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點擊關注【讀寫微課程】,用知識點燃教育智慧道德該如何教?誰來教?根據什麼標準來教?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難題。雖然教師和家長的個人因素和難以避免的先入為主的立場,勢必對孩子的道德觀念有所影響,但卻不能因此逃避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美國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就連「事實」和「觀點」這些最基本的概念都充滿分歧,不能給孩子清晰的定義,這就難免會導致孩子在道德上的無所適從。如果連這些概念都不去教,後果可能就更糟了。(請點擊閱讀《如何區分「事實」與「觀點」?國外孩子從小都在學…》)根據美國《共同核心標準》的解釋,「事實」是指「某項可經測試或證明為正確的事物」;而「觀點」則指「某人怎麼想、怎麼感覺或相信的東西」。如果人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只能從「事實」和「觀點」中選其一,那麼,根據上述定義,所有的價值觀都只能算觀點。例如:「人生而平等」、「抄襲作業是不對的行為」、「吃素比吃肉者健康」…這些就只是觀點,而非事實。如果教育只能去告知孩子世間沒有絕對的道德事實,那該如何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道德觀?這不禁讓教育工作者深思一個問題: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接近理想的道德教育?直接告知?或提供判斷思考?前者可能只是輸入片面觀點的價值觀,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還是應該讓孩子去花時間去深思和驗證哪一種道德觀念更接近事實。 顯然,學校有道德教育的義務,許多孩子是到了學校才開闊眼界,學習到一些與之前在家中的認知迥異的「事實」,例如吃素或對同性戀的看法等,雖然教師在教學時,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但其實真正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通常是絕大多數人所擁戴的「事實」,這時候,學校的角色,應該是提供孩子更寬廣的視野去思考、討論與批判。教師和家長應該盡量避免只向孩子灌輸自己的觀念,而應該引導孩子養成思考的能力,教師和家長應該教的,是一種不輕易接受任何論點的態度,教導孩子去接受挑戰、去質疑的勇氣。如此一來,無論教師和家長的自身立場為何,孩子都不會是被動遭驅趕的羊群,而是能夠進行自主判斷的獨立個體。道德如何教?你既不能只是陳述事實,也不能只是灌輸觀點,微論壇 ☟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