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我們經常聽到關於日本修憲的新聞,但是現實中好像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日本憲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甚至很多日語專業的孩子也對此也不是太了解。今天,憲老師就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日本憲法吧~日本國憲法淵源1945年(昭和20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此後,日本在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主要是美國為首)的監督下制定了著手修訂憲法。之後,在1946年11月3日,公布了日本國的憲法,1947年5月3日正式實施。(目前,5/3是日本的法定憲法日)截止到目前,日本憲法是從制定以來,歷經70年沒有修改過,在現行法律中,保持時間最長記錄。日本國憲法三大原則國民主權、尊重基本人權以及和平主義(國民主権、基本的人権の尊重、平和主義)日本憲法中值得關注的內容據日本國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也就是說天皇是沒有實權的。天皇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但只能扮演「純粹儀式上的角色」(也就是國家的精神領袖)。但比較有意思的是,日本憲法第一章,對天皇的地位、繼承、攝政等各方面都做了規定,但是卻沒有對退位做相關規定。導致,去年天皇表達自己希望提前退位意願時,出現了無法可依的尷尬境地。所以,日本政府頒布了實現天皇退位的特例法。該法規定自頒布日起3年內通過政令指定作為退位日的實施日,天皇最晚將在2020年6月15日退位,皇太子立即即位。特例法頒布后,日本政府將以宮內廳為中心加速退位的準備工作。《日本國憲法》之所以被稱為「和平憲法」,源於憲法第9條。憲法第9條分為二款,如下:「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第九十六條內容為:本憲法的修訂,須經各議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由國會動議,向國民提出,並得其承認。此種承認,須在特別國民投票或國會規定選舉時進行的投票中,獲半數以上贊成。日本政府修憲的目的主要是修改甚至廢止第9條,但這樣直接操作難度比較大,所以先從第96條入手使得憲法修改變得更加容易操作,為修憲擴軍「鋪路」。但實際上,日本先後通過「反恐對策特別措施法案」、「海上保安廳修正案」、「自衛隊法修正案」以及「有事三法案」等法案,建構日本不受第9條的約束的緊急事件因應機制以及自衛隊能夠派兵赴海外行動的法律依據。由此,日本憲法的和平精神已經逐漸消失,和平憲法基本上名存實亡了。而此次安倍要修改憲法第9條,主要是對日本的「正常國家」地位的確認以及對自衛隊海外軍事行動的追認。日本修憲現狀中新網7月6日電 7月2日,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揭曉,東京都知事、前國防部小池百合子率領的新政黨「都民第一會」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一舉獲得49個席位。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社論稱,儘管事先已經有徵兆,由日本首相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在議會選舉中慘敗的程度,卻超出了各方預料。小池牢牢掌握了東京議會的多數席位,政治上隱然有同安倍分庭抗禮之勢。這也為安倍第二任首相任期致力推動修憲的計劃,投下了不小的變數。選舉結果雖然重挫安倍的政治資本,卻暫時沒能動搖他修憲的大計。他在7月3日表示,在今年秋天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正案的準備沒有改變。本次修憲的主要內容是為自衛隊正名,賦予正式的憲法地位。這同他原本打算解除憲法對集體自衛權的限制的意圖相差甚遠。為了爭取公明黨的背書,安倍調整了這一次的修憲步伐。另外,小池的政治主張非常右翼,對華態度可謂「極不友好」。如果她不斷崛起的政治勢力順利進軍國會,無疑將進一步推動日本政壇繼續向右轉,修憲的速度恐再次加快。不過《亞洲時報》3日評論說,小池百合子可能會給中日關係「帶來較少的包袱」。雖然她也是具有民族主義理念的保守派,但與安倍不同,她的祖輩沒有在二戰中參與過侵略的戰爭。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