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說起亞歷山大大帝,人們想起的總是——征服者。無止盡的征服,無邊界的領土,當他看到自己無處可征服時,他哭了。亞歷山大的一生總為人津津樂道。但真實的亞歷山大究竟是怎樣的?他的一生又是如何度過的呢?小編這就為您推薦一本書————一本流行於西方學界百年有餘的史學經典——希臘化研究的開啟之作——描繪亞歷山大大帝戎馬倥傯一生的最佳傳記——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史學家德羅伊森的得意作品它就是: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Alexander der Große[德]古斯塔夫·德羅伊森 著陳早 譯華東師大出版社/2017/552.pp作者簡介約翰·居斯塔夫·德羅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1808-1884)出生於切比亞圖夫(Treptow an der Rega,今屬波蘭),是十九世紀的德國歷史學家,普魯士歷史學派的開創者。他先後任職於基爾大學、柏林大學、耶拿大學。在他任職於伯林大學期間,曾教授過另一位著名史學家布格哈特。德羅伊森早年醉心於西方古典學,曾親自翻譯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戲劇。但直到1833年發表的《亞歷山大大帝史》,才一舉奠定了他在西方史學界的地位。後來,他又創造了「希臘化」這一概念,以《希臘化史》一書涵蓋了亞歷山大征服希臘以後至羅馬帝國興起的這段歷史。這一巨作在1885得到了修訂和重版,成了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三卷本的《希臘化史》。在德羅伊森學術生涯後期,他又投入到了普魯士史的編撰中,最終以卷帙浩繁的《普魯士政治史》聞名於世。德羅伊森的史學觀深受黑格爾哲學影響,認為理念決定了人的選擇和行動,而歷史研究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提取史實,更要以清晰的脈絡體系統合史料。歷史不是抽象客觀、無法改變的死物,而是人性的外化,並能因不同歷史學家的理解而不斷豐富發展。他的歷史哲學對狄爾泰和後世詮釋學影響深遠。內容簡介《亞歷山大大帝》是德國歷史學家德羅伊森的處女作,單卷本首次出版於1833年。四十幾年後(1877/78年),暮年的德羅伊森親自修訂此書,並將其與另外兩卷後繼者史(分別寫於1836、1843年)合併,統一定名為《希臘化史》(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 在德羅伊森眼中,亞歷山大大帝絕不是浴血冒進的一介武夫,征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東西方文明的融合才是他心之所向,天下大同才是他的終極目標。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死後他創建的帝國隨即分崩離析。表面上這是武力制勝的必然悲劇,其背後不可見的精神交融卻孕育出堅不可摧的強大生機。亞歷山大大帝不是古希臘世界的終結者,而是一個全新文明的開創者。他用激情挑戰著血肉人身的極限,用沉著、自信和無畏,開示出超越塵世的精神力量。如果說英雄成就歷史,那麼亞歷山大大帝的傳奇和他身後百年「希臘化」的種種,就是對這神秘宿命的最好證明。目錄 中譯本導言 亞歷山大與西方古代的「大一統」(劉小楓) 第一部第一章 使命—希臘的發展進程—國王腓力和他的政治—公元前338年的科林多同盟—至大流士三世的波斯帝國第二章馬其頓的土地、民族和君主制——國王腓力二世的內政——貴族,宮廷——奧林匹亞斯——亞歷山大的青少年時期——王室內鬥。阿塔魯斯——腓力二世被謀殺第三章外部危險——前336年出征希臘——重建科林多同盟——阿塔魯斯的結局——北方鄰居——遠征忒臘克,多瑙河畔,作戰特里巴利人——第二次出征希臘——忒拜的毀滅——再次重建科林多同盟 第二部第一章備戰——幣制——國家的同盟情況——軍隊——渡往亞洲——格拉尼卡斯河戰役——佔領小亞細亞西岸——征服哈利卡納蘇——行軍穿過呂基亞、潘菲利亞、皮西地亞——新領土的組織第二章波斯的備戰——門農領導下的波斯海軍和希臘人——亞歷山大行軍跨越陶拉斯山——佔領西里西亞——伊薩斯之戰——宣言——希臘的騷動——圍城提爾——征服加沙——佔領埃及第三章波斯的備戰——亞歷山大進軍敘利亞,跨過幼發拉底河,開向底格里斯河——高加米拉之戰——進軍巴比倫——佔領蘇薩——遠征波斯波利斯第四章從波斯波利斯出發——大流士從埃克巴塔納撤退——大流士被殺——亞歷山大在帕提亞——佐普里昂的行動,忒臘克動亂,亞基斯的叛變——亞基斯失勢,希臘平復 第三部第一章追捕柏薩斯——阿里亞動亂——軍隊南下,穿過阿里亞、德蘭吉亞、阿拉科提亞,直抵印度高加索南坡——亞歷山大的想法和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被發現的陰謀——軍隊重組第二章亞歷山大開赴巴克特拉——追擊柏薩斯,柏薩斯被送交——討伐葯殺河畔的斯基泰人——索格底亞那人叛亂——鎮壓叛亂者——在扎瑞亞斯帕的冬季休養——索格底亞那人再次叛亂——鎮壓——在馬拉坎達休養——克雷塔斯被殺——斯基泰人攻入扎瑞亞斯帕。在諾塔卡的冬季休養——太守之堡——與羅克薩妮成婚——貴族青年謀反——對卡利西尼斯的懲罰第三章印度河流域——印度河西的戰鬥 ——渡過印度河——出征許達斯皮斯河——塔克西拉王公——攻打波羅斯王——許達斯皮斯河之戰——攻打獨立部族——軍隊在許法西斯河畔——回程第四章 返程——阿塞西尼斯河上的船隊——攻打馬里亞人——亞歷山大的生命危險——印度河下游的戰鬥——克拉特拉斯啟程出發——印度河三角洲的戰鬥——亞歷山大駛入大海——他離開印度第四部第一章開拔——在歐瑞坦人領土上的戰鬥——行軍穿過伽德羅西亞沙漠——殘軍到達卡曼尼亞——尼阿卡斯在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帝國的動蕩——懲罰——返回波斯——哈帕拉斯的第二次逃亡——蘇薩的婚禮——軍隊重組——向歐皮斯開拔第二章在歐皮斯士兵嘩變——遣送老兵回國——哈帕拉斯在希臘——雅典黨派瓦解——流放者返鄉的旨令——哈帕拉斯在雅典的陰謀活動,哈帕拉斯案——亞歷山大的內政及後果第三章亞歷山大進發米底——赫菲斯提昂之死——作戰科薩亞人——返回巴比倫——眾使節——出航南部海域,備戰,新計劃——亞歷山大染疾——亞歷山大之死 索引附錄附錄1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附錄2馬其頓世系附錄3亞歷山大大帝年表附錄4對亞歷山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及其主導思想的論述附錄5背景情況 譯後記精彩書摘亞歷山大這個名字標誌著一個世界時代(die Weltepoche)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古希臘人和波斯人的二百年戰爭,是歷史所載西方與東方的第一次大較量。亞歷山大終結了這場較量,他摧毀波斯帝國,征服了直至非洲沙漠、跨越葯殺河(Jaxartes)、遠及印度河(Indus)的領土,古希臘的統治和教化遠播至消亡文明的子民,希臘化開始了。此種震撼人心之事歷史上絕無僅有。此前,此後,再沒有這樣的小民族能如此迅速、徹底地擊毀那樣龐大帝國的盛勢,並在其焦土上創建出國家和民眾生活的新形式。小小的希臘世界何來這妄為的放肆、煌煌勝勢的力量和后遺萬端的手段?波斯帝國曾征服並統治眾多邦國長達二百年,還把亞洲海岸的希臘人視作奴僕整整兩代人之久,並在島嶼和本土希臘人間扮演過仲裁者的角色,它又如何會被馬其頓人一擊而亡?兩種發展形態在各個方面鮮明的不同會給出部分解釋,這差異先緣於地利,漸在歷史發展中強化,最終在亞歷山大出征大流士之時成熟定性。 相對於亞洲古老的文明民族,希臘人是一個年輕的民族。漸歸於其名下的只是語言相近的諸部族;他們的歷史,是獲得民族統一的順利和嘗試政治統一的徒勞。在(希臘)這個名字生效前,他們所知的上古僅僅是不確鑿的傳說。他們相信自己是(希臘)半島上的原住民,多山多海灣的半島從斯卡多斯山(Skardos)和阿克西奧斯河(die Axiosquellen)向南,一直延伸到泰納倫(Tainaron)。他們追憶著統治阿爾戈斯(Argos)的國王佩拉斯戈斯(Pelasgos),他的疆土還包括多多納(Dodona)和色薩利(Thessalien),品都斯山脈(Pindos)、帕歐尼恩(Paionen)和「直至斯特里蒙河(Strymon)明亮水域」的所有土地。他們說,整個希臘半島(Hellas)都一度稱作佩拉斯吉亞(Pelasgia)。北方諸部族留守在他們的山嶺和峽谷中,以亘古的虔誠繼續著農夫和牧人的生活。眾神尚無特殊的名字,而只被奉為「神秘的力量」,「因他們創造萬物」。人們在明暗、生死的交替中、在自然的進程里,辨識出他們嚴明統御的例證。另一些部族,或迫於家鄉的困頓,或出於漫遊的樂趣,南下遷至近海。他們在海上以戰爭和劫掠謀利,或通過冒險和暴力開闢新家。一切皆取決於人力,決然堅毅的自立是成功作為和可靠收入的前提。在他們那裡神的形象變了;對他們而言,使生活動蕩而充實的力量,不是在大自然中悄悄生活、創造著的諸神;而是能量充沛的意志力,是果敢的行動力,是強勁的掌控力。內里的改變一如外在,他們成為了希臘人。一些人下了山,安於在色薩利、波俄提亞(Boietien)和伯羅奔半島(Pelopennes)的平原上落戶;愛琴海和它美麗的島嶼吸引了另一些人,在它東海岸的廣闊沃野后,群山拔地而起,成為小亞細亞的內陸高原。一直擴張的遷徙活動使新的人群源源不斷地隨後而來。在故鄉,「國王」和「同夥」(Hetair)源於希臘語 (hetairoi),有夥伴、同志的意思,是馬其頓國王身邊最重要的貴族幕僚。戰友們遊盪在附近的山谷和平原中,他們驅逐原住民或迫之臣服,自己則發展成同夥政權;很快,他們廢除了最初的君主制,或使之名存實亡,以嚴格的團結和穩定保全貴族統治。此時,被驅逐者和移民者背井離鄉,為了在他鄉、在異族人中更安穩地立足、更奮進地拓展,他們探尋、並很快找到更為自由的方式和更快、更緊張的生活張力。他們在財富、生活情趣和輕鬆藝術方面遠遠超越家鄉。吟誦詩人的荷馬史詩是這動蕩時代、這民族遷徙的遺產;借之,希臘人在新鄉故國狹窄卻豐富的圈子裡學到他們歷史生活的兆始之基。現在,這片大海、島嶼和環繞它的海岸,是他們的世界。從赫勒斯滂(Hellespont)附近到(科林多)地峽(Isthmos),再到泰納倫海岬,他們四面環山;群山甚至穿過大海,標記出基忒拉(Kythera)、克里特(Kreta)和羅德島(Rhodos),又重新在卡里亞(karisch)海岸隆起巍峨的山形,山脈斜降至海邊形成富饒的河谷、沃野和坡地,一直綿延到多雪的伊達山(Ida)及赫勒斯滂。幾百年來,希臘生活一直活躍在這個封閉的圈子裡,特別是那些在愛奧尼亞之名中有歸同感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極為繁榮昌盛。「基俄斯(Chios)的盲歌者」談及提洛島(Delos)上愛奧尼亞人的慶典時說:「誰在那裡看到他們,看到魁梧的男人、系著美麗腰飾的女人、他們迅捷的船隻和無盡的財物,誰就會認為他們已擺脫衰老和死亡。」隨著他們和不久后沿海、島嶼以及家鄉中其他部族的不斷擴張,在普羅龐蒂斯(Propontis)、本都(Pontos)直到塔內河(Tanais)有兩條塔內河,歐洲的塔內河指頓河,中亞的塔內河指錫爾河即葯殺河(Jaxartes)。此處指的是前者,最後流入亞述海。入海口和高加索(Kaukasos)山腳,新的希臘城市蓬勃興起;西西里和南義大利出現了新希臘;希臘人定居到非洲海岸的蘇爾特灣(Syrte);從濱海的阿爾卑斯山(Seealpen)直至比利牛斯山興起希臘人的子城(Pflanzstodte)。凡是他們的快船所及之處,希臘人四面出擊,彷彿世界是他們的。遍地都結成小集團,與四周不論是誰、不論講什麼語言的居民靈活相處,凡是對他們脾性的事物就學習模仿。他們的方言、祭禮、活計隨著不同城市的地點和特性千變萬化,一個和另一個、遷出者和家鄉城邦間總是彼此競爭;然而,當他們從或遠或近的地方涌聚在奧林匹克慶典時,所有人都在同樣的競賽中爭奪獎品,在同樣的祭壇上獻祭,為同樣的史詩心醉神迷。史詩用無數神話和傳說,用父輩的歷險、漫遊和征戰,唱出他們自己的形象,特別是那些最美、他們最愛的、去往東方的征程。他們總是心向東方。從東方,宙斯誘拐了西頓(Sidon)國王的女兒,並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歐羅巴。由於赫拉(Hera)的嫉妒,伊俄(Io)逃向東方,去擁抱她在家鄉無法擁抱的希臘之神指宙斯。宙斯誘姦伊俄后,為使她免遭赫拉迫害,把她變成母牛。赫拉遂派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看守變成牛的伊俄。赫耳墨斯受宙斯之命殺死阿耳戈斯,放走伊俄。赫拉又派了一隻牛虻不停地糾纏。伊俄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博斯普魯斯意為「牛所通過」)和愛奧尼亞海(意為「伊俄之海」),最後逃至埃及,在那裡宙斯將她變回人形。赫勒(Helle)騎著金毛羊意欲東逃以尋找和平,未抵近在眼前的彼岸就沉入大海赫勒與其兄佛里克索斯(Phrixus)受到繼母伊諾(Ino)虐待而出逃,途中被生母涅斐勒(Nephele)派來的金毛羊所救,后赫勒在歐亞交界處墜海喪生,此海峽因此被命名為赫勒斯滂海峽。她的哥哥佛里克索斯成功到達彼岸的科爾基斯(Kolchis),受到科爾基斯國王埃厄忒斯(Aeetes)的熱情款待,作為報答佛里克索斯把金羊毛送給埃厄忒斯,後者把金羊毛掛在戰神阿瑞斯聖林里的一棵橡樹上,由火龍看守。接著,阿爾戈斯英雄們(die Argonauten)指伴隨伊阿宋乘阿耳戈號到科爾基斯尋找金羊毛的船員。離開家鄉,從科爾基斯(Kolchis)的叢林中取回金羊毛,這是首次去往東方的偉大英雄之旅,但隨英雄歸來的卻是帶給希臘皇室仇恨和血債的女巫美狄亞(Medeia)。最終她名譽掃地,被雅典的英雄趕走,返回米底(medisch)故鄉伊阿宋(Jason)利用埃厄忒斯女兒美狄亞(Medeia)對自己的感情,盜取金羊毛,並在美狄亞的幫助下殺害了埃厄忒斯之子。伊阿宋移情別戀后,美狄亞設計殺死情敵,並親手殺死她和伊阿宋的兩個孩子,輾轉至雅典。在雅典,美狄亞又嫁給了國王埃勾斯(Aegeus),並生下一子墨多斯(Medus)。當埃勾斯之子忒修斯(Hesiod)來雅典尋父時,美狄亞百般阻止父子相認。但最後陰謀敗露,忒修斯繼承了雅典王位,美狄亞則帶著兒子墨多斯離開雅典回到故鄉科爾基斯,並和兒子一道推翻父親埃厄忒斯的統治。 閱讀原文,深入了解亞歷山大大帝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