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每年的陰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我們首先祝這位在最受歡迎的印度菩薩生日快樂。觀音菩薩到底有多受歡迎呢?從譯名數量之多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知道觀音菩薩來源於印度佛教,是梵文 Avalokitesvara 的意譯,音譯曾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底濕伐羅」。顯然這些譯名都太拗口了,所以菩薩也被漢譯為「廬樓亘」、「光世音」、「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觀世自在者睜」、「窺音」、「現音聲」等不同的名稱。另外,因為菩薩太受歡迎,所以從菩薩的精神、品格、能力方面出發,在佛教史上還出現過如下的稱呼:救世菩薩、大悲菩薩、大悲聖者、蓮花大士、圓通大士、白衣大士、施無畏者、救世凈聖、施無畏者、普門、大悲聖者、蓮花手等等……不過細細想來,這個生日貌似是按照的舊曆算的,一個「印度人」,怎麼就過起了生日?觀音菩薩的生日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不妨從記載了觀音菩薩事迹的那些經文說起:我們知道觀音菩薩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其尋聲度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特質。不過如果我們去看最早期的佛經之一《長阿含經》,以卷三《遊行經》為例,經中說佛以神力(「精進定力」)隨意在任何地方顯化各種身相(「在所能現」)。再結合阿含部諸經描述,可以發現在早期佛教中,「大悲」其實是佛的十八不共法之一,是只有佛才具有的功德。這裡面,不同於凡夫俗子情感上的「悲」,佛的大悲是六時中觀察世間眾生的善根與苦難,用各種方便之法來救濟。所以為什麼我們後來說「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來源,就是這個「大悲」。而後這個特質轉移到了觀音菩薩身上,而菩薩的來源,則是有幾種說法:一個說法是佛教借鑒了印度教救苦救難,神通廣大的「雙馬童」神。把這位善神納入自己的體系,塑造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名叫「馬頭觀音」,也稱「馬頭明王」。不過這個有一點問題,我們知道,名字裡帶「馬」,並不意味著人家就是馬,「雙馬童」音譯為「阿濕波」,意思是馴馬者,人家本來是長這樣的。第二個是說法是觀世音是阿彌陀佛的兒子。其後佛教徒把觀世音人格化,把他變成一位威武的猛男,並創造了觀世音出身於王族的新身世。曇無讖所譯《悲華經》云: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苦及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第三個說法則是觀音是蓮花的化生,《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中載:有二蓮華,從地踴出,雜色莊嚴,其香芬馥,如天栴檀。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一名寶意,二名寶上。經文裡面說,觀世音是在「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世界中王室花園內的一朵蓮花化生的童子名叫寶意。寶意和同在另一朵蓮花上化生的童子寶上為威德王宣講一切皆空、不可執著的道理,受到國王的敬仰。之後,他們一起去拜見「金光獅子遊戲佛」,向佛請法,併發誓「當於萬億劫,大悲眾生」,以此成為觀世音菩薩,另一位童子則成為大勢至菩薩。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觀音菩薩最初的形象,是一個猛男,這從早期佛教的造像中就可以發現明證。那麼觀音菩薩又是怎麼變成後來在的樣子的呢?我們知道,觀音信仰的流行,和救苦救難的信仰和凈土信仰有關。但是有意思的是早期經典《阿彌陀經》中沒有出現「觀世音」,而在晚些的《觀無量壽經》中,觀世音就已經非常重要了,多次出現在經中。這說明什麼問題?在凈土體系中,觀音菩薩是后加進來的。所以並不能從觀音在凈土信仰中的特徵追尋其最早的起源。那麼我們就要尋找另外的方式了。東晉佛馱跋陀羅所譯《華嚴經》中說:於此南方有山,名曰光明。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而唐代般若的譯本則將山名音譯為「補怛洛迦」。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地方,被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師給證實了。在印度南海,氣候惡劣,常常有「黑風海難」或者「羅剎海難」,所以一直以來有「寶馬神救難」的傳統,而後這個傳統就被佛教吸收了,安放在佛陀和菩薩的身上。而恰好也有自己的南海,也有自己的救難故事:普陀洛伽岩潮音洞中的一女真,相傳商王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三昧,發願欲普渡世間男女,嘗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兩相結合,如是救苦救難的南海觀音就此慢慢出現,並且也就有了觀音菩薩就是慈航真人的說法。至於兩者是不是一位,各位自己去想。事情說到這裡,可以看到觀音菩薩已經轉化為女相,而在時間節點來說,這已經是唐宋以後的事,這之後,觀音菩薩生日的故事就出現了。即宋元時期的《觀音得道》、《觀音大士傳》、《觀世音菩薩傳略》等書多稱觀音是妙庄王的三公主。這是關於觀音菩薩來歷在漢地的一個重要說法,觀音菩薩生於二月十九這個說法也從此中來。那這個說法的來源,又是什麼呢?不管有些人願不願意承認,宋元文獻中關於觀音即妙善公主的出身之說,其實是是受到道教早期經典《靈寶經》的影響。晚清學者俞樾在他的《茶香室叢鈔》裡面考證說:《文選·嘯賦》注引《靈寶經》曰: 『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年至四歲仍不言。王怪之,乃棄於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咽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姓音: 『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姓音治弟之術,授其采書入字之音,於是能言。于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卻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按: 此疑即妙庄王女之說所自來,姓音或即觀世音也。一句話,從道教抄的。不過這裡也沒有挑口水的意思,尤其沒必要在人家生日挑口水。發展到現在,哪個宗教沒從別人那裡拿過東西呢?不要以為自己就很純粹和乾淨。只是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爛信教的和嘴欠的,讀過兩本宗教文學或者宗教雞湯書。就自以為信了教,懂了法,到處胡說八道。首先宗教文學不是宗教學,講的東西不一樣,研究的範圍也不一樣。宗教要論理,文學可以胡說。但是文學因為其通俗,故而更深入人心,也就更害人。現在許多道教宮觀里 面還能看到「十二金仙」,這其實就挺荒謬,當然更荒謬的則是指著靈寶天尊說這是「通天教主」,這明顯是被《封神演義》帶歪了,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過道教是個窮教,道士們也往往高冷。佛教就不一樣,信眾多,low人就更多,三十萬可能一句《瑜伽師地論》、《中觀論》都沒讀過的仁波切姑且不論。許多信眾讀的也就是南懷瑾這種文盲或者凈空這種天閹騙子的雞湯,天曉得天閹這種觸犯了黃門戒的人當初是怎麼出的家?他們講的東西,甚至不必中國小思想品德課本高明到哪裡去,然而誤導起人災禍就大得多。相比而言,各種人看不上的釋永信,最起碼沒在佛法上荼毒誰,人家只是把寺廟搞大了而已,這也是本事。真要想學佛,先好好讀上幾年阿含部經典,學學基本的佛理。然後讀本緣部諸經,了解下佛陀的事迹,然後再大乘五部次第讀下去。佛經浩如煙海,你要是真愛,沒必要抱著那基本雞湯往死了啃。到時候觀音菩薩也救不了你。此外也別說自己就是單純的信個教不在乎內涵,因為不在乎內涵的話信天主教跟信洪秀全區別不大。其實想對於這樣的人說,如果你想讓信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容易」,最好倒不如什麼都別信,該吃吃該睡睡。最後,祝慈航真人今天生日快樂,慈航普度。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