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小編導讀:這堂課持戒法師為我們講解了廣論的第一殊勝——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中。內容標籤:佛法 教授殊勝 通達加持阿彌陀佛,請各位合掌,一心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祈願慈悲偉大的佛陀加持。今晚繼續學習廣論的殊勝之處,在第一殊勝——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中,我們學習了佛陀所說的教法,不論是究竟說或是權巧方便地說,無非是為了讓不同根性的眾生獲得覺悟,而後離苦得樂。接下來看論文: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亦須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凡夫眾生,每天所想所求的,全是財、色、名、利等。菩薩求什麼?諸佛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然由於眾生根基有別,有的是上根人,就如六祖慧能禪師那樣,聞一句法就開悟,也有眾生,就如我們一樣,需要菩薩辛苦度化才能進入佛門,還有的呢,你怎麼說,他就是不信。對於這種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菩薩不嫌他們愚昧,都要去度化,但是度化各類不同根器的眾生,菩薩需要學習無量無邊的法門。現在我們學習佛法了,雖然沒有開悟,沒有成聖登賢,不過作為一名佛弟子,就要向佛陀學習,諸大菩薩學習,需要通達整個佛法的內涵,去解答不同眾生的疑問。有時候,外出各種場合,總有人會問些刁難的問題,一般人或許會說,這個人為什麼總找我茬,但作為佛弟子,我們需要反省,為什麼我不是觀音菩薩?假設自己當下是菩薩,那他就難不住我了嘛。為什麼我回答不了?因為我修行不好,懂得太少。這樣不停地反思,不斷地策勵自己去努力學習佛法,精進修行。如《釋菩提心論》云:「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論中說,如果發願度化眾生,那麼就得懂得方法,自己不懂,還去度眾生,就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沒有把別人度化,反被他人給度了。記得在佛學院的時候,法師說,有一位格西(密宗學習十五年經論,學完五部大論,所獲得的榮譽,如博士學位),出家精進學佛,在獲得格西學位后,就去閉關,這時候呢,有一位護法女居士,每天給他送飯,閉關三年後,格西就跟這位護法居士結婚了。我們試想一下,人家學佛法十五年,再加上三年的閉關修鍊,還被她人度走了,這個渡眾生容易不?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就說渡眾生,人家問一個刁難的話,回答不出來,反叫人家說,佛弟子也什麼不懂啊,還悟什麼?菩薩就完全不一樣,不管遇到任何蠻橫無理的眾生,他都能一一度化、引導至正路上來。宣化上人傳記中記載,他剛到美國的時候,找他麻煩的人比比皆是,最後被他統統度化掉了,那些刁蠻的人最後都成了他的忠實弟子。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不但要有好心,還要有實力,如今有人辦基金會幫助人,我也想幫助人,可是空手不行,怎麼辦?講課,將所學的知識告訴他人,也是幫助人,現實生活里沒人聽,就在網上講。我們學佛,在發了善心后,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人,但必須要保證,發的心是正確的,做的事也是正確的。沒有智慧的人,往往是好心卻辦不了好事,以前讀過一個故事,一位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兒子幹什麼事,都說兒子好,兒子長大后偷了別人東西,做媽媽的沒有教育他,也說他好,結果兒子有天偷了人家的重要東西,被抓去判了死刑,在臨砍頭前說:媽,我還想吃一口你的奶,當媽媽的哭著把奶給兒子吃,兒子一口就把媽媽的奶頭咬掉了,說,如果你早點教育我,今天我就不會被砍頭。《釋量》亦云:「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自若未能如實決定,不能宣說開示他故。在《釋量論》中說,佛法微妙難思議,很多微細的地方非常難以理解,除非自己學懂了,才能去幫助他人。就像現在,這部廣論我以前雖然學了三遍,目前跟大家一起,還是在學,在學第四遍,不敢說我懂了,只不過比大家理解稍微多一點,僅此而已。要真懂了,那要達到阿底峽尊者那種境界。前面咱們已經學過,大家都很清楚的,尊者是什麼高的程度?因為佛法,不單要懂得義理,還要證悟到相應的境界,我能回答的只限於目前的境界,假設你問做菩薩什麼感覺,那我就回答不上來了。 阿彌陀佛,今晚就學到這裡,我們一起合掌迴向:願三寶加持,我們及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早成佛道,也祈願三寶加持,禽流感能夠消除!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