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_⊙)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本文為我局的第257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賴比瑞亞的故事文字:大海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賴比瑞亞在西非突出部分,擁有43,000平方英里濕潤而青翠的土地,比俄亥俄州稍微大一點,是一個擁有偉大歷史的小國。來自16個民族的350萬人口說著英語和16種土語。除了偶爾的洪水,賴比瑞亞從來沒有颶風,地震,乾旱等天災,更多的,是人禍。」非洲第一位民選女總統,曾獲得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在她的自傳《前途無量的孩子》(This Child Will be Great)的開頭這樣描述她的祖國——賴比瑞亞(Liberia)。▼她的洞見非常準確。這個沒有天災的國家從來都只有人禍,而且這些人禍徹底毀了這個以「愛和自由」立國的小國。賴比瑞亞是如何從非洲第一個共和國變成內戰廢墟的?就請你看今天的文章。第一個共和國▼賴比瑞亞的故事要從美國廢奴運動早期說起,當時很多人相信將黑人送回非洲是最佳的選擇。可是這些黑人已經在美國生存了几上百年,自己都不知道老家在哪裡了。突然說要回到非洲不是不行,可是去非洲哪裡呢?這個賴比瑞亞首都附近的漁村叫King Grey也許以前是某個酋長的領地但是,誰還記得呢?▼保羅·庫非(Paul Cuffee)1816年第一個將這個計劃付諸實施。在英國政府的許可下,「庫非自由船隊」載著自願前往定居的38名黑人前往西非。賴比瑞亞的國徽:愛與自由帶我們來到這裡▼庫非出發后,「美國殖民協會」在華盛頓成立,大力籌款準備將黑人送回非洲。1820年,協會資助的首批88名自由黑人在白人牧師的帶領下乘坐伊麗莎白號帆船橫渡大西洋,經獅子山的弗里敦南下前往現在的賴比瑞亞。當時的賴比瑞亞還因為其穀物出口特色被稱作「穀物海岸」。結果3個星期的時間裡3名白人和22名黑人被黃熱病奪去生命,不得不退回弗里敦。現代的獅子山與賴比瑞亞▼1736年歐洲人畫的西非地圖,歐洲商人稱馬拉克塔胡椒為「天堂的穀子」,故稱出產地為「穀物海岸」(Grain coast),再往東是象牙海岸(象牙海岸),黃金海岸(今迦納)及奴隸海岸。▼1821年第二艘帆船「鸚鵡螺」號在美國中將斯托克頓的護航下來到弗里敦與倖存的第一批匯合南下。這批人「說服」穀物海岸一個土邦主皮特,出賣了蒙塞拉多角(Cape Montserado)附近的一個荒島,300多美國黑人總才有了落腳地。不久他乾脆用手槍頂在皮特腦門上,逼對方將100平方公里的蒙塞拉多角也交了出來。這就是後來賴比瑞亞的首都蒙羅維亞。蒙羅維亞▼蒙羅維亞街景▼此後美國各州紛紛加入這一行動,各州分別建立的「自由黑人家園」沿海岸線迅速擴張。1824年,協會把這些地方統稱賴比瑞亞(Liberia,取自由liberty與革命liberation之意)。美國政府也出錢出力,總統門羅在第一次殖民瀕於破產之際,命令軍艦「鱷魚」號前往護航,並指示其「幫助美國殖民協會登上陸地」。當時美國將從非洲中西部販運的黑奴統稱「剛果人」(Congo People),於是Congo Town成為蒙羅維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使館就在這裡▼然而隨著外來黑人的大量湧入,土著黑人感到深深的危機,雙方矛盾逐漸激化。1835年,克萊松港自由家園被土著黑人攻破並夷為平地。各定居點只好聯合起來,於1847年宣告獨立,成立賴比瑞亞共和國。賴比瑞亞的主要沿海城市是不是都有當年殖民據點的根基?▼這是非洲大陸第一個共和國。頒布的憲法幾乎完全照抄美國憲法,政權組織機構也幾乎跟美國一樣。當然,能參加選舉的只有美國來的黑人。1856年的賴比瑞亞,其實僅為沿海一帶▼獨立后的賴比瑞亞不斷向腹地擴張,甚至與英國、法國的殖民地產生領土爭端。但南北戰爭后美國解放了全部黑奴,不再送回非洲,也放鬆了對賴比瑞亞的控制。美國的撤出導致賴比瑞亞喪失了40%左右的領土。賴比瑞亞國旗,儼然美國一個州▼在經濟方面,獨立后的賴比瑞亞也乏善可陳。僅少量出口咖啡、甘蔗、鐵礦等非常低端的產品,政府負債越來越多。到1912年,賴比瑞亞被迫向英美法德等國組成的財團貸款,代價是以關稅等主要財政收入為抵押,並由美國人擔任海關總監兼財政顧問。(放在晚晴簡直亡國之兆)有沒有想起晚晴的赫德先生▼黃金時代▼1926年凡士通(Firestone)橡膠公司看上了賴比瑞亞,他們向賴比瑞亞政府貸款5百萬美元,用低廉的價格租到了相當於國土面積的4%的橡膠林。出口的橡膠1%交稅,租期為100年——直到2025年。(百年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美國在賴比瑞亞建立軍事基地,前往北非戰場的物資經蒙羅維亞港登陸,給當地物流配套留下了深厚的基礎。蒙羅維亞的羅伯茨國際機場就是這個時候建起來的。內戰後重建的羅伯茨國際機場▼有農業和物流業作基礎,賴比瑞亞的經濟開始復興。1944年,威廉·杜伯曼當選總統,一直到1971年病逝。他執政的28年正是賴比瑞亞的黃金時代。他一方面要求大家只有「賴比瑞亞人」的身份認同,給予擁有不動產的土著居民選舉權和議會中的代表權(儘管多數情況下是被代表);一方面積極對外開放,吸引外來投資,在二戰結束后使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威廉·杜伯曼紀念日蒙羅維亞街頭的遊行活動(2013年)▼和美國的再次綁定當然也是賴比瑞亞崛起的原因之一。杜伯曼執政期間幾乎在所有的外交問題上支持美國,包括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1959年賴比瑞亞還成為第一個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的非洲國家。為了對抗蘇聯對非洲獨立運動的支持,他還促成了以賴比瑞亞首都命名的「蒙羅維亞集團」,與社會主義的「卡薩布蘭卡集團」相抗衡。後來他又參加發起成立非洲統一組織和西非經濟共同體,提高了賴比瑞亞的國際地位。肯尼迪時代美國援建的JFK 醫院至今為賴比瑞亞最大的醫院▼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雖然「統一政策」給了土著名義上的權利,美國來的黑人移民為主的特權階級仍牢牢把握著國家政權和經濟命脈;「門戶開放」雖然讓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財政狀況也有好轉,但大部分農村土著居民卻幾乎沒有獲益;黎巴嫩商人幾乎壟斷了一切生產生活資料的貿易,這種狀況延續至今。一家黎巴嫩人開的連鎖建材商場(黎巴嫩國內人口不到500萬,散居世界各地經商的卻有1500萬)▼黎巴嫩人的全球擴散(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杜伯曼生前還能通過大力鎮壓反對派來鞏固政權,他去世以後局勢愈加惡化。為了籌備1979年的非洲統一組織年會,負債纍纍的賴比瑞亞政府卻花巨資在蒙羅維亞建設宏偉的的會議中心和專門用來接待各國領導人的豪華酒店和別墅,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暗流逐漸在這個曾經富強的國家涌動。賴比瑞亞炒飯+沙拉+麵包+雞翅(這是婚禮上!)▼最血腥的內戰▼1980年 4月12日,土著軍官塞繆爾·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率領17名士兵發動軍事政變,擊斃托爾伯特總統,首次成立以土著人為首的軍政府。這位連長也成為有史以來政變成功的最低級軍官。總統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執政后,多伊政府大力吸引外資,鼓勵農業生產,並爭取國際援助,但效果並不理想。1984年 7月軍政府舉行全國公投,通過新憲法,多伊連任總統,但普遍認為選舉存在舞弊行為。援建的SKD體育場至今為該國最大體育場慷慨的將「冠名權」給了多伊總統結果現在所有賴比瑞亞人都知道SKD是多伊總統在位的時候建的卻沒幾個人知道這是援建的。▼他當政期間各反對派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連曾經的盟友也因權力鬥爭被革職。這位查爾斯·泰勒發誓要推翻多伊的政權,帶兵從鄰國象牙海岸打進蒙羅維亞。多伊總統則被俘虜,折磨致死。▼1991年,內戰擴展到鄰國獅子山和幾內亞,各部族紛紛組成數十個大小武裝互相爭戰,幾次停火組建過渡政府,1997年還舉行了大選,泰勒當選總統。查爾斯·泰勒要的政權基礎卻建立在鄰國獅子山的鑽石礦產上。他支持當地叛軍,推翻鄰國政府,搶奪「血鑽」賣向歐美。看上去是一個個民族國家但裡面實際的部族關係不知有多混亂▼電影《血鑽》(Blood diamond)劇照▼這兩個國家同時陷入世界上最血腥的內戰,堪稱人間地獄。大批青少年被養成冷血的戰爭機器,把無辜的平民當作其施暴的對象。殘暴的軍隊甚至用槍逼著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強姦他們的媽媽、姐妹,然後再逼他們把自己的親人親手打死。為了讓孩子們忠心,他們把這些孩子的太陽穴割開並塞進可卡因,然後拖入叢林,成為為他們所用的殺人機器。電影《瘋狗強尼》(Johnny Mad Dog)▼「光屁股將軍」約書亞·米爾頓·布拉希,是最臭名昭著的武裝力量頭目之一。在戰場上,他率領部下赤身裸體地衝鋒,發起攻擊前往往還要殺死一名幼童,用以向「魔鬼」獻祭。在整個內戰期間,多達兩萬人死於他及部下的槍口之下。戰後布拉希給受害者家屬下跪謝罪▼這樣的反人性內戰讓國際社會不忍卒視。美國等國要求泰勒下台,並停止經濟援助。2003年8月,泰勒辭職,流亡奈及利亞。各派簽署《阿克拉和平協定》,組建全國過渡政府。2012年獅子山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判處查爾斯·泰勒50年監禁▼2005年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賴比瑞亞舉行民主選舉,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獲得最終勝利,成為非洲歷史上首位民選女總統。失敗的重建▼2017年3月,根據聯合國決議,分兩批全部撤出駐賴比瑞亞維和部隊▼雖然瑟利夫總統採取了一些舉措,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和援助,這個國家依然彷彿留在了上個世紀。2016年該國人均GDP僅455美元,多年徘徊在世界最低的十個國家裡。失業率高達85%、沒幾棟像樣的建築、貧民窟一眼望不到頭。雖有廣闊而濕潤的土地,糧食卻主要依靠進口,工業更是免談。商業命脈也都被黎巴嫩人壟斷。2013年武鋼投資的賴比瑞亞鐵礦一期投產預計二期可提供相當於當年全國GDP的產值但因埃博拉和鐵礦價格下降工程胎死腹中▼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希望。雖然政府大力發展教育,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但大多數學校是半日制。許多學生要在課外做點小生意勉強糊口,甚至上兩年停兩年,稍微賺點錢再去,效果可想而知。2013年的聯考,全國2.5萬高中畢業生沒有一個人通過賴比瑞亞大學的招生考試。。真 · 兒童散學歸來早▼這個國家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缺乏基礎設施,缺乏高端人才。除了一點旅遊業和採礦業,什麼產業都不能引來外國資本。很多去過的人認為,當地人好吃懶做,發了工資就喝酒玩女人了事。明明沒有能力組建家庭,很多女人卻往往生下了十幾個兒女。人租地建設的農場(老爺爺60多歲了)▼在這種情況下,貪腐的官僚體系似乎顯得正常了,可不只是說要找他們批項目或者辦證要送錢,而是只要跟他們接觸就會瘋狂的跟你要錢。但只要錢給足了,一切都好說。150美金就能讓一個強姦幼童的罪犯脫罪。2014年8月16日數百民眾衝擊蒙羅維亞西點貧民窟埃博拉隔離中心,聲稱埃博拉是一個陰謀。▼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更是給這個國家帶來滅頂之災,本就非常脆弱的衛生體系頃刻崩潰,社會經濟更加倒退。政府公信力破滅,導致本應一開始就可以控制住的疫情蔓延到失控,造成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上萬人病死。這張照片拍攝后不到半年,Jerry(右邊男性)一家20餘人除他母親一人外全部死於埃博拉▼如果有上帝的話,能幫得了他們嗎?日落大西洋▼END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