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雖然古代詩詞,到唐宋已是巔峰,但是不可否認其他朝代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欣賞的好詩。譬如,清代黃景仁就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他四歲而孤,家境清貧,為謀生計,四處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黃景仁詩學李白,所作多為抒發自己窮困不遇的情懷,其中以七言詩最有特色。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賞的就是他最為著名的一首七言詩《雜感》,很多人只知道其中那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全詩如下: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首聯,詩人開門見山,發泄了對這個世界的不平。而詩人自己參禪悟道已不可能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平。而詩人的感,在任何時候,即便是今天依然大有人在。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只道是蓬草隨風飄轉,盡顯悲歌之氣;一顆修禪學道的心,最終卻只換來薄倖之名。頷聯的這兩句,詩人化用了宋道潛的詩句,「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被命運的捉弄,漂泊不定的落魄生活,詩人的慷慨激昂之氣早就被消滅殆盡。或許也是因為如此,詩人才寫出了頸聯中的那句名句「百無—用是書生。」但詩人肯定不是否定讀書的用處,多半是自嘲的意味,更多的是醒世。對於這句話,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最先是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片頭曲上知道的。而意思,想必用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讀書雖要讀,但不能死讀;為了書喪失生命,這樣值得嗎?」,去解釋再合適不過了。尾聯說不要因為詩而說愁,最終成了讖語,春鳥與秋蟲一樣要作聲。春鳥的歡愉,秋蟲的愁苦,都是一種自然。詩人在最後,卻是把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縱觀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去世時年僅35歲),大都是在貧窮愁苦中度過的,這首《雜感》亦是他所作,用來抒發自己的窮愁和不平。對於「百無—用是書生」,你怎麼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