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我是裸食,願你喜歡。【知·食——題記】人如其名,菜亦如此。但許多菜肴,卻非常人所能理解的。比如,「莫斯科人」是什麼鬼?你告訴我這能吃!真讓人不明覺厲。《知·食》推出《法國》連載專題,以法國料理為主題,跳出單純的味覺感受,與你一起探討法國飲食與文化的演變、藝術和美食的盛宴;在口腹之慾以外,不僅是味蕾的驚喜,更是精神的歡愉……好菜名,甚至比美食本身,更撩人......【菜肴的命名方式】一開始,菜肴是按食材和烹飪方式來命名的;後來慢慢的畫風就變了。17和18世紀,流行用皇家貴族的人名為菜肴命名。一般是當事人偏好的菜肴,或是家廚為了向主人表達敬意,為菜肴增加點貴氣(這逼裝的...)。19世紀,用主廚、文藝界或政界名人來命名。(裸食註:有的人名氣有限,血槽一空就過時了。)現在除了少數紀念啟蒙廚藝的親人,或標榜主廚獨創的菜肴;反倒是各種文藝范兒的菜名,更能彰顯菜肴藝術般的高逼格形象。烤雞(Poulet Rôti)【按食材和烹飪命名】菜肴名稱最直接的撰寫方式,主要是食材加上烹調方式,比如烤雞(Poulet Rôti)。然而大部分菜單,尤其正式餐廳或重要餐宴的菜單,還會加上食材產地、醬汁、配料等詳細描述。這樣的菜名看起來一目了然,無需任何解釋。比如,在泰爾馮的《食譜全集》中的香草雞、塞餡雞、把羽毛完整插回去的烤天鵝(裸食註:這是一種換場點心)。海鮮料湯魚片又比如,1651年《廚師法蘭斯瓦》中的菜名:海鮮料湯燙鰈魚(La Barbue Au Court-Bouillon)燉羊肉裡脊肉田雞餡貝奈特炸方餅(Les Beignets De Grenouilles)鹿肝煎蛋卷……那個時代的人,一看這樣的菜名就知道是什麼菜色。海鮮料湯(Court-Bouillon),在開水中加入白酒或檸檬汁、香料束、鹽、白鬍椒,將海鮮快速燙熟,就可以盛湯上桌。如果用來快煮龍蝦或蛋,香料種類就會有所調整。貝奈特炸方餅(Beignet),常被稱為法式甜甜圈(裸食註:雖然經叫甜甜圈,但是不一定就是甜的,屬於包餡后油炸的食物),長相比較精緻,口感蓬鬆、撒滿細糖粉;與炸麻花餅(Bugnes)類似。法國三星主廚帕薩的青檸蜜醬佐繽紛時蔬為了引起食客的想象力,會用更豐富生動的辭彙。製作過程繁複的菜肴,菜名也會比較複雜。通常名望越高的主廚,等級越高的宴會,越是講究菜單內容的編寫方式。比如,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帕薩創作的三道料理,按照前菜、主菜和甜點順序:菜單食材,可分為罕見食材和食材的使用方向兩方面來看。· 為了與一般的蔬菜做出區別,高級餐廳的蔬食料理,大多強調來源和品種的特殊性。比如,前菜中的黃金蘿蔔和史可松納菊根兩種特殊的食材。· 食材的使用方向,比如會標明產地名稱和特殊的烹飪方式。莫納醬(Sauce Mornay)【按地名、典故命名】從法國高級料理的菜名,就能看出這道菜的烹調方式。菜名有時與地區相關,比如,里昂菜、波爾多菜、普羅旺斯菜、佩里格(Périgueux)菜和蒙彼利埃(Montpellier)菜。19世紀,法國美食之都巴黎,坐擁最華美的餐廳和最精緻的食物。新食物和菜肴大多首現於巴黎,並取地方性的名字。瓦龍發明的莫納醬(Sauce Mornay)(裸食註:加入雞蛋和乳酪碎的調味醬),與土豆、朝鮮薊和洋蔥同煮的Père Lathuille雞,源自馬格尼餐廳的亨利四世砂鍋,貝爾西的大塊牛肉片,瓦意森餐廳的廚師發明的番茄味蛋黃醬(裸食註:帶番茄的貝阿恩醬汁)。Béarnaise Sauce據說貝阿恩醬汁(Béarnaise Sauce)源自亨利四世位於聖日耳曼昂萊市的宮殿,這裡還是蛋白牛奶土豆的誕生地。威靈頓將軍酥皮菲力牛排(Filets De Boeuf Wellington)但如果,不了解料理的命名裡面,經常用到的地名、人名、神話典故……大多時候也無法從菜名來了解菜色。比如,將菲力牛排抹上鵝肝醬或蘑菇醬汁,再裹上酥皮烤過後,外酥內嫩的威靈頓將軍酥皮菲力牛排(Filets De Boeuf Wellington)以及下面這些......貝爾維尤龍蝦(Langoustes Bellevue)貝爾維尤龍蝦(Langoustes Bellevue),拉瓦耶伯爵夫人奶油(Crèmes Lavallière),《至上詩篇》配菜(Garnitutes Excelsior),香堤依堡鮮奶油(Crèmes Chantilly),莫斯科人(Moscovite)……Bavarois莫斯科人(Moscovite)是什麼鬼?難道還能吃?莫斯科人其實就是巴伐利亞蛋黃奶凍(Bavarois)。將以蛋黃為主打做成的鮮奶油,加入吉利丁,低溫冷凝后食用;也可以加果醬做成水果風味。艾斯可菲把這道甜點,稱為莫斯科人這個名稱的原因是:在沒有冰箱的年代,必須把調製好的鮮奶油密封在桶中後放入冰窖(裸食註:因為莫斯科人長年生活在寒冷中)。這種現象看起來,是在十七世紀末開始,由知名廚師——法蘭斯瓦·馬夏羅(François Massialot)所引導的。魚排【按烹飪大師命名】有的廚師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某種特殊的烹飪技巧;有些徒弟為了紀念師傅。比如,杜格雷黑比目魚排(Filets De Sole à La Duglété)、帕雅德小牛肉(Paillardes De Vean)……等菜名。《廚師法蘭斯瓦》的作者拉瓦漢,因為創作出碎蕈菇醬(Duxelles)而出名(裸食註:然而他的著作中,竟然找不到這道醬汁)。而且還把一道,用這種醬汁製作而成的菜肴,用他的姓氏取名為拉瓦漢醬汁佐蛋(Les Oeufs à La Varenne)。Le Répertoire De La Cuisine1914年,狄奧多·葛林果(Théodore Gringoire)和路易·索尼耶(Louis Saulnier)共同出版的《料理綱目集注》(Le Répertoire De La Cuisine)中,收錄了七千多道菜名。對廚師而言,這本目錄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即使是廚房里的火燒得正旺(Plein Coup De Feu)(裸食註:這裡是一個雙關語,指的是廚房準備出菜的時刻,意思就是廚師最忙碌的時候)。對餐館的外場經理而言,這本目錄能幫助他們,在高級餐廳里介紹菜單時,為顧客清楚的說明每一道菜的內容。蘑菇湯【按名人、新貴命名】偉大飲食菜肴的名稱,有時與宮廷貴族有關,比如女王菜肴、國王菜肴、王妃菜肴、洋蔥醬、曼特農伯爵菜肴。移居法國的義大利作曲家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把某種烹飪方式冠上達官貴人的名字,比如:羅西尼野味濃湯(Potage De Purée De Gibier à La Rossini)、拉古皮耶蘑菇醬(Purée De Champignon à La Laguipièrre)。蜜餞牛肉有了這樣高逼格的菜名,普通的家常菜就能逆襲成高級料理。於是,閹雞不再是去勢的公雞,而是加入名人圈的明星。Riz Condé這種風氣在法國大革命後期尤其流行:對當時尋求權力的新貴來說,吃下孔岱親王杏桃米糕(Riz Condé),消化了這種地位最顯赫貴族所擁有的代表性食物,也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奶油白菜濃湯同樣能提高地位的,還有用布爾喬亞和政治新貴的姓氏來命名的菜肴。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代表著新貴的社會地位被承認。這些新菜肴的地位,也絲毫不亞於象徵舊王朝貴族的菜色。雅克·內克爾(Jacques Necker)於一七七七年,出任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這種現實而功利的命名,在高級料理中更加常見內克爾濃湯(Potage à La Necker):這樣美味的湯品,顯然,是為了嘲笑和諷刺——雅克·內克爾——這個被認為自以為是的老頭子。法國大革命之後,為了讓高級料理更有文化底蘊,便用了很多過去的名人當做菜名。比如,笛卡爾和費奈隆(Fenelon)。糖煮水果【菜名和菜肴的創新】廚師兼美食記者亨利·鮑泰(Henri Bostel),曾在《巴黎口袋地圖》(Paris Poche)上發表一份當時各家餐館的菜單匯總。珠雞胸肉薄條·佐糖煮水田芥葉(Aiguillette De Pintade à La Compote De Pétales De Cresson)· 糖煮水果(Compote),就是將水果切小塊,加一些香料放入糖水稍微煮過後,保持水果的塊狀與糖水量,不可煮爛收干,常淋在優格上使用。· 水田芥(Cresson)通常做生菜沙拉、包入三明治,或磨泥煮成鹹湯、搭配主菜的醬汁,但此處是為了標新立異而出現糖煮水田芥這種菜名。傳統的油封肉醬(Rillettes)油封鮪魚肉醬·佐檸檬酪梨慕斯(Rillerres De Thon à La Mousse D』avocat Au Citron Vert)傳統的油封肉醬(Rillettes),是用大量豬油以油封法將調味過的肉泥煮成肉醬,冷藏后食用,因此附著一層白色豬油,口味較咸,抹在麵包上食用。海魴魚肉至尊白醬汁淋海魴魚排,佐紅醋栗(Suprême De Saint-Pierre Aux Groseilles)海魴魚(Saint-Pierre),是一種深海魚,又稱為多利魚,形狀醜陋而魚鰭長刺,最大的特徵是帶有一大點圓黑斑;肉厚而細緻,適合做成魚排。草莓湯配朱古力蛋糕菜色的命名方式,與其說是一種料理,不如說是一種語言。語言使菜色煥然一新:可以用甜點為前菜命名(裸食註:即甜點名稱在前,下文的形態相同),一開始就先上一道豬頭肉凍雪芭(Sorbet De Fromage De Tête)作為開胃菜;也可以用前菜為甜點命名,比如無花果湯或草莓湯;還可以用魚類或蔬菜製作小塊的法式凍糕(Terrine)。主菜也顛覆了一般人熟悉的菜名,尤其關於肉類和魚類的部分,比如,比目魚臀肉(Rumsteck De Sole)或經典紅酒燉魚塊(Darne De Boeuf à La Mode)。正如鮑泰所言,真正吸引人的完全不是菜肴本身,而是巧妙的造詞。人們享受的並不是料理的創新,而只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新包裝。法式三文魚千層派這種「新料理」在用詞上玩弄菜名的做法,卻意外的產生出很多經典菜色。千層派(Le Millefeuille),這種又稱為「拿破崙」的甜品,卻被夾入番茄與蟹肉;抹茶千層派義大利餃(Raviolis)因為包入了鵝肝和松露醬汁的餡料,便身價倍增。義大利塞餡粗管面(Cannelloni),用薄片茄子當成麵皮來捲餡,而且塞入的是鮪魚餡;韃靼(Le Tartare)改為剁碎的鮭魚與生蚝,為了味道更好甚至加入魚子醬;Le Tartare從簡單明了的食材和烹飪,到名師大廚的紀念;從名人權貴的攀附,到藝術文化的韻味……菜名的演變,彰顯出當時的社會飲食風貌。即使無法親自品嘗,僅看著異彩紛呈的菜名,也如同享用了一桌豐盛的精神佳肴。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