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粉彩瓷繪藝術始於清代,是在陶瓷古彩繪畫的基礎上,汲取琺琅彩製作工藝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裝飾藝術,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清代陳瀏在《陶雅》中贊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緻殊常」。康熙粉彩碗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清雍正粉彩團蝶紋碗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堅硬潔白,結構細密。胎體輕重適度,達到了所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體也是上下勻稱一致,不顯厚重,修胎規整。器物底足極為光滑滾圓,俗稱「泥鰍背」。釉面光潔,釉質瑩潤,勻凈,多數為純白。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總體風格是秀麗精巧,無論是大小器皿都製作精工,講究細部處理,反映了當時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藝和非凡的創造力。總體來說雍正粉彩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雋秀、典雅優美;品類繁多、色彩秀麗。乾隆粉彩人物碗至乾隆時期,一改雍正粉彩輕盈精巧、細膩典雅的風格而朝著繁縟富麗的方向發展。乾隆時期粉彩紋飾內容豐富多彩,裝飾效果可與琺琅彩媲美,並因造價低廉且便於批量生產取琺琅彩而代之。同時,清五彩也幾乎被其同化和淹沒。至清中晚期,粉彩藝術由鼎盛發展逐步轉向因襲陳規,總體技藝因循守舊,大不如前。晚清時期,傳統粉彩藝術漸趨沒落,卻開始盛行一種先以濃淡相間的黑料在白瓷胎上勾繪花紋,再以淡赭和少量水綠、草綠及淡藍、淡紫等色料填色的裝飾方法,稱之為淺絳彩。民國粉彩碗民國的開始伴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御窯廠的一些繪瓷名家和一些外來藝人開始思考並尋求個人藝術風格的發展。受畫創作思潮的影響,他們用文人畫的表現形式、輔以豐富絢麗的粉彩色料,結合傳統的瓷繪技法,展現出粉彩瓷藝全新的風貌。較之從前重圖案表現、重裝飾效果的粉彩瓷,這種借鑒畫構圖形式,多以歷代名畫為藍本,且附加題款和印章的新型裝飾形式被稱之為新粉彩藝術。它少了舊粉彩的匠氣,多了文人的雅氣,成為粉彩瓷繪藝術的主流,影響至今。「7051」毛澤東專用瓷新成立后,一批出類拔萃的老藝人結束了各自為陣的「紅店」(彩瓷加工作坊的俗稱)生涯,全都集中進廠。這時的作品在裝飾技法和題材上保留傳統,但也加入了具有時代意義的社會生產內容。尤為值得關注的是1975年初,中央要求為毛主席特製一批以梅花為題材的生活用瓷,被稱為「7501專用瓷」。其釉上彩繪全部採用粉彩創新技法裝飾,即以「玻璃白」打底,再以含洋紅的水筆點出梅花,使之具有陰陽向背和國畫墨色韻味的變化。這套專用瓷以餐具、茶具為主,配製了文具,一套共92頭,被譽為「天下第一瓷」。它不僅推動了粉彩瓷繪技藝的革新,也有力促進了當時日用瓷的發展。卡戳網評聘藝術家施國卿作品--粉彩瓷瓶《樂在其中》時至今日,粉彩瓷藝的魅力依然迷人,其裝飾技法繼承傳統並推陳出新,擁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有重工粉彩,亦有逸筆寫意,有工寫兼備,亦有沒骨渲染,講究詩情畫意,字韻印趣。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