增值的過程,而不是替代,更不是顛覆。所以新金融『普惠』的內核是不變的,『普』就是讓受眾面的覆蓋範圍更加大,這一點在目前的新金融範圍裡面基本上已實現,而『惠』讓融資成本降得更低,這一點現在還沒有實現,我們需要用5到10年的時間,真正在『惠』上做努力,達到一些成效,這也是我們從業人員在下一個十年要努力的方向。」袁成龍稱。在過去十年裡,政府在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做出的探索。央行和銀監會一直積極支持商業銀行包括城鄉中小銀行為小微和涉農企業服務,政策性銀行尤其是農業發展銀行也在這方面做了各種嘗試。另外,各地還建立了上萬家小額信貸公司。近年來,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監管部門又推出了「三個不低於」和整治銀行收費等政策措施。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金融科技有助於解決「普」、「惠」、服務質量以及商業可持續的問題。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在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認為,除了互聯網支付,一些業務的可得性很低、融資成本普遍過高,數字技術增加覆蓋和降低成本的潛在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央行徵信系統中有8.8 億人的記錄,其中5億多人從未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網路借貸平台看似十分活躍,但截至6月末,活躍借款人只有373.53萬人,投資人僅430.8萬人,對於滿足老百姓的投融資缺口,杯水車薪。這個問題在眾籌和財富管理領域更加突出。另外,許多網路借貸的貸款年化利率高於20%,遠遠超過「可負擔」的水平。雖然這部分借貸也滿足了部分臨時性的資金需求,但正常的個人消費或企業運行顯然難以承受這麼高的資金成本。數字金融不夠普惠,一方面數字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加良性競爭。當前金融科技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互聯網金融行業野蠻生長的戰國時代已經結束。作為金融創新的產物,沒有任何先例和經驗可以借鑒,面對未來的探索,引發了行業各方的思考和研究。「擁抱監管,規範創新,緊跟監管步伐,升級自律等級,是未來發展方向及願景。」袁成龍稱。機遇在哪裡?「大多數金融創新都是積累式的,也就是說後來出現的創新都是以往出現的微小創新的基礎上逐步積累形成的。」羅伯特.希勒在其著作《新金融秩序》中寫道,「一系列令人嘆為關注的激進的金融創新給人類歷史增添了不少色彩,這是一系列從根基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改善的創新。」科技進入金融領域,風控模型、信貸邏輯都在發生變化,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複雜性遠勝於昔,一套較為完整而全新的金融模式仍需要較長時間去驗證。金融科技的激進創新已帶來一定風險,而監管層近年已格外關注並防範風險。李東榮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發展和風險防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任務;去年4月開始,國務院部署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問題導向、分類整治、綜合施策等原則,加快清理行業「害群之馬」,有效規範經營行為,還互聯網金融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如今這一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仍在持續,行業風險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第三方支付、P2P網貸行業整合、退出現象明顯,運營機構數量有所下降,成交量與參與人數卻呈現穩步增長趨勢。未來,金融科技的機遇在哪裡?科技創新將賦予新金融無限的想象。商業銀行加快金融科技布局,全面開展業務創新,改善用戶體驗,甚至積極開展智能投顧、區塊鏈金融等探索;螞蟻金服轉型Techfin,發展雲計算、大數據、徵信業務等科技手段,一方面推動自身支付、理財、信貸等金融服務不斷壯大,一方面向外界金融機構進行技術輸出、提供金融技術支撐;京東金融則加快與金融機構合作步伐,提高金融機構效率及服務範圍。「智能資管、幾何股票等基於技術的創新產品,滿足不同用戶需求。」袁成龍認為,智能投顧的市場將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當然,創新永不止步,金融的未來正通過精密的科學,在監管與市場之間冀圖找到最佳組合。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