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吃貨研究所專欄 第 74 期海洋孕育了無數海鮮,多數我們耳熟能詳,但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物種。譬如今天介紹的這款,它們有的長得既像海藻又像貝類,有的更像是爬行動物的爪子,東亞人稱它們為「鬼爪螺」,而南歐人則將它們譽為「來自地獄的海鮮」,它們就是藤壺家族的成員:龜足(kamenote)和鵝頸藤壺(goose neck barnacle)。(中文界終於有一篇把龜足和鵝頸藤壺分清的文了~)龜足和鵝頸藤壺 圖:carview.co.jp/tasteit.pt▐ 熟悉又陌生的藤壺我們在海邊常常都會見到藤壺,它們的適應性很強,能夠出現在各種海洋環境里。無論是淺灘的礁石、深邃的洋底、船底、浮木甚至是海龜和鯨魚的體表,都有它們密密麻麻的身影。對於密恐者來說,它們實在是不太友好。(配圖已儘力唯美)礁石上的藤壺們 圖:museovivodelapesca.es「藤壺」在分類學上屬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顎足綱鞘甲亞綱蔓足下綱的圍胸總目,通俗的說,藤壺並不屬於軟體動物,而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因生有石灰質殼板,長久以來一直被誤當作貝類,直到上世紀初生物學家觀察到藤壺的幼蟲后,才認識到原來藤壺不屬於貝類,它們和各種蝦、蟹的關係更近。聽起來是不是更有食慾?藤壺伸出「蔓足」捕食 圖smugmug.com藤壺種類繁多,形態多種多樣,可以籠統分為「無柄」和「有柄」兩類。譬如藤壺科(Balanidae)的成員,它們柔軟的身體被多塊石灰質外殼圍繞,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座微型的「小火山」;而茗荷科(Lepadidae)成員的石灰質殼板則由肥碩而柔軟的柄連接和支撐;它們牢牢地粘附在礁石等固體表面,任憑著海浪的侵襲與拍打,靠濾食海水中的微生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為生。穿孔藤壺(Balanus perforatus) 圖:freenature.eu鵝茗荷(Lepas anatifera) 圖:Minden.P「藤壺」雖然雌雄同體,但傾向於異體授精。它們自身無法挪步,於是許多藤壺演化出了超長的那話兒,即使不能朝夕相伴你左右也要將精子遞送到你枕邊,這類藤壺的交配範圍可達身體直徑的20倍。不過,這些「藤壺」都不太好吃,真正能被稱為珍饈的是鎧茗荷目指茗荷科(Pollicipidae)的一些成員,比如龜足(kamenote)和鵝頸藤壺(goose neck barnacle)。「醜陋」的外表下,是讓人垂涎的味覺體驗。好吃的茗荷長這樣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鵝頸藤壺,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珍饈鵝頸藤壺(Pollicipes pollicipes)主要分佈於大西洋東北部沿岸,在伊比利亞半島因其美味而備受追捧,西班牙人管它叫「Percebes」,在葡萄牙語中則被稱之為「Perceves」。「鵝頸藤壺」由深色的圓柱形柄部和十幾片殼板包裹的花序狀頭部組成,外形整體酷似鵝的脖頸,因此而得名goose barnacles。鵝頸藤壺 圖:bodegascastromartin.com鵝頸藤壺喜歡生長在常年被海浪拍打的潮間帶高潮區礁石上,因為那裡的冰冷海水富含氧氣和上涌而來的微生物。短短几小時退潮時間則是人們鋌而走險採集藤壺的最佳時機,採集過程無疑是一場場爭分奪秒生死攸關的戰鬥,這些採集者們也被人們稱為「藤壺獵手」(Percebeiro)。獵手們藉助繩索垂降到海面附近,撬鑿採集陡峭石壁縫隙中的鵝頸藤壺。他們需要預判海浪侵襲的節奏,適時爬上裸露的鋸齒狀岩礁,儘可能多的收集藤壺並塞進腰間網兜,趕在下一波大浪來襲前返回安全地帶,稍有閃失就有被海浪吞噬的危險。藤壺獵手在採集鵝頸藤壺 圖:wordpress.com這般用生命換來的海鮮自然價格不菲,在加利西亞、坎塔布利亞、阿斯圖里亞斯和巴斯克等著名產地,鵝頸藤壺在市場上常常要賣到好幾十甚至上百歐一公斤。大概一萬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採集和食用鵝頸藤壺,如今,它是食客與主廚都十分喜愛的高端海鮮。加利西亞名產鵝頸藤壺 圖:wordpress.com鵝頸藤壺的烹飪方式十分簡單,如同我們平日蒸煮蝦蟹一樣。傳統的做法是用海水輕煮,加入些許月桂葉或是檸檬。一根鵝頸藤壺可以食用的部分相當少,沿著硬殼板下端把柄部粗糙的硬皮撕掉,露出的「肉」就可以直接食用,口感介於海蟹和貝類之間,味道可謂鮮美。令人著迷的鵝頸藤壺 圖:wordpress.com鵝頸藤壺與橄欖油、紅蔥頭、羅勒和胡椒一起翻炒,淋上白葡萄酒和鮮奶油小火燉煮,最後擠上些許檸檬汁,就著麵包一起入口。即使是濃重的口味也掩蓋不了藤壺本身的絕美,那股濃縮的海味會在口中久久縈繞。煮鵝頸藤壺 圖:pbs.twimg.com世界上另外一些海域同樣也有著與鵝頸藤壺P. pollicipes 同屬的相似物種,比如產自北美太平洋沿岸的灰藍太平洋鵝頸藤壺P. polymerus 和美洲智利沿岸的P. elegans 。一般認為大西洋產鵝頸藤壺口感最佳,后兩者的殼板數目多於前者,因此相對容易區分。灰藍太平洋鵝頸藤壺(P. polymerus)圖:freenature.eu▐ 龜足,惡魔系的美味這種與鵝頸藤壺相似,面目猙獰的海鮮就是龜足(Capitulum mitella),古稱石蜐[jié],古人認為它們是一種生長在石縫中的蟲子,根據外形也俗稱觀音掌、筆架、佛手貝、鬼瓜螺、雞冠貝等,當然,它和鵝頸藤壺一樣也不屬於貝類,而是一種甲殼動物,又俗稱「日本鵝頸藤壺」Japanese goose barnacle。龜足 圖:carview.co.jp龜足屬指茗荷科龜足屬,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南海和東海沿岸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一般生長在潮間帶上部,流水強勁的礁石縫隙之中。頭部由八塊尖利的殼板包裹而成,柄部肌肉十分發達,外側生有粗糙「鱗片」像極了龜的爪子,靠伸出的蔓足濾食海水中的微小生物。礁石縫隙中的龜足 圖:Flickr.com龜足在日本被稱為亀の手(カメノテ),在東南沿海和鄰國日本,龜足都是產地居民們十分喜愛的小海鮮。宋《三山志》中就這樣的描述:「龜足,以形名,坳中肉美,大者如掌」。龜足的烹飪方式十分簡單,一般適合白灼或是酒蒸。清酒酒蒸龜足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清炒龜足 圖:Flickr.com龜足的食用方法與鵝頸藤壺相同,掐住頭部的殼板撕去硬質外皮,便露出了一小塊白白的肉,口感十分緊緻,具有濃郁的蝦蟹風味,一口一顆如同磕瓜子一般,雖不能果腹但足以點亮心情。所長說上周四定製款「薛定諤的貓」啤酒發售一小時以後,所長收到很多留言,都說點進去就沒有了,其實所長店裡也有很多全球精選的精釀,大家先嘗著,等待所長的下一波~本文來自果殼網如需轉載,請聯繫sns@guokr.com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所長推薦:ID:Sharkfood一隻熱愛博物學和美食的攻城獅用心分享魅力自然和魅惑食物都看到這了,不點個贊嗎!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