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選自葉之秋《勘破封神》第三部第一章 在擊敗洪錦,促成龍吉公主與洪錦的婚事後,姜子牙與西岐眾將開始緊鑼密鼓的張羅金台拜將,率軍東征等等事宜。商紂王三十五年暨大周武王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姜子牙金台拜將。三月二十四日,在姜子牙的陪同下,武王姬發親率六十萬大軍發動東征。在萬民歡欣鼓舞的幸福時刻,作為西周(從發動東征那一刻起,西岐武王姬發正式脫離商朝隸屬,故改稱西岐為西周)之主的武王姬發,卻憂心忡忡。他到底在擔心什麼呢?三月四日,武王坐殿,召開大朝會。丞相姜子牙遞上出師表,懇請武王批准東征。表章中,姜子牙痛批商紂王無道,上不敬天,下不愛民,荒嬉國政,殘害忠良,寵溺奸佞,天人共憤。姜子牙提出,天下八百諸侯將在孟津會兵,共同討伐無道昏君,拯救萬民於水火,懇請武王上體天心,下念民情,同意東征。百官親眼見證西周軍團如何擊潰一波又一波來犯商軍,對西周東徵信心滿滿。見姜子牙上出師表,眾人無不摩拳擦掌,興奮異常,都等著武王姬發當堂拍板。沒想到姬發看完表章,竟然不肯答應。他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先王(文王姬昌)臨終之時,特別囑託姬發,「切不可以臣伐君」。即便商紂王被天下共棄,理當征伐,但父親遺命在前,姬發若是同意東征,就是違背父訓,就是不孝。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天子以百姓為子民,百姓以天子為君父。君王若被認為不孝,就會失去統御百姓的根基。武王姬發的這個擔心,看似是不想違背父命,其實是想要維護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他的擔憂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後來,武王東征之日,伯夷叔齊攔馬勸諫,大體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武王不應該以臣伐君。一旦以臣伐君,武王姬發不但會成為商朝的死敵,並且會處於禮法的對立面,從而失去一批人的支持。不過,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即便是在傳統禮法中,對於以臣伐君也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判標準。一種觀點認為:君乃臣綱,不可違抗,以臣伐君,大逆不道;另一種觀點認為:君臣關係是靈活的,不固定的。所謂「法良禽擇木而棲」,君王對臣子不好,臣子可以離開;又有所謂「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王如果對臣子很壞,臣子不但可以踹了君王,甚至還可以滅了君王。千萬別把武王姬發當成一個固守禮法的迂腐之士。若姬發迂腐,就不可能在姬昌死後不等紂王詔令就自封武王;若姬發迂腐,就不會接納叛逃來投的武成王黃飛虎;若姬發迂腐,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招降商軍主帥;若姬發迂腐,就不會默許姜子牙與天下諸侯聯絡,定下孟津會盟的協議。以武王姬發的見識與胸襟,不可能看不透這些。那麼,武王姬發為何還一副憂心忡忡模樣?我們且看姜子牙與西岐百官如何對答。姜子牙首先肯定姬發的擔憂,他說:「老臣怎敢有負先王。」但是,他馬上又說,紂王如何無道,不足以君天下。天下諸侯已經商定會兵孟津,共伐無道。若西周違背承諾,不去伐紂,恐怕會成為天下諸侯的公敵。雖然是文王姬昌從渭水之濱把姜子牙請入了西岐城,拜為丞相,但是,對於姬昌的政治抱負,姜子牙從未認同。姬昌一生飽經憂患,他夢寐以求的,就是安居西岐。他從沒有,也從不敢奢望取代商朝,一統天下。在他看來,商朝無比強大,西岐能保守一方就已經不錯。可是,姜子牙從走下崑崙那一刻起,盤算的就是一統天下,保周伐紂。因此,姜子牙只是在口頭上說,不敢有負先王,其實,心底深處根本不認可姬昌的遺命。政客們從來都是口是心非,子牙公也不能免俗。不過,姜子牙對武王姬發的心裡把握還不夠精準。他重點提到其他三方諸侯都願意討伐紂王,武王不參與將會得罪三方諸侯。只是,姜子牙沒有意識到,西周何等強大,早就是四方共主,武王姬髮根本不怕其他三方諸。果然,武王姬發表示,其他三路諸侯願意討伐紂王,儘管讓他們去。我們西方按兵不動。如此一來,既不失臣節,又不違父命。姜子牙一聽,急了。他趕緊說,如今商紂王倒行逆施,已經得罪上天。天命已然歸周。如今武王興兵東征,正是代天行事。若不順應天命,反倒會遭受禍患。那姜子牙這番話能說動周武王嗎?敬請期待下一章!勘破封神全網首發微信公眾號:秋雨軒讀史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