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頭暈,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在影像學廣泛應用的當今,許多患者的頭暈或眩暈被認為與影像學發現的頸椎退行性變有關,被診斷為「頸椎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后循環缺血」或「頸性頭暈」。這些診斷合理嗎? 上海仁濟醫院李焰生教授認為,應該淘汰「頸性頭暈」或「頸性眩暈」的診斷概念。絕大多數這些診斷缺乏可靠診斷標準,各種藥物或手術治療療效也缺乏科學驗證。 他認為,就當前研究和認識來看,「頸性頭暈」或「頸性眩暈」診斷概念存在四個「缺乏」:缺乏精確性和唯一性、缺乏流行病學或人群研究、缺乏特異性診斷試驗、缺乏明確的病理生理機制。 他指出,頸部的「零件」很豐富,存在血管(頸動脈、椎動脈)、心血管控制(頸動脈竇)平衡控制(深感覺)等結構,轉頸時會不可避免地會轉頭,因而轉頸出現頭暈或姿勢步態不穩就可能涉及視覺、前庭、深感覺、血管和神經血管等。 李焰生指出,「頸性頭暈」或「頸性眩暈」的診斷概念具有明確的病因指向,而實際上最常見的引起頭暈的深感覺性頭暈和椎動脈閉塞綜合征的病因、機制和表現卻完全不同,並不適合統一用這樣一個診斷概念。 他特別指出,大量健康人群、高血壓或頸椎骨質增生人群均會出現完全轉頸后一側血流明顯下降,而大部分所謂的「頸性頭暈」並非椎動脈血流下降所致,故不能把超聲所見的血流改變作為確診依據。而且,常規的頸椎CT和MRI等檢查對椎動脈閉塞綜合征診斷沒有意義。 此外,老年人群同時存在高發的動脈粥樣硬化和頸椎骨質增生,不能僅因為發現頸椎骨質增生就認為是骨贅壓迫而忽略或否定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作用。 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神經內科戚曉昆教授認同這一理念。他指出,國內大多數醫師還在盲目使用「頸性頭暈」或「頸性眩暈」的診斷,並盲目行頸椎X線檢查,而國際上已經不再使用這些診斷名詞。 戚曉昆指出,這篇文章是為了更好地使臨床醫師在頭暈癥候診斷時客觀地進行病因診斷,比如是常見的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還是前庭性偏頭痛,還是由於頸部外傷以及發育缺陷引起等,而不應再用「頸性頭暈」或「頸性眩暈」這些診斷。 戚曉昆表示,臨床醫師還應避免盲目診斷腦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還應重視焦慮、抑鬱及躁狂等精神狀態的評價,學習和掌握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性偏頭痛、心因性頭暈的癥候與新的診斷標準,提高頭暈診療水平。 轉載:請標明「循環雜誌」歡迎購買《循環雜誌》指南專刊:40指南解讀一刊打盡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循環雜誌官方網站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