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轉自未來論壇(ID:futureforum),文章作者:TimothyB. Lee,文章來源:Vox,文章翻譯:未來論壇 Uma1.已經有10年,我們都沒見到新的重要科技公司出現了矽谷,在眾人的印象里是一塊神奇之地,似乎一伙人在車庫和宿舍里搗鼓一陣就能創造出改變世界的公司。20世紀70年代有蘋果和微軟,80年代有美國在線,90年代有亞馬遜、雅虎和谷歌,21世紀又出了個臉書。然而從2010年開始,這陣熱潮似乎漸漸退去。當然,人們仍然在前赴後繼地創業。但最近的一家創業成功做大的公司是臉書,而那已經是13年前的事了。直到去年,優步還看似是矽谷新貴中的一枝獨秀,過去10年間成立的其他科技公司甚至都不能與之相比。可如今優步的CEO也顏面掃地地離職了,整個公司前途未卜。Airbnb,繼優步之後估值最高的美國科創公司,也不過價值310億美元,僅僅是臉書的7%。其他諸如Snap、Square和Slack這樣的公司則根本排不上號。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有次去矽谷時,我向數個CTO和初創公司投資人拋出了這個問題。「回想90年代的谷歌和亞馬遜,那感覺就像哥倫布和達伽馬初次駛出葡萄牙一樣。」 矽谷公司SocialCapital投資人JayZaveri說道。Zaveri稱,早年的互聯網先驅者們「近水樓台先得月」,抓住了搜索、社交網路和電子商務這樣利潤豐厚的利基市場。當Pinterest和BlueApron這樣的後來者崛起時,蛋糕已經被分掉大半了。我從其他人那裡聽來的還不止如此。今天的科技巨頭們對其他意圖分得一杯羹者充滿了戒備。巨頭們要麼在新興市場中瘋狂擴張,要麼在競爭對手羽翼尚未豐滿時便將其收購。有評論家認為,這些業界巨頭們對控制和鎖定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進行了強化,關閉了早期互聯網公司進入大眾市場的途徑。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這個過去曾經因變動而聞名的行業開始變得像傳統的寡頭壟斷——由少數幾家在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的大公司主導。 2.科技巨頭頻繁進行早期收購矽谷里,人人都聽說過如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Microsystems)、美國在線和雅虎這樣一度風光無限的大公司的衰亡史。風投人Phin Barnes稱,今天的科技巨頭們早已認真研究過這些公司的失誤,以保證自己不會重蹈覆轍。今天的科技巨頭——臉書、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的管理團隊「對於存在的風險有了深刻得多的理解」,Barnes說道。對於臉書來說,第一個大考驗是智能手機的推出。臉書最初是一個桌面網站,隨著移動設備的興起,臉書很容易就會像雅虎一樣被打個措手不及。但扎克伯格認識到觸摸屏移動設備的重要性,並敦促他的工程師將移動應用程序放在公司的首要位置。扎克伯格還瘋狂地收購那些在移動設備上引來大量用戶的公司。2012年,他就以10億美元收購了還只有寥寥數名員工的Instagram。兩年後,他又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通訊公司WhatsApp。扎克伯格遵循的正是谷歌首創的模式。2006年,谷歌斥資16億5000萬美元收購YouTube,如今該網站已發展成為互聯網上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最重要的是,谷歌在2005收購了一家鮮為人知的手機軟體公司——安卓,為谷歌最終把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奠定了基礎。這些收購被證明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排名顯示,WhatsApp和YouTube是繼臉書之後互聯網上的頂尖社交網路。如果不算網站的話,Instagram則是這張榮譽單上的下一個。如果這些公司保持獨立,他們很容易成為谷歌和臉書的主要競爭對手。相反,他們卻成為了谷歌和臉書帝國的一部分。亞馬遜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2009年,亞馬遜買下了網上鞋店Zappos,第二年又買下了Quidsi,即頗受新晉為人父母者歡迎的網站Diapers.com背後的公司。3.保持獨立的科技公司處境艱難並非所有的科技初創公司都會接受巨頭們伸出的橄欖枝。例如Snapchat首席執行官Evan Spiegel就在2013年拒絕了扎克伯格30億美元的收購,然後把公司改名為Snap並於2017年上了市。對此,臉書以打造自己版本的Snapchat作為回應。去年,臉書旗下的Instagram推出了自己版本的Snapchat,並在六個月內坐擁了比Snapchat還多的冬粉。Instagram還推出了Snapchat的一個濾鏡,讓人們在自拍上加上兔耳朵和狗耳朵。來自Instagram的競爭令Snap的股價下跌。Yelp首席執行官Jeremy Stoppelman拒絕了來自谷歌和雅虎的收購報價,在2012年將公司上市。對此,谷歌通過開發自己的本地評論服務做出回應。而在Stoppelman看來,谷歌利用其在搜索市場的主導地位進行了不公平競爭。激烈競爭的威脅或許是獨立創業公司出售自己的重要原因。Diapers.com背後的公司Quidsi最初拒絕了亞馬遜的提議,而後者通過削減自己的尿片價格來作為回應。 4.現代的初創科技公司需要大量資金雅虎、eBay、谷歌和臉書這樣的經典互聯網初創公司能夠在短短几年內以少量資金投放市場,並實現盈利。「馬克·扎克伯格的臉書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普通人創建公司的壓力被他只是把玩創意的輕鬆所取代了。」Floodgate公司的投資人Mike Maples說道。當扎克伯格在2004創建臉書時,運營一個網站並不需要太多花費——即使是一個擁有數百萬用戶的網站。因此,扎克伯格能夠迅速盈利。而隨著臉書的持續增長,利潤越來越豐厚,給公司提供了大量資金用於併購或新產品研發。但近年來,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投資人們意識到科技巨頭的盈利能力能達到何種驚人的程度時,他們便想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確保他們的初創公司能夠成為市場主宰。諷刺的是,這使得任何人都很難達到盈利。共享交通的市場正是如此。Uber和Lyft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價格戰,Uber為此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而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也已耗費了數億美元。在食品供應市場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還有另一個變化:已有的科技公司正在越來越多地對初創公司所使用的接觸用戶的平台進行操控。「臉書是這樣成長起來的:『給我你的郵箱地址,我會發郵件邀請你的朋友來臉書』,「Yelp的Stoppelman說道。「臉書在自己的平台上允許這樣做嗎?並不。他們說的是:『安裝一次就付4美元,我們將幫助你一次獲得一個用戶,並在這個過程中賺很多錢。』」因此,雖然構建在線服務的技術成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便宜,但公司花費數百萬美元做廣告,以期在潛在用戶面前展示自己的app或服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流向了谷歌和臉書。 5.創新的本質正在改變所有這些批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要誇大它們。儘管現代創業公司面臨種種挑戰,但毫無疑問,一個擁有真正革命性的大眾市場產品的初創公司還是會找到一種途徑來吸引客戶。我認為歸根結底,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大型的新互聯網公司出現,是因為建立大而有利可圖的在線服務的機會有限。幾個月前,互聯網上很多人都以吐槽Juicero為樂。Juicero是一家售賣天價榨汁機的公司。這種土豪專用品能獲得投資似乎表明投資者正在努力開發具有更大市場吸引力的產品。Juicero無疑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即使最近的做主流產品的互聯網初創公司如Snap、Square和Pinterest都不像蘋果、亞馬遜和谷歌早年那樣富於革命性。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半導體製造業掀起了創新狂潮。但最終,市場穩定下來,只有少數幾家大公司——英特爾、三星、高通佔據了市場。「矽谷」的創新並沒有停止,它只是轉移到了硅晶元以外的東西上。上世紀80年代,大企業如微軟、Adobe和Intuit公司是為了給個人電腦製造軟體應運而生。這些公司仍然收益頗豐-比如英特爾。今天的個人電腦軟體初創公司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可言了。應用程序和在線服務也差不多到了同樣的階段。使用網路瀏覽器或智能手機,就只能做這麼多事情。也許像谷歌、臉書和Snap這樣的公司已經鎖定了最重要的市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矽谷的創新就要停止了。但它可能與我們過去20年所看到的創新不同。以特斯拉為例。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家典型的矽谷公司。它的總部在帕洛阿爾托,擁有一群程序員來設計從觸摸屏界面到自動駕駛軟體的一切。但在其他方面,特斯拉則代表著對矽谷標準的背離。蘋果在生產iPhone,特斯拉卻在加州的費利蒙運營奇汽車製造廠。Uber和Airbnb倡導共享,特斯拉卻斥資數十億美元造了一個電池廠。因此,即使谷歌、臉書和亞馬遜等公司繼續主宰在線服務市場,也並不意味著它們能高枕無憂地保持技術創新的領先地位。相反,創新可能會轉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例如電動汽車和貨運無人機而不是智能手機應用。我們已經習慣於把矽谷、互聯網和創新看作視為一談,但下一輪創新或許和我們所司空見慣的大相徑庭。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 創新教育 | 軍工百強 | 試驗鑒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凈評估預見未來:預見2016 | 預見2020 | 預見2025 | 預見2030 | 預見2035 | 預見2045 | 預見2050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 虛擬現實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 互聯網+ |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斗 | 智能製造 |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介面先進武器: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 預警機 | 運輸機 | 戰鬥機 | 六代機 | 網路武器 | 激光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 潛航器 |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路空間戰 | 分散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站 |反衛星全文收錄: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遠望智庫」聚焦前沿科技領域,著眼科技未來發展,圍繞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安全、知識產權等主題,開展情報挖掘、發展戰略研究、規劃論證、評估評價、項目篩選,以及成果轉化等工作,為管理決策、產業規劃、企業發展、機構投資提供情報、諮詢、培訓等服務,為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