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作者:王鼎傑​☆美國大蕭條,日本大孤立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了震蕩一時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左圖為大蕭條中紐約街頭排隊領取救濟食品的人群,右圖為同時期大阪街頭擠兌現鈔的人群 對日本而言,這一輪經濟危機可以說是一則以懼一則以喜。 懼的是,從國際經濟角度,日本經濟深受衝擊,損失慘重。喜的是,從國際政治角度,美國暫時無力遠顧,歐洲各國也陣腳大亂,蘇聯則忙著內部整頓。這就為日本提供了對外擴張的天賜良機。 通過九一八事變,日本一舉控制了的東三省,重新在東亞大陸上站穩了腳跟。※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先後進入奉天與瀋陽 但是,東北並不能提供當時日本急缺的石油、橡膠、鋼鐵和先進機床。反而激化了日本與蘇、英、美三國的矛盾。為了打開外交局面,日本開始強化與德國、義大利的聯盟關係。 1933年3月27日,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七個月後,德國也退出國聯。1936年10月,德國與義大利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1月25日,德國與日本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11月,義大利也參加了《反共產國際協定》。12月,義大利退出國聯。這就初步形成了軸心國陣營的基本格局。※ 《日德反共產國際協定》日文原件簽字頁 可是,德、意、日三國相距過遠,在英美控制海洋,蘇聯橫斷歐亞大陸中央位置的情況下,這三個國家既無論通過海上聯通,也無法利用陸路互通有無。一旦開打,就會陷入各自為戰、多線作戰的狀態。 七七事變后,日本又陷入戰場難以自拔,國力日受損耗,外交選擇面卻越來越窄。 這個時候,如果日本不能拿出大力度的外交變招,就無法消化侵略果實,甚至將面臨全面清算的結局。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日本外相松岡洋右打出了聯蘇制美的奇招。☆險些改寫歷史的日蘇同盟 1939年8月,德蘇的戲劇性結盟,震驚世界。這可以說是希特勒所有外交行動中最具戲劇性,也最具威力的一招棋。這招棋讓全球政治陣營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徹底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戰略版圖。※在斯大林的見證下,蘇德兩國外長簽署《蘇德友好互不侵犯條約》 面對這個突變,日本軍政兩界可以說是毫無思想準備。平沼騏一郎內閣因此而垮台。但是,從全局角度看,這個巨變對日本真是從天而降的巨型福利。 正是這個變化極大的削弱了反軸心國勢力。此刻的日本,在英美眼中儼然是平衡德蘇同盟的重要砝碼,其戰略價值驟然上升。而蘇德的和解,也間接的為日蘇的和解打開了大門。如果日本決定反軸心國,此時無疑是最佳的機會。如果日本決定挑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則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蘇德日三角同盟,無疑擁有足夠的顛覆能量。蘇聯不僅擁有廣闊的空間、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他使德日同盟得以連成一片,而將英法美擠到棋盤的邊角位置。一旦德日的技術和地緣位置,和蘇聯的巨大潛能結合,英帝國的滅亡、歐亞大陸的瓜分就進入了倒計時。 換言之,無論日本是要維護現有秩序,還是顛覆這個秩序,都要先維持住德蘇同盟。只要德蘇同盟存在,日本就是可左可右,可進可退,穩賺不賠,只贏不輸。 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就是看清了其中關鍵,所以迅速以大刀闊斧的精神推動日本外交的大轉型。 1940年7月,也就是百團大戰爆發前一個月,應近衛文麿內閣之邀,松岡洋右出任外務大臣。在此後的一年內,他取得了兩大外交成就:一是促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的完成(1940年9月27日),二是締結了准結盟性質的《日蘇中立條約》(1941年4月13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時的日本駐德大使館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有效期為10年,目的在於全面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新秩序。表面上看,這個條約似乎就是「三國反共協定」的升級版,是德意日三國深化反蘇合作的量變。仔細研究條約內容,就會發現,實則不然。這 次的條約與其看做是德意日三國在反蘇反共道路上的深化合作,不如看做是形成德意日蘇四邊同盟的準備。 條約正文第五條明確規定:「德意志、義大利和日本聲明上述各條款毫不影響三締約國各與蘇俄間現存的政治地位。」這顯然是要和之前的三國反共協議劃清界限,為蘇聯入盟創造機會。日本和德國還互換了幾項秘密協議書。德國答應竭盡全力促進日本與蘇聯之間的友好諒解。 此外,據日本學者不破哲三的研究,德日之間關於勢力範圍劃分的秘密協議中,還有特別有趣的一條,那就是約定將印度划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但如果蘇聯入伙,就將印度轉讓給蘇聯。(不破哲三,《從「科學視角」思考日本的戰爭》) 換言之,義大利也好,日本也好。都不是沖著單純的德國去的,而是奔著德蘇聯盟去的。傻子都知道,這是黃金聯盟,足以改變世界格局。早一天入股,就早一天分紅。不僅想跟著分錢的政權蠢蠢欲動,那些夾在蘇德之間不知該「事齊事楚」的小弱也頓感撥雲見日,認為僅僅為了避免受損也要入伙。風潮所及,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芬蘭、西班牙、暹羅、克羅埃西亞,乃至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都紛紛謀求入股,急於分紅。 這就形成了一個以蘇德聯盟為核心的巨型組織,其目標即在於全面肢解大英帝國,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孤立美國於歐亞大陸事務之外。 在此基礎上,松岡趁熱打鐵,以前所未有的決斷,和斯大林進行勢力範圍的再分割。「具體來說……日本將承認蘇聯在外蒙古、新疆,以及如有必要,在阿富汗、伊朗和印度的霸權;作為回報,蘇聯承認內蒙古和華北為日本的地盤,並對日本將來進入法屬印度支那與荷屬東印度持默許態度。」(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這個策略得到了近衛文麿的支持,迅速成為日本的國策。故而,外務省才會斷然拋棄歷史上的親英美路線,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並非單純的追隨德國,三國同盟其實是日蘇同盟的前奏曲,而日蘇中立條約則是三國同盟締結后的外交追擊戰。對此,斯大林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和配合。因為他深知只有實現德蘇日的大聯合,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英美構建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故而,蘇聯方面對松岡洋右的訪問給予了超規格的款待。在慶祝《日蘇中立條約》簽字的宴會上,斯大林甚至熱情的擁抱了松岡,高興地說:「你與我,都是亞洲人。」松岡離開莫斯科那天,斯大林又攜外長莫洛托夫一起親自趕到莫斯科車站為松岡送行。他同已進入車廂又特意走下車來的松岡相互擁抱,再次強調:「咱們都是亞洲人。」☆希特勒將日本推入深淵 但是,松岡洋右的戰略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即日本缺乏影響德國外交政策的有力籌碼。作為一個師心自用、不講牌理的領袖,正如希特勒的聯蘇事先完全沒有徵求日本的意見,希特勒如果有朝一日忽然攻蘇,同樣不會徵求日本的意見。 這就要求松岡洋右必須提前做好預防準備,要能拿出退而求其次的「次」——如果德蘇同盟突然戲劇性的不再存在,一如當初蘇德聯盟形成之突然,日本有什麼備選的應急戰略方案? 在希特勒高明的騙術面前,即便精明如松岡,也未免迷魂湯下肚,思維短路。這個謀求預備方案的工作就無法提上日程了。 1940年9月19日最後決定日本對三國同盟態度的御前會議上,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曾向松岡提問:「三國同盟對於日蘇邦交的調整到底有多大作用。」松岡信誓旦旦的答道:「對於日蘇邦交的調整,德國有意充當中間人。這是因為日蘇邦交的調整,對德國也有利,所以他們希望充當中間人。去年,德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時,德國外長向斯大林問起『日蘇邦交將來如何』,斯大林回答說:『日本想和,我也願和,日本想戰,我也要戰。』由此可以斷定,蘇方頗有意於調整日蘇邦交。我認為德國方面沒有任何阻礙,因而我想能夠較容易地進行這種調整的。」 松岡對德國的判斷顯然是過於樂觀了。希特勒從一開始對肢解大英帝國就耿耿於懷。1940年8月14日,希特勒在與12位新晉陞元帥的談話中亮出了底牌:「英國沒有求和,也許有兩個原因。第一,它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但是,直到1941年,美國還無法開始大規模地配送武器。第二,它希望以蘇制德,但是德國在軍事實力上遠勝於蘇聯……德國不該為打敗英國而努力,因為受惠者不是德國,而是在東方獲益的日本,在印度獲益的蘇聯,在地中海獲益的義大利,從世界貿易中獲益的美國。這就是為什麼與英國維持和平是可能的。」 真不知道松岡如果當面聽到這段話,會作何感想。更讓松岡日後無語的是,即便到了英倫空戰之後,英國仍拒絕與德國媾和,美國也開始大力援助英國,德國還是在徹底幹掉英國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後反而決定通過消滅蘇聯來達成目的! 事實上,在三國同盟簽訂前兩個月,希特勒就定下了攻擊蘇聯的戰略決心。12月8日,希特勒正式發布巴巴羅薩作戰令,要求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攻擊蘇聯的準備工作。 也可以說,松岡的努力從一開始就是一廂情願的徒勞。 蘇德戰爭的爆發,宣告了蘇德關係的徹底破裂。這破裂是如此徹底而迅猛,一如其當初的突然出現。如果說,蘇德在波蘭戰役前的突然結盟,極大的擾亂了國際形勢,這一次的破裂則又戲劇性的極大澄清了國際形勢。 日本的戰略彈性直線暴跌。屋漏偏逢連夜雨,羅斯福連出重拳,ABCD包圍圈開始收網。所謂ABCD包圍圈,取自四個國家的頭一個英文字母——美國(America)、英國(Britain)、(China)與荷蘭(Dutch)。這是美國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十幾年就開始打造的一張戰略巨網。 7月25日,美國宣布凍結在美日本資產。26日,英國宣布凍結大英帝國境內一切日本資產,終止日英、日印、日緬通商條約。同一天,菲律賓宣布凍結日本資產。28日,荷蘭宣布凍結日本資產。8月1日,美國政府又宣布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敗中求變的日本外交 包圍圈越包越緊,歷史的倒計時也開始啟動。陷入慢性死亡境地的日本,決定鋌而走險,對美開戰。結果,在對蘇關係曖昧不清,中日戰爭遷延不決之際,日本又在南方開闢了對英美荷的第三戰線。1941年12月,日本對珍珠港、南洋群島與東南亞發動全面打擊 日本雖在初戰中連續獲勝,卻終於不免全面戰敗的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帝國雖然跌入戰敗的深淵,卻並未坐以待斃。 一方面,他和第三帝國一樣,開始進行困獸之鬥。另一方面,卻又表現出遠勝於第三帝國的策略彈性。 後人只是記住了日本的神風特攻戰術,卻忘記了日本在倒下前打出的幾張戰略神牌: 第一張牌是提前進行戰敗后的復興規劃。 塞班失守之後,日本高層就開始討論如何將戰敗損失降到最低的問題。以重光葵、蘆田均、吉田茂等外交精英為核心的一個小團體,避開日本憲兵,多次進行秘密集會,商討如何實現戰後復興。他們重新明確了追隨盎格魯撒克遜主流路線的方針,將美國視為新的日不落帝國。他們還預見到戰後世界將呈現出美蘇對抗的格局。日本應竭力利用這一點,迅速向美國表面態度、證明價值,借力復興。※自左至右分別為,重光葵、蘆田均、吉田茂 第二張牌是竭力維持民族凝聚力核心的天皇制。 日本陸海軍確實掙扎到最後一刻,但其目的絕非是為了反敗為勝,也不是毫無目的的為戰鬥而戰鬥,而是在於修訂無條件投降這個基本點,從而保全天皇制,維持住日本文化傳統的完整性。 第三張牌是重創日本最大的競爭對手——。 日本參謀總部意識到日本即將戰敗,且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美蘇稱雄世界的事實時,其反應是至少應重創,讓這個最大的地區內競爭對手無法充分享受勝利果實,變的勝利為慘勝。因此,日本發動「一號作戰」,表面上是要救出南洋孤軍,其實是要禍害,同時沉重打擊政府的國際威望。當天皇玉音放送,決定結束戰爭之際,參謀總部又密電指示岡村寧次,戰敗之際,可酌情將武器轉移給內部的弱勢一方,以竭力促成新的內戰為首要任務。總而言之,日本現在是戰敗了,但決不能讓趁機崛起。(稻葉正夫,《岡村寧次回憶錄》)※1944年後半年亞洲大陸戰場態勢,可見日軍通過一號作戰縱貫戰場 與此同時,美國也已經理性得出了日本比更有用的結論,決定扶植日本對抗蘇聯。包括那兩顆原子彈,對二戰的結束可謂可有可無,但對美國收編日本,卻是必不可少。正是因為要用日本,才要先打服日本。打服的越徹底,用的越放心,合作越安心。其中蘊藏的國際關係奧妙,值得我們深深沉思。 《棋經十三篇》說:「善勝者不爭,善爭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講的雖然是棋理,其實卻暗藏著戰理。日本帝國可謂善敗者,這種能在逆境中保持冷靜,反手一擊、暗度陳倉的能力,是日本最可怕之處。 不幸今日國人回顧這段歷史時,往往滿足於日本戰敗結局的自我安慰,滿足於美國的替我們出氣。卻忘了愛因斯坦早就警告世人,人類歷史的最大悲劇就在於善意與力量往往脫節。而力量不僅來自槍炮子葯,更來自智力識見。 如果後人滿足於念道德咒語,一味迷信邪不勝正,甚至用神劇、神書、神人來自我安慰,愛國宣傳淪為宣傳鴉片,能自弱而不能弱人,能自欺而不能欺人。日久天長,整個民族都會染上一種嚴重的宣傳依賴症,不僅會變成一個行動力極差的民族,更會變成一個心理素質非常脆弱的民族。從甲午慘敗到二戰慘勝的這段歷史背後的深層教訓,自然也就難以真正得到總結升華。日本也就不可能對我們產生心服之感。反而會等待機會,再次發動對華奇襲,企圖通過戰勝重新崛起。 從黑船開關到核子攻擊,美國是怎麼對付日本的,恰恰值得我們拋開成見,理性反思,方能找到制服日本的正確方法。也才能真正謀得亞太地區的長治久安。本文作者:王鼎傑,戰略、戰史學者,鳳凰視頻「鼎力推鑒」欄目主講人,著有《當天朝遭遇帝國》、《李鴻章時代》、《復盤甲午》、《二戰大牌局》。搜索「王鼎傑戰略智庫」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內容。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