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失蹤人口高曉松又雙叒叕回到《奇葩說》來了,這一次還大秀他的美腿。高曉松說自己回來的理由很簡單,看到蔡康永無話可說,我就回來了。蔡康永立馬接過話頭,本來我的話已經說完了,你一回來我又有話可說了。每次看到《奇葩說》的這對CP,我感覺光看他們互懟我都可以看一萬年。高曉松的話自然是在開玩笑,能讓這個用才華治好廣大吃瓜群眾顏控的男人一而再再而三留在一檔節目中,似乎從沒出走過的理由,絕非那麼簡單。這個理由,同時也是《奇葩說》憑什麼能播到第四季, 並且依舊保持現象級綜藝的奧秘。把全國最能說話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圍繞著某個辯題以「辯論賽」的方式進行廝殺,似乎是《奇葩說》給觀眾最直觀的印象。可,能把這檔節目看到第四季的觀眾肯定明白,《奇葩說》最大的意義,不是在於網羅了一群能說話能辯論的奇葩,而在於,通過一群能言善道的「奇葩們」把某個議題攤開了,揉碎了,延展到公眾面前。更妙的是,這個聽起來很嚴肅的事情,卻是以「非常不嚴肅」的娛樂方式完成的。靈魂人物馬東道破了這檔綜藝的精髓,「大家把各種觀點,放到一起的時候,才是它價值的全部。」嚴肅娛樂化,始於娛樂卻又高於娛樂,是《奇葩說》一直秉承的特點。而《奇葩說》已經走到第四季,最大的變化不是,導師隊伍經歷了馬曉康——KJM——馬曉康——賢者club的走馬燈變幻,不是何炅接替馬東成為新議長,羅振宇、張泉靈的出現,不是賽制變化,導師開始下凡,而是,節目議題不再僅以好玩和網路熱點為主,更多的探討起了普遍化的社會議題,關注到當下青年人所面臨的焦慮。這檔節目,從第一季走到現在,開始越來越聚焦於青年人當下生活工作中真正要面對的困難和焦慮。我們,想看《奇葩說》的舞台上如何看待單身媽媽、城市空氣、外賣糾紛、職場邀功精、生活中的暴擊、父母養老……各類妖魔鬼怪,有擺數據講案例的(張泉靈),有撒雞湯催眼淚的(陳銘),有娓娓道來溫柔一刀的(蔡康永),有醍醐灌頂劍走偏鋒的(馬東),有咆哮的有講段子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尤其是這一季啟動導師下凡的新制度,導師雙方帶領學員兩軍對壘,更是增強了辯論的激烈感。是你,你會不會做單身媽媽?我奮鬥的城市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我要不要離開她?外賣小哥惹毛我,我該不該投訴ta?不給別人添麻煩,真的是一種「美德」嗎?分手要不要當面說?「剩男剩女」找對象到底該不該差不多得了?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養老,我該支持還是反對?……這些在現實中容易引起焦慮和爭議的問題,進入到節目的視野中。前三季的辯題更多的是在網路熱點上尋找能產生刺激、好玩、標新立異的論點,比如:跟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你和伴侶顏值分別是98 or 2,你選?窮游是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該不該看伴侶的手機?……那麼明顯,《奇葩說4》的野心更大了,格局更大了,社會責任感的比重也更大了。可以做個比喻,前三季好比象牙塔的學生透過門洞看到萬千世界的疑問,而這一季的辯題就是他們大學畢業開始走進社會,開始以及必須思考起自身與社會的互動問題。外賣小哥、剩男剩女、父母養老、單身媽媽、追求上進,跟節目主要受眾切實相關的痛點被擺到節目上,為年輕人思考問題提供一種示範。所以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第四季每期節目的辯題一出來,立馬能在網路上找到海量討論,觀眾討論的慾望更強了。「如何評價****」體的知乎上,有一連串「如何評價奇葩說第四季第n期」的問題。節目第九期「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養老,該不該支持」出來之後,許多觀眾被這個近在將來的話題所戳中。節目中的正反方劍拔弩張,各有各的說法,而節目外的我們,並沒有得到「置身事外」的機會,辯手的每次發言都像是被點名了。陳銘持觀點,說養老院可以有更專業化的陪護,可以避免空巢老人的孤獨。新辯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論說專業的陪護有多重要。現實中,的確有許多人就因為疾病來臨時的不知所措而痛失了親人,正方所提出的觀點也是我們在這件事上的擔憂和疑慮。馬薇薇反駁道,養老院專業化是更理想狀態。對一般家庭來講,養老院的收費是不得不去考慮的因素。這個點直接把辯題拉倒了柴米油鹽的考量上。 馬薇薇的點打得很准,情理並舉,觀眾就會快要被她說服時,張泉靈出現了。她舉了個例子,她去採訪老人,發現老人不愛洗澡。不愛洗澡的原因不是因為懶,而是怕。怕在洗澡過程中摔跤,引發中風、腦溢血、偏癱……,怕自己成為兒女的負擔。「父母的生活方式,是以不影響子女為邏輯的。」在這之前,也許許多人知道這個道理,卻很少人能如此細節地感知過這件事。整期看下來,讓人直呼:「當妖孽開始走心,所有人都哭了。」第十二期中,「給走投還有路的人捐款,你覺得蠢不蠢?」這不正對接了現在微信中的一大亂象?去年的羅一笑事件,在微信上捲走262萬,後面又被曝出他有能力支付醫療費,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經。張泉靈從機制入手,提醒大家考慮善款效能的最大化。而蔡康永則跳出辯題中的隱形圍牆,提出:為什麼只用錢來衡量事情?可以發現,《奇葩說4》的格局變得更大。「奮鬥城市空氣污染嚴重,要不要選擇離開?」這是霧霾遮蓋之下的人所面臨的困境。我們普通人在霧霾之下都存在自己的焦慮和擔憂。而黃執中從更高層面為這種焦慮做了新定義:人的訴求是不斷上升的。一個國家最大的驕傲,正是它培養出一群嬌貴的人民。這些觀點無法立馬變成問題的肯定句結論,給我們一個直接的指令性答案。但毫無疑問,它緩解了我們被欺騙、面對困境束手無策的焦慮,像是給我們的思考提供了繩索,不同人可以沿著繩索走往屬於自己的方向。辯論是這檔節目的主要內容,而在用話語分解當代年輕人的現實焦慮和議題,越來越成了是這檔節目的核心。這也是《奇葩說4》的獨特魅力。這一季,我們從節目中感受到各種直擊心底的句子,而不是段子式金句。大概能明白,《奇葩說》為什麼能播到第四季。絕非一群最能說話的人吐出一堆金句這麼簡單。通過升級賽制、辯題,讓節目越來越貼近年輕人,使節目成為年輕人宣洩情感的理性通道。這才是節目的光環。畢竟,審美會疲勞,套路會看膩,只有讓《奇葩說》成為別人解答困惑,緩解生活焦慮的解碼器,讓節目和每個觀眾發生聯繫。那麼,《奇葩說》有多少期,我們就願意看多少期。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