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廣闊的川西地區,是眾多少數名族同胞聚居的地方,這裡的建築風格獨特,裝飾精美,給我們展現出了他們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除了已經眾人皆知的桃坪、甲居、丹巴,川西其實還有很多安靜美好的少數民族傳統民居聚落值得我們去探訪。居住,是人類尋常的生活形態;房屋,蘊含著環境與美學的態度。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與平壩草原,彙集了藏族民居建築的大觀,從最典雅、最精美到最質樸、最簡約。然而除了鄉城,你再找不出第二處白色藏房的聚集地。沙魯里山系南端的鄉城,藏語意為串珠之地,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自古為多元文化交融之地。歷史上茶馬古道、藏彝走廊縱貫鄉城,散播著蒙古、納西和漢等民族的文化基因。當地居民最終在康藏建築基礎上,融匯井乾式結構、碉房造型以及土築牆體技藝,創造出融合藏、漢、納西三大民族風格與藝術審美的建築——白色藏房。一戶一座的「L」型白色藏房坐落在蔥蘢的青稞田野,更突顯優雅亮麗,白珍珠灑落人間,是鄉城獨一無二的絕世風景。從萬米高空俯瞰,大雪山與邛崍山的交匯之處,大地如同一朵旋轉不息的巨大蓮花,奇特的漩渦狀旋扭構造,賦予這片嘉絨山谷以非凡的自然魅力,成就名副其實的大渡河第一城——丹巴。丹巴的山間河谷,散落著最美鄉村。在小金河左岸海拔2100米左右的二級台地上,中路藏寨是一個最深蘊靈動的所在。它與大渡河上游區域的高山峽谷完美結合,幾乎集中了丹巴所有值得誇耀的獨特元素:嘉絨藏區最著名的墨爾多神山觸目可及,高天流雲之下,紅牆金頂的寺廟,滄桑凝重的碉樓與高大莊重的民居,黃、黑、白相間,散落、隱藏、穿透在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深廣寬闊的巨大台地,是肥美的青稞田園。中路的民居幾乎堪稱整個藏區最高,五層的石砌藏房體量龐大,完整地模擬著天地人三界,生活與信仰安放其間,數位一體。美麗的房屋錯落有致地分佈在中路的田野,傍依著巍然聳立的古老石碉。中路現存88座古碉,30~60米不等的高碉或毗鄰住房,或獨立山巔,或隱藏叢林,或袒露田野,彰顯著丹巴「千碉之國」的人文魅力。這是一個在地圖上不留下任何標記的彝族小山村,一眾引起國內外人文學者高度關注和濃厚研究興趣的特殊人群。迤沙拉村坐落在四川攀西地區最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處,居住著600餘戶人家,其中有400多戶人家高度集中在一處小山坡上,修建著相似風格的蘇皖民居木瓦房。攝影:黃文志這是漢族與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群體,既傳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漢族的文化元素,這裡的居民中有起、毛、納、張四大姓,據考證他們的祖先是明朝南京人,是「洪武開滇」歷史事件的見證者。村寨里房屋的屋脊、四檐尖端均有昂揚向天的裝飾;其四廂的內檐水道均朝天井內,以討聚風聚財的吉利,當地彝人虔誠地傳承著漢文化傳統。攝影:劉志林這裡還是兩千年來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青石上留下的深深的馬蹄坑,使人情不自禁生出追古憶昔的懷想。馬爾康縣卓克基鎮西索民居始建於清代,不僅歷史悠久,還擁有著濃厚的民族人文色彩,屬於嘉絨藏族民居建築傳統中保留最為完善、典型的藏寨之一。其獨具特色的建築保留了嘉絨先民「壘石為室」的傳統風格,整個規劃合理、錯落有致。在濃厚的藏族文化底蘊中,如於高處鳥瞰而去,也會驚奇發現民居酷似藏族八寶圖案中的「花衣」,而村寨中一條條悠長的青石板路將圖案線條勾勒的更加清晰明了。攝影:曹鐵整個村寨都由石頭建築而成,與周圍的險峻大山和山崖相輔相成,再加上各種色彩艷麗的圖騰與飄動的經幡融合在一起,給這裡營造出了一份古老森嚴的神秘。「得榮」,藏語意為「峽谷之地」,在得榮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金沙江、定曲河、碩曲河、崗曲河等眾多河流和峽谷,每一條峽谷都有其瑰麗獨特的自然風光。攝影:羋友康在得榮的乾熱河谷地帶,座座藏寨多依山而建,沿峽谷分佈,其中最為獨特的要數古學鄉日瓦村。日瓦村從定曲河谷向上依山而建,由於耕作土地極為貧乏,生活在這裡的藏族在峽谷壁上開墾了狹窄的梯田。與漢族山區梯田所不同的是,這裡的「梯田」並沒有層層反光的水面,在乾燥的河谷之上,靠人力鑿出條條耕地,種上耐旱作物,與這裡的人一起,頑強的「掛」在峽谷兩側。攝影:趙曉兵歡迎分享轉發!統籌監製:李元 製作審校:李鵬臻 文稿提供:閆若之微信ID:zgmzbwx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電子郵箱:zgmzbwx@sina.com感謝您對本微信的關注!民族報微信、微博歡迎各界朋友踴躍投稿。郵箱:2918401455@qq.com聯繫電話:82685958歡迎訂閱民族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郵發代號:1-236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