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新媒體編輯 / 新星作者 / 張昕怡(實習生)、新星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簽字畫押這樣的劇情。在古代,文化普及率不高,寫不出自己名字的大有人在,所以錄完口供后,不識字的人往往會畫十字或者一個圈圈以作標識,可是這畫出的十字和圈圈大同小異,難以作為證據,於是按手印這樣的識人方法漸漸興起。這時可能會有人感到困惑:古代明明沒有指紋識別器,又如何通過手印判斷呢? | 指紋識別術 |考古發現,半坡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陶器上就印有清晰可見的指紋圖案。隨後出土的文物更是在多處體現了指紋的應用。由此可見當時已有了指紋識別的意識。▲雲夢竹簡 而古代最早的指紋識別應用可追溯至秦朝。1975年出土的雲夢秦竹簡《封診式.穴盜》,記錄了一起罪犯挖洞進入一戶人家裡進行盜竊的案件,其中特意強調了「內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跡、膝,手各處」,即對現場勘查中手印的描述。可見秦朝就將指紋識別作為個人標識的判斷。因為當時主要靠肉眼識別,大多數時候由於指紋太細,會印上整個手掌或腳掌作為憑證。 ▲同治五年田契到唐朝時期,以「按指為書」為代表的指紋捺印已經被廣泛採用於文書、契約等民用場合,作為民間交易的憑證,這一習慣,至今還有一部分人沿襲。宋朝以後,指紋開始作為正式刑事判案的物證。《宋史·元絳傳》詳細記載了,元絳利用指紋明判欺詐案件的故事:「民有號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為僕妾,有欲告者,則殺以滅口……久而整母始知之,訟於縣,縣索券為證,則母手印存,弗受。」大宋提刑官宋慈所著的《洗冤錄》也記載了大範圍指紋採集活動,目的是存檔民眾指紋以便日後破案。這可能是最早、最系統的「居民身份證」了吧。▲古代軍隊的《箕斗冊》即士兵指紋的收集冊 發展到民國時期,指紋捺印不僅被廣泛應用於契約和證明,並且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司法程序。為了方便管理,男性和女性的指紋會分別捺印在顏色不同的卡片上,分類保存。 ▲民國時期男性捺印卡&女性捺印卡 ▲民國時期指紋採集|對世界的啟發 | 雖然的指紋識別意識開始得很早,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還一直停留在人工識別階段。到了18世紀,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尤其是商業上的頻繁往來,指紋作為重要憑證漸漸引起了世界的注意,西方開始對指紋進行系統化研究。▲指紋大致可分為「渦紋」和「流紋」,即我們常說的斗和簸箕。1788年,德國解剖學家約翰·梅耶(J.Mayer)首次提出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會完全相同;到了19世紀末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福爾茨(Henry.Fauld)醫生的論文,指出一個人的指紋是終生不變且不可能更改的。福爾茨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還提出了指紋細節特徵識別理論,奠定了現代指紋學的基礎。 ▲亨利٠福爾茨 人眼識別雖然應用得早,但識別過程效率相對較低,同時會受到人眼視覺誤差、視覺疲勞以及個人經驗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得人工比對的精確性有限。據了解,到1969年為止,僅FBI收集的指紋就超過1600萬份,當時FBI發現指紋搜集和存儲任務已經繁瑣到了其職員無法承受的地步。於是在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提出用計算機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方法進行指紋分析以代替人工比對,並著手研究。在這段時期,法國、英國、日本也開始了指紋自動比較技術的研究。目前全球著名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簡稱AFIS)公司大多都是這一階段創立和發展起來的。AFIS存儲容量大、比對速度快、效率高、便於查詢及信息共享等將人們從人工識別中解放出來。 ▲電視劇《法醫秦明》中女老闆暗自收集秦明指紋 到了80年代,個人電腦、光學掃描這兩項技術的革新,使得它們成為指紋取像的工具,從而使指紋在其他領域中得以應用,比如代替IC卡。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世界對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從未停止過研究。直到1990年代,用於個人身份鑒別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開發完成並推廣應用。現如今指紋識別技術早已形有了成熟的體系,所以不論模糊、殘缺、變形甚至故意破壞的指紋,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做出識別。不僅用於刑偵,也服務於生活——日常用到的手機已經有了指紋解鎖。生物識別技術也早已從識指紋發展到了識聲識臉識虹膜,生活越來越方便,我們開始不斷地研究期待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有人吐槽人類越來越懶……但是……「偷懶」的想法有時候反而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呢!| 點擊閱讀更多 |《北漂倒退幾百年 那是一種刑罰》《炒鍋才是外國人心中的代名詞》●●●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fhzkxinmeiti@163.com文章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