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太陽已經步入中年,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太陽還會不斷地膨脹直至死亡,而人類所在的地球將會被太陽吞噬,太陽死亡之時也將是我們的世界末日。不過近期有科學家表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當天文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注意到那些圍著遙遠恆星繞行的行星時,他們困惑了。他們發現很多像木星那樣大的行星離恆星實在太近了,它們的「一年」甚至只相當於地球上的幾天。看情形,它們遲早有一天會被恆星給吞噬。相比之下,為什麼小得多的地球卻沒有被太陽拉到身邊,吞而食之呢?地球40億年前就該被太陽吞噬?沒人相信木星那樣大的一個星球能夠在離恆星那樣近的距離形成,以恆星的溫度,那些物質早在到達那個位置融合為行星之前就已經被氣化了。但一些理論家已經有了解釋。那些巨大的行星可能像木星一樣在較遠的位置形成,然後因為引力的原因慢慢向恆星移動,直到在較近的位置形成穩定的軌道。這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有一個小問題:如果這種解釋是正確的,那像地球這樣的「小傢伙」就根本不應該存在了;它該在40億年之前就移動到太陽裡頭了。氣體雲引力將行星「綁」在太陽周圍美國天文學家莫迪凱-馬克·麥克勞承認:「這的確是個問題。」不過,麥克勞和他的夥伴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人們原先認為,當太陽系最初形成的時候,行星穿過一片盤狀的氣體雲。它們的通過攪混並壓縮了氣體雲,被壓縮的氣體雲用自身的引力依次拖動原行星。初始模式顯示,原行星將被向太陽的方向拖動,這種拖動將在氣體雲最終消散后停止,但這時一切已經太晚了,行星已經永遠地被太陽俘虜了。引力不僅往內拉行星,也往外推行星但這些早期的模式沒有考慮氣體雲溫度的上升,實際上,溫度的上升限制了氣體雲的密度,並將減小它拖動原行星的引力。除此之外,麥克勞的合作者,現供職於劍橋大學的斯梅-簡·帕爾德庫珀發現,氣體雲的引力不僅將行星推向恆星,也會將行星推離恆星,行星之所以向恆星方向移動,是因為朝向恆星的推動力大於背離恆星的推動力,行星最後停下來的位置就是兩股相反的推動力合力為0的地方。他說:「當行星被推到這個位置時,它們停下來了。」這其中包括像地球一樣較小的行星。最終,盤狀的氣體雲消散了,原行星的軌道則永久地固定了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地球停在現在的位置,沒有被太陽拉到身邊的原因。那些遙遠的大行星們則很不幸,它們受到的內外推力合力為0的地方,已經離恆星很近了。事實上,行星軌道最終的確定取決於每個行星系統獨特的所有因素——初始原行星盤包含有多少物質,多少是塵埃多少是氣體,塵土的顆粒有多大,恆星的溫度有多高以及很多其他因素。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預計到每個恆星系有一點不同。事實上,當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恆星系后,它們確實是有區別的。行星環繞恆星,但同時也有自己的準則,可以改變航道來躲避災難。而且災難來臨已經是幾十億年後,人們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實力來移民,因此,太陽吞噬地球的擔心還真是有點多餘了。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