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對於大多數現代人來講,外賣是件極平常的事。像我,身上至少有十斤肉是外賣小哥跋山涉水送來的。而在古代,是否也有外賣一說呢。來,讓我們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看看。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最有錢,商業最繁榮的朝代便是南宋。當時的人們夏天有刨冰,晚上有夜生活,最愛做的就是聚會轟趴,過著「宋瓷般精緻的生活」。若潘金蓮再世,撐窗桿砸到的可就不止西門慶這一個有錢人喲。國民經濟蒸蒸日上,吃喝攀比之心自然會開始橫流。記載北宋帝都東京(今開封)生活的《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鋪中酒樓和各類飲食店就佔半數以上。而《武林舊事》、《都城紀勝》、《夢粱錄》等南宋筆記中也收錄了大量臨安酒肆飯店和美食菜品的資料:「每日交五更」,東京的「酒店多點燈燭沽賣(宵夜)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藥者,直至天明」。朱雀門外的州橋夜市,每天「直至三更」才打烊。「專賣家常飯食,如骨頭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耍魚辣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兼賣蝴蝶面、煎肉、大熬蝦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凍魚、凍鯗、凍肉、煎鴨子、煎鱭魚、醋鯗等下飯。更有專賣血臟面、齏肉菜面、筍淘面、素骨頭面、麩筍素羹飯。又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以上各種菜品專賣店,即使是一千年的我們看起來也毫無距離感。這麼會玩的飲食業,無怪乎「外賣」這一職業會應運而生。我們看清宮劇時,皇帝吃的菜都是要經太監嘗過才能吃的,防止有人下毒。而在宋朝,政通人和,皇帝和百姓的關係好著呢!比如宋太祖就經常微服私訪到民間閑逛;而宋孝宗放著御廚不用,最愛的就是去民間點外賣,並廣而告之,小費賜之。淳熙五年二月初一,宋孝宗到德壽宮請太上皇宋高宗的安,還特地派內侍到市場上店裡「宣索」舊京(今開封)人的外賣: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戈家甜食。不知道宋高宗趙構活了八十多歲有沒有這些外賣的功勞。隆興年間皇宮在中瓦搭台舉辦觀燈節,孝宗看得無聊了還叫了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等送來宵夜。「直(值)一貫者,犒(賞賜)之二貫」。這麼大把的「小費」,怎麼怪南宋的商業不發達呢!不僅皇帝不吃自家做的,百姓也一樣。「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有錢的人家,只在市集買吃的,自己家裡是不會買菜做飯的。有時候不能出門,外賣就是「逐時施行索喚」,「就門供賣」。《清明上河圖》上這個小哥就是正在外出送餐的小二。而相比於我們現代一次性的餐盒和塑料袋,古代人的送餐用具也不知道要高大上多少! 《金瓶梅》第十四回寫:「 西門慶聽言大喜,即令來旺兒、玳安兒、來興、平安四個小廝,兩架食盒,把三千兩金銀先抬來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寫:「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其中的食盒就是古代酒肆飯店以及富貴人家專門用來盛放食物酒菜的抬盒。儒家講「君子遠庖廚」,所以廚房在飯堂或者住處很遠的地方,食盒就是用來轉移並保溫菜品的產物。《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左邊的的圓形食盒這種器物早在先秦時期便已出現,到後世就慢慢演變出了木、竹、琺琅、漆器等各種材質。《新版紅樓夢》里的食盒食盒的作用不僅僅是送飯,還能放在家中盛東西。古人在外出時,常常會提上食盒,裡面裝上筆墨紙硯、紙張書籍。有時候,食盒還有梳妝盒的作用。男人們雖然不化妝,但需要整理頭髮和衣冠。所以明清時期,食盒差不多是文人書房裡的必需品。而溫盤,就是用來保溫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兩層瓷構成,上瓷薄,下瓷厚,中間空,在使用時向夾層里灌入熱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熱度和口味。再放入食盒裡就相當於現代的保溫箱了。由此可見,南宋的外賣周邊可謂五臟俱全。對於如此發達的外賣業,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宅文化」最早是起源於的宋朝呢?如果真的穿越到了南宋,懶得出門的你又會點上面的哪道菜?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