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今天,農曆二月初二。沽上風俗,春節高潮由臘月二十三起,至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漸近尾聲。到二月初二「龍抬頭」,就徹底結束了。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何謂「龍抬頭」?各家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此民俗與節令相關,這一天前後為「驚蟄」節氣(今年恰逢春分),長眠一冬的動物們開始蘇醒活動。龍是百獸之首,而在冬眠的動物中,蛇與龍又頗為相像,所以百姓就將這個日子稱作「龍抬頭」,由此產生了頗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媽媽例兒。1935年3月7日《大公報》曾刊登《龍抬頭》一文,提及此事:「據說從前居民於初二這天早晨,不待日出便起床來,用每日所使之擀麵棍敲炕沿,口內還念念有詞:『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二月二敲炕沿,蠍子蜈蚣不見面。』隨念隨敲,大意謂在二月初二這天早晨敲過炕沿之後……可以在這一年之內免去蠍蜇蛇咬等災。」也有人認為,「龍抬頭」源於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嚮往與憧憬。華夏子孫自稱「龍的傳人」。在新年之際,希望能抬頭,交好運,步步登高。《大公報》那篇文章對此也有論述:「龍抬頭這三個字,平民都以為它是一個吉利的名字。比喻窮人們在未過年以先,已竟是受了一年勞碌了,盼望著今年總要比去年強勝一點,所以就利用龍抬頭這一天,算是出頭的日子,好似龍已經抬起頭來,發財走運,便算從此開始。」不知是否由此而來,津沽曾一度盛行「引龍回」(亦稱「引錢龍」)的風俗。 詩詞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二月二日李商隱(唐)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剃龍頭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另外,在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祭祀龍神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納吉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製作一條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以上風俗,雖蘊含美好祝願,但或多或少夾雜迷信成分,隨著時代變遷,至今已少人沿襲。而在此日理髮的習俗卻流傳至今。天津衛有「正月里不剃頭」的說法,在二月二這天,把蓄了一個正月的頭髮收拾打理,神清氣爽地迎接新的一年,也正好討個「龍抬頭」的好彩頭。二月二,除了這些習俗之外,當然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吃!吃!吃!「二月二」這一天也有很多關於「吃」的講究——各地老百姓吃的東西都要加一個龍字,比如:豬臉是「龍頭」,麵條是「龍鬚」,餃子是「龍耳」,炸糕是「龍膽」,春餅是「龍鱗」,炒豆子是「龍眼」等等。在「吃盡穿絕」的天津衛,大多年節都會有別具一格的美食,二月二自不例外。劉炎臣先生《津門雜談》(1943年7月出版)對此就有詳細描述:「津俗是以吃燜子為應景的點綴。燜子是用一種粉淀子熬成的,形成了一種凍子那樣東西……倒在鍋里,用香油煎炒。把煎好了的燜子,加入些鹽面、麻醬、蝦醬油,愛吃蒜的再加入點搗好了的蒜。又咸、又辣,吃著是有著那麼一番美的味道。」 記者今晨走訪市場了解到,很多商戶提前準備了充足的燜子、豆芽菜等相關食材。賣大餅的商戶也比平時開門時間有所提前。一商戶告訴記者:「今天凌晨上貨時,特別多進了一些燜子、豆芽菜和韭菜。 多鍛煉到陽光充足、綠化好的地方活動,多做些深呼吸,給大腦提供新鮮充足的氧氣,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可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感冒。宜清淡飲食宜清溫平淡,宜溫熱,忌生冷。應少高脂肪油膩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后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龍抬頭日,祝您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