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昨日,解放軍8架轟6K戰機和2架運8特種機分兩個方向再次繞飛台灣,台灣出動IDF戰機進行近距離攔截監視,並首次公開了攔截畫面。IDF戰機距離解放軍轟6K非常之近,飛行員應該能互相看到對方。作為「台軍」現役主力戰鬥機之一的「經國」號戰鬥機,或許現在很多人已經看不起了,甚至網路上還出現了IDF不如J-8B,J-7E的論調,然而這些人似乎已經忘記,作為人自主研製的第一款第四代戰鬥機,當年IDF服役的時候,大陸可是還處於三代機時代,IDF再弱也不是這些三代機能比的。那些唱衰IDF的論調是不尊重客觀事實的。本期,小編將聊聊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經國」號戰鬥機。IDF全名(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 自製防禦戰機),是台灣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針對目標為解放軍大量裝備的殲-7、殲-8戰鬥機和對地攻擊飛機,力求在質量上取得優勢。IDF又稱F-CK-1戰鬥機,俗稱「經國」號戰鬥機,用以紀念蔣經國。70 年代末期以來,台灣空軍老舊戰機的更新計劃一直受到挫折,最國中意的 F-16A/B 美方拒絕出售,連專為出口發展的低檔戰機 F-20 虎鯊 和 F-16/79,也因為大陸與美國於 1982 年簽訂的八一七公報而落空,台灣不得不「自立」研發戰機,新戰機的研發在美方允諾技術支援下於 1983 年展開,並稱該機為 IDF。IDF 於 1994 年開始量產,1996年形成戰鬥力。IDF 的機身參考了外國許多先進戰機的設計,機體為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結構,複合材材料的用量很少。機身和機翼採用融合設計方式,用以提高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和機體抗載,另外座艙彈射椅傾斜30度,可協助飛行員承受較高的G力,它的最大抗過載為9G。翼根前方的邊條翼一直延伸到座艙兩側的方式和 F/A-18 十分相似,小後掠角中單翼,尾翼是帶下反角的全動式平尾翼加上一副垂直的尾翼構成了IDF 的主要外形結構。機頭微微向下傾,加上氣泡形的座艙使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野。飛機採用三餘度數字式電傳線控飛行行控制系統,這套由三台飛行電腦組成的飛行控制系統是由美國的利爾公司引進,整套飛行系統的尺寸很少,全重只有大約 20 公斤,而且採用模塊設計,便於更新和維修。由此可見IDF的機體設計水平達到了四代戰機的主流水平,高於殲7E、殲8B\D、米格29A早期型,蘇27S,近似於幻影2000,F16A\B早期型。IDF 的機載雷達是由 APG-67 改良而來的「金龍-53」型脈衝多普勒雷達。擁有 15 種操縱模式,包括八種空對空,七種空對地,具有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 148 公里,對地最大搜索距離為67公里。IDF 的航電系統較為先進,裝有一台多功能抬頭顯示器,座艙有兩台多功能顯示器,能顯示導航,通信,雷達和武器信息等,一套 H423 型激光陀螺慣性導航系統,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導航,而且能為飛機的火控系統提供攻擊所需的導航資料。IDF還裝有雷達警告接收機和電子對抗裝置。由此可見IDF的雷達性能高於殲7E、殲8B\D、米格29A、蘇27S,F16A\B早期型,近似於米格29SM、蘇30MKK、幻影2000、F16A\B後期型。動力系統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戰機的飛行性能,並對其空戰格鬥和武器裝載能力有重大影響,目前現役新戰機的推重比都大過 1,剩餘推力可提供飛機更靈活的飛行性能。受美國政策的影響,經國號戰鬥機只能使用兩台小推力的TFE-1042-70發動機。依簡氏年鑒的資料顯示,它的軍用推力 2,732.94Kg,最大后燃器推力 4,195.8Kg,發動機的推重比值為 6.95。由於 TFE-1042-70 的推力不大,致使外界對 IDF 的推重比值表現質疑,目前尚未公布 IDF 的重量數據,正確的推重比值尚不清楚,但以 IDF 尺寸相近的 F-16A/B 為基準,粗略評估 IDF 可能的性能表現:F-16 在滿油箱且無外載狀況下的凈重約 10,432.8Kg 左右,IDF 由於尺寸略小,內載燃油較少且發動機較輕,相同狀況下的凈重約為 8,618.4Kg 至 9,072Kg 之間,兩具 TFE-1042-70 的后燃總推力在 7,711.2Kg 至 8,391.6Kg 之間,約為 0.925,就單純的防空作戰而言,IDF 的推力表現應可以滿足需求,推力不足的問題不如傳聞中嚴重。就發動機推力而言,經國號的水平在第四代戰鬥機中是墊底的,與主流超音速教練機或殲7E\M相近,但是其技術水平仍然優於殲7B、殲8-1。IDF 的固定武裝為一門20mm M61A1 火神炮,配置方式與 F-16 相似,皆位於機身左側翼前緣邊條板根部,但彈藥僅 400 發左右。IDF 共有 8 個掛點,除了AIM-9和天劍一型,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外,尚可傳統式炸彈,子母彈,激光制導炸彈和 AGM-65 小牛導彈。為增加航程,IDF 機身中線和翼下內側掛架尚可掛載 567 和 876 升的外載油箱,最大負載下可加裝 3 具 876 升外載油箱。雖然IDF 可配備的武器系統不少,但由於主要以執行防空作戰為主,故空對空導彈為最重要的配備,IDF 最多可配備四枚天劍一型和兩枚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由於台南空軍基地仍庫存著數量龐大的 AIM-9P-4 導彈,因此台南基地的 IDF 戰機將以配備 AIM-9P-4 型 導彈為主,AIM-9P-4 具部分全方面攻擊能力,但不具抗紅外線干擾能力。清泉崗空軍基地的 IDF 戰機所配備的是天劍一型空對空導彈,具有全方位攻擊能力與抗紅外線干擾能力,超視距導彈都將裝備自產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主動雷達制導,射程超過 70Km。IDF武器系統能力優於殲7B\E\M、米格23M、米格29A\S早期型,近似於殲8M,F16A\B中期型、幻影2000,蘇27SK,不如蘇30MKK、F16後期型、F2、米格35、殲10A。儘管經國號戰鬥機的水平只相當於第四代戰鬥機初期的水平,在目前大陸大量服役第四++代戰鬥機及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情況下,經國號戰鬥機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然而其在航空史中的地位是不可否認的。IDF是自研成功的第一種第三代戰鬥機,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實際上IDF的發動機雖然受美國限制只能用2台小推,但是這小推也是採用FADEC技術的,而至今大陸還未能在量產發動機上使用。技術源自APG-67的金龍53雷達在當時性能也屬不錯。同期大陸裝備的J-7系列戰鬥機,除了逆向仿製米格-21MF的J-7C/D以外,到2004年才在J-7G上配備了火控雷達,機動性能也僅僅是接近三代機的水平,而且和IDF一樣航程短、載荷低。J-8系列戰鬥機,雖然配備了火控雷達,然而到96年才第一次配合PL-9勉強實現了超視距攻擊,但是其發射時距目標僅十幾公里,到了2004年以後J-8F型才真正配合PL-11/12具備了超視距作戰能力。大陸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研三代機是2004年交付,2006年形成完全作戰能力的殲-10/殲-10A,而IDF是93年開始交付,96年形成戰鬥力的。當然,時至今日,隨著國力的強盛,台灣的航空工業已經和大陸拉開了極大的距離,在當前殲-20即將交付部隊的時刻,台灣甚至連當初研製IDF的技術力量都流失了,不過這並不能改變IDF在戰鬥機發展史上應有的地位。看過一個IDF的紀錄片,毫不偏頗地說,也是可歌可泣,和我們研製戰機一樣,被別國封鎖猜疑歧視等,那時候台灣軍方和中研院是鐵杆正藍,片中多次出現為人爭口氣類似的話。所以,儘管是對手,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都是人自己做的東西,應該客觀點。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