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 閱讀原文在北洋軍閥統治的16年間,有一個人能夠始終處於政治舞台的中心,左右的政局。這個人就是「北洋三傑」之一,號稱「北洋之虎」的段祺瑞。這位早年親日且聲名狼藉的北洋軍閥,卻在晚年發願抗日,顯現了難得的民族氣節。而與北洋軍閥的其他巨頭相比,他一生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在當時贏得了「六不總理」的美名。那麼,段祺瑞怎麼會主動將自己的姨太太嫁給別人?這位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房產?他與蔣介石有著怎樣的交往?對日本人的一再引誘,他是如何嚴加拒絕的?段祺瑞去世后,段家人為何不願將他葬在安徽老家蔣介石為其修建的墳墓?毛澤東對段祺瑞又有著怎樣的評價?本期《檔案揭秘》李涵將為您講述:六不總理段祺瑞 段祺瑞 在1924年3月紀念北京大學25周年的民意測驗中,大學生們選出的「國內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僅次於孫中山、陳獨秀和蔡元培,與當時青年人的偶像胡適並駕齊驅,令吳佩孚、黎元洪、馮國璋、張作霖等人難以望其項背。段祺瑞信佛吃素,為人嚴肅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樸素。一生酷愛圍棋,資助過大批圍棋手包括吳清源,被稱作「圍棋的大後台」。段祺瑞與北洋軍閥的其他巨頭相比,有一個地方是與眾不同的,那便是一生為官清廉如水。段祺瑞和當時其他軍閥一樣,也討了幾房姨太太。當時的第四位姨太太,一進門就愁眉不展,原來她已經有了意中人,段祺瑞便吩咐自己的長房太太要像嫁女兒一樣,成全這位四姨太和自己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讓姨太太出嫁的事,在當時傳為佳話,體現出了他在私生活上較為檢點的一面,與其他軍閥欺男霸女、強取豪奪有一定區別。段祺瑞一生沒有不動產,這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著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凱以送套房子給自己義女的名義,給了段家一棟房子,這是因為段祺瑞在原配夫人過世后,娶了袁世凱的養女張氏為妻。這棟房產的原房主是與袁世凱打牌輸了40萬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給袁世凱的,可沒給房契。等袁世凱一死,房主的兒子拿著房契來找已是國務總理的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見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了家,這棟房子他只住了兩年。 袁世凱段祺瑞曾是全國的軍政首腦,大權在握,自然不缺人給他送東西。但是他從來不收禮,只是遇見最親近的下屬和友人送來禮物、難以推卻時,才會在禮物中挑選一兩樣最不值錢的東西留下,剩下的則悉數退還。當時的江蘇督軍、後來成為漢奸的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一件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非常惹眼。段祺瑞的家裡人都喜歡得不得了,都盼望段祺瑞能留下這件寶物。誰知第二天再看,寶物不見了,原來段祺瑞一早就派人將屏風歸還給了齊燮元。只有一次例外,段祺瑞將別人送的禮物照單全收,那便是馮玉祥送來的一個大南瓜。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7萬元,后因無力償還被黎元洪告上法庭,這件事足可說明段祺瑞在執政期間確實是一名清廉的官員,沒有多少家財。數千年家天下和世襲傳統的熏陶,使得位高權重的官員總想要蔭及子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在歷史上已是屢見不鮮,但是在段祺瑞這裡卻是個例外。段家家規很嚴,夫人和姨太太都不準干預公事。有一位姨太太想替老媽子的親戚謀個差事,段祺瑞立即氣歪了鼻子,表示自己不會做出賣官鬻爵的事情。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才回到段祺瑞身邊,小時候由於缺少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算高。不少人勸段祺瑞給兒子在政府部門安排個職位,他沒有答應。在他看來自己的子女們應該靠自己,從最底層做起,一步步上升,不能一下子就做官。他的胞弟段祺甫來京求大哥給自己找個官做,段祺瑞也是一口回絕,給了他一些錢回去做買賣。段祺瑞在下台之後,經濟來源減少,為了節省開支,他一改從不管家的習慣,親自過目家中每日的賬目。為了減少開銷,他在英租界47號路租了一套費用較少的住宅。喬遷之後,他連平日里十分喜歡的麻將也不打了,一日三餐都以米粥、饅頭、素菜為主,四季都穿著布衣。公館的規模也縮小了,廚房裡人也少了,當差打雜的加上看門的,不過十來個人,原來太太小姐們每人屋裡三四個老媽子也壓縮到一兩個。直到後來,除了留下張氏在身邊外,其他姨太太都遣返回合肥老家,以減少開銷。家裡時常出現揭不開鍋的窘困局面,多虧段祺瑞的一些老部下自願輪流為段祺瑞站崗放哨,幫助處理些雜務,這才使得公館中不至於到了黃葉滿階無人掃的地步。 段祺瑞段祺瑞下台後,主要居住在天津。1930年2月,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反蔣,日本人認為有機可乘,密謀策動「北洋派大同盟」,擁戴段祺瑞和吳佩孚為領袖,組織華北傀儡政權,以控制華北地區。在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的策劃之下,段祺瑞和溥儀曾在天津有過一次密謀會晤,不過雙方都不愉快。事後有人問及,段祺瑞生氣地說:「鄙人不才,有愧於為國家元首,這小子到今天還擺皇帝的臭架子,真是豈有此理!」由於段祺瑞和溥儀的不歡而散使得日本方面的如意算盤落了空。1932年1月22日,段祺瑞被聘為所謂「國難會議」會員。3月,日本侵略軍挾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后,黑手又伸向華北,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拉攏段祺瑞,企圖利用他在北洋軍人中的資望和影響,建立華北偽政權。並許願只要他同意,日本將會全力支持,但遭到段祺瑞的嚴詞拒絕。自1926年3月18日下令槍擊遊行學生,引起公憤,段祺瑞被直奉聯軍趕下台隱居天津后,他思考了一些問題,對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迅速統一,還是認可的。1928年,蔣介石通過國民黨安徽籍要員吳忠信引見,在北京飯店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見過一面。蔣介石很誠懇地對段宏綱說: 「我也是保定陸軍學堂學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師。我因公務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這次會見后,蔣介石派吳忠信去天津拜訪段祺瑞,送去二萬元生活費。以後三四年間經常送巨款,保障段祺瑞全家的日用開銷。段祺瑞是一個不整家業的人,蔣介石每一筆款子,對他來說都幾乎是雪中送炭,也讓他加深了對蔣介石的好感。1933年1月19日,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永銘持蔣介石親筆信趕到天津。信中,蔣介石懇請段祺瑞「南下頤養」,並表示待其南下之後,「隨時就商國事」。段祺瑞人老了,在北方住慣了,本來不想挪窩,恰在這時,風聞日本要採取對付溥儀的辦法來劫持他。段祺瑞當即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他對錢永銘說:「我老了不中用了,如介石認為我南下於國事有益,可以隨時就道。」 蔣介石1933年1月21日凌晨,段祺瑞在吳光新、魏宗瀚、段宏綱三人陪同下悄然離開天津,22日抵達南京。蔣介石令南京少將以上軍人,戎裝過江到浦口車站迎接,那時長江上沒有大橋,火車只能到達南京對岸浦口,再坐船到達下關。蔣介石全副戎裝親自到下關碼頭恭迎,向段祺瑞敬禮,攙扶他下船到達國民政府,當晚盛宴招待,南京的軍政要員全部出席作陪,成為1933年初南京的一大新聞。到達南京的第二天,段祺瑞提議去中山陵去祭拜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段祺瑞答應前往送孫中山靈柩而食言,成為終身之愧。蔣介石、何應欽、孫科等要員隨即親自陪同往拜謁中山陵。站在昔日的老對手孫中山的陵前,段祺瑞滿面滄桑,感慨良多。當晚,段祺瑞提出要到一個安靜處長住,蔣介石問:「段先生願住南京還是上海?」段祺瑞回答:「那就上海吧。」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達上海,住進法租界霞飛路一座公館,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三年的歲月。段祺瑞到上海后,蔣介石每月贈送一萬元,供他生活之用。上海市要員經常過問安居,讓段祺瑞比較滿意。1933年蔣介石在廬山時還派人到上海段公館問安,若段先生身體適應,請到廬山度夏。1934年,段祺瑞虛歲年滿七十,春天在上海剛剛做完胃潰瘍手術,身體虛弱,瘦削的身體看起來有點像皮影人一樣。這年8月10日,段祺瑞在兒子段宏業的陪同下到達廬山牯嶺,蔣介石請段祺瑞自挑一處別墅。遵照醫囑,段祺瑞在廬山以養生為主,養心為輔。每天兩樣功課,下一局圍棋,讀一段經文。段祺瑞的圍棋下得與他人不同,廬山傳說,他喜歡邊下棋邊敘舊,婆婆媽媽,與他執政時那種剛毅果斷迥然不同。段祺瑞經常向對手嘮叨他的軍人生涯,陪他下棋的人幾乎都能背下來。段祺瑞多次向來人說:「介石和我下棋贏了,贏得有風度,我希望他和日本人下,也要贏才好!」段祺瑞一副老師談學生的口吻。段祺瑞對當時的國事還是有幾分擔憂的,他說:「看現在的政府,哪一件不是剝削人民的?商業情形,入超年年加增,平津一帶商店,多少家關門,不關門的也多賠索不堪。這樣下去,國哪能好?」段祺瑞吃齋,侍從在廬山別墅院子里圈養了一群母雞,下的蛋供他調養身體。段祺瑞看見雞蛋不願吃,侍從告訴他,這個雞蛋與其他雞蛋不同,這是沒有公雞下的蛋,是「素蛋」,可以吃。段祺瑞一聽,有道理,就動了筷子。1934年9月9日回到上海后,段祺瑞體質日衰,醫生和家人很著急,勸他開葷增加營養,他搖搖頭說:「人可死,葷不可開。」 廬山牯嶺 在上海的生活安定下來后,段祺瑞便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態度。他在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唯有自救耳。」這期間,日本人仍不死心,仍想引誘他出山搞華北五省自治。不久,日寇在天津成立所謂「中日密教會」,謊稱段祺瑞為會長,更有人假借他的名義四處活動,組織便衣隊,擾亂社會治安,助紂為虐。段祺瑞雖在上海,可消息渠道既多又快,深感倘若謠言四處傳播,危害肯定極大。於是他致電曾經的部下,已經成為漢奸的王揖唐,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在上海養病,不問世事。目下華北局勢嚴重,恐有假借名義,為軌外行動者,都非愛國之道。盼各位嚴密訪察,告知地方當局,嚴加制止。」但王揖唐仍不遺餘力的為日寇賣命,段祺瑞南下后,他試探段祺瑞對重返天津的意向,由此,還鬧出了一場沸沸揚揚的電報風波。1935年的一天,王揖唐給段祺瑞發了一封非常古怪的電報,這封在局外人看了如墜五里霧中的電報,段祺瑞一看卻是心知肚明,他看出日寇仍想要他出山,心想現在畢竟在上海,日寇也奈何他不得,但如若含糊其辭,恐日後蔣介石知道了必生疑心,於是斷然拒絕了王揖唐的邀約。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王揖唐和段祺瑞的電報往來,儘管都用了暗語,但不知什麼原因竟被一些嗅覺靈敏的記者獲悉了。就在段祺瑞複電的第二天,上海一家報紙用醒目的大字標題登出了一段讓局外人頗為不解的文字。一時猜測紛起,不少記者索性跑到段公館探問究竟。段祺瑞感到這是向國人表明自己心跡的大好時機,就乾脆請《立報》記者把往來的電文公佈於眾。他的這一愛國舉動,深得人們的讚許。 段祺瑞1935年,段祺瑞被蔣介石委任為國民政府委員,他沒有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是一直沒有就職。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發作,急送上海宏恩醫院救治,11月2日在醫院病逝,終年72歲。彌留之際,他還心繫國事,留下親筆遺囑,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說,作為國家的「復興之道」。這「八勿」是: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段祺瑞的這「八勿」之說體現了其一生的政治、軍事、外交、教育等各方面的心得。段祺瑞去世后,蔣介石撥給段家10萬元作為喪殮費用。南京國民政府明令表彰段祺瑞民國初年兩造共和的功勛。段祺瑞是安徽人,他去世前,蔣介石曾撥款20萬元在黃山為其修了墳墓,造好了祭堂。但他家人親友對安葬地有分歧。段祺瑞的長子段宏業堅決反對把父親葬在黃山,公開聲稱:「老爺子一生事業在北方,應該安葬到北方去。」可私下裡他則說:「蔣介石這小子不是東西,將來決沒有好下場,咱老爺子身後也不能和他沾上關係。」上海地方維持會副會長錢新之為此徵求蔣介石意見,蔣介石一改常態,回電說:「……以其家族之意見為重,……若營葬北平,亦可為民族歷史增光寵也。」1936年12月9日,段祺瑞靈柩運抵北平,暫時停放於香山卧佛寺。1937年7月抗戰爆發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將其埋葬於北平西郊。直到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宏綱和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才在北京萬安公墓對其進行了安葬,章士釗題寫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段祺瑞作為一個頗有爭議的北洋軍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能得以蓋棺,也算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禮遇了。究其原因,與毛澤東對他的一番評價有關。據段祺瑞的小女兒段式巽回憶,解放初期,章士釗到北京后,曾將段祺瑞的歷史扼要書呈毛澤東。毛澤東閱后呵呵一笑說:「有功有罪,已經化敵為友了嘛。」 段祺瑞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