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人的一生中至少會接受1-15次的手術,而有手術就會涉及麻醉,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時,人們的擔心和疑惑就出現了。全身麻醉會不會對大腦產生不好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全身麻醉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呢?」(見圖4.38)。作為麻醉醫生,對家長的這份擔心我們表示理解,但是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在解答大家的疑惑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智力的發展形成過程以及全身麻醉藥物作用的機制。什麼是智力呢? 人們常常簡單將其歸類為「笨」和「聰明」。其實智力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一般認為,智能是指個體對客觀事物進行合理分析、判斷及有目的地行動和有效地處理周圍環境事宜的綜合能力,即人們在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必頒具備的心理條件或特徵,又稱智能、智慧。智力包括人們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又可根據不同的能力分為語言智力、數理智力、節奏智力、空間智力、動覺智力、交流智力和自省智力。其中任何一項佔有優勢就可能發展成為具有相應專長的人,如語言智力發展優勢的人有可能成為作家、詩人、演說家、社會活動家、教師等。 智力的發育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遺傳因素是智力發育的前提條件。大腦是智力發育的物質基礎,環境和教育是智力發育的決定性條件。兒童必須在這些因素長期、綜合而非短期、獨立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得到不同程度,或快或慢的智力發育。所以說,智力的發展與發育並不是接受一次手術麻醉所能改變。當然,這在你了解全身麻醉藥物的作用機制后就會更加明了。什麼是全身麻醉呢? 現在來了解一些關於全身麻醉的相關知識,全身麻醉的基本實質就是:睡覺(意識消失)+無痛。當然為了滿足外科手術的需求,大多數手術還要求肌肉完全鬆弛沒有運動,而為了確保手術過程中病人的安全,還需要將病人的應激反應控制在正常水平。這幾個要素均滿足了,才是一個完善的麻醉過程,當然,就目前的麻醉藥物來看,沒有一種麻醉藥物能夠同時滿足以上條件。所以,麻醉的過程就是麻醉醫生合理應用鎮靜葯、鎮痛葯,肌肉鬆弛劑以及其他藥物的過程。藥物是怎樣使人們的意識消失的呢? 目前,大家比較接受的觀點是:在人體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做腦幹網狀結構的區域,它是維持清醒、覺醒和睡眠的主要通路。麻醉藥物主要作用於這一區域,它們抑制這一區域的信號傳遞,使感覺信息傳入大腦的通路受阻或阻斷,感覺信息維持意識清醒的作用就降低或消失,大腦沒有足夠的信息維持清醒,則處於麻醉狀態。同樣,這類藥物還會阻斷傳入運動皮質神經元的信息,運動神經元無法正常運轉就會產生肌肉鬆弛。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大腦(總司令)和管理身體某部位的神經(地方部隊)失去了聯繫,地方部隊管轄的區域(手術區域)被襲擊、被消滅,總司令都不知道。 麻醉藥物對大腦產生的作用是可逆的、短暫的。另外,智力由多方面因素構成,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說麻醉藥物影響智力發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有效的證據(見圖4.39)。為什麼有人「聰明」,有人「笨」? 「笨」和「聰明」均與腦有關,也就是與大腦內某一區域的功能有關。這一區域的功能又與腦細胞活動有關。腦細胞的活動必須有充足的能量,對於腦細胞來說,這個能量就是氧氣與糖原,這兩種物質都是大腦不能自身合成的,需要血液循環從腦外運輸而來。如果這一區域的氧氣或糖原不夠,那麼就會使該區域的腦細胞活動減弱、甚至是腦細胞死亡,而腦細胞死亡是不可再恢復的。也就是說,任何造成給腦細胞供氧、供糖原減少的情況,都有可能造成腦細胞死亡,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流量減少,或者呼吸道梗阻沒有氧供。腦細胞停止供氧5-8分鐘,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而在現在的麻醉過程中,由於監護設備的不斷更新及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出現不可預見的呼吸、循環障礙的情況極其稀少(除非病人本身有相應的基礎疾病)。 曾經有人對實施心臟外科手術的小兒在手術前、后做智能測試對比,發現手術前、后的智商並無明顯區別(見圖4.40)。接受手術麻醉后的小兒,記憶力正常,學習成績並不降,所以家長對麻醉會影響小兒智力的顧慮是不必要的。那麼「麻」還是「不麻」呢? 先不說麻醉是否會對孩子的智力產生影響,首先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當一個孩子進入手術室的時候,他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圍著他的是一群戴著口罩帽子只露出雙眼的醫生、護士,打針的疼痛,手術室內各種儀器設備的噪音,房頂上巨大的無影燈,外科醫生手術操作時發出的聲音…即便是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置身於其間,也會難以控制地緊張,更何況是小兒呢(見圖4.41)。 隨著醫療向更安全、更舒適、更人性化方面的發展,原先無需麻醉的一些手術、檢查都在麻醉的狀態下舒適地完成,如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無痛人流等;而有些本身是「局麻」就可以完成的手術考慮到病人的情緒,術中都會給予充分的鎮靜,使他們完全「熟睡」:那麼作為家長,你是接受讓孩子在驚恐的心情下完成手術,還是在完全熟睡、無知覺的狀態下完成手術呢?當然,前一種狀況的前提是:孩子確實能夠配合手術。而在現實中,很多種手術如小兒腺樣體摘除、闌尾炎切除、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正術等,都是不能在局麻下完成的,家長不得不被動選擇全身麻醉。為什麼手術后反應變慢了? 許多家長又會說,「那為什麼我家孩子從手術室回來后,會有一段時間反應比較慢呢?」其實,這並不是麻醉藥物對智力的影響,而是與麻醉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消除相關。麻醉藥物的作用位點在大腦,它主要通過血流將藥物帶向大腦,當然,麻醉藥物沒有定嚮導航系統,在流向大腦的同時,它還會流經其他組織、器官。而這其中就有脂肪和肌肉組織,在那裡,麻醉藥物進、出都比較慢。當手術結束時,停用了麻醉藥物,大腦及血流中的藥物會迅速經肝臟,腎臟代謝排出,患兒逐漸清醒。但貯存於脂肪、肌肉等組織的麻醉藥物在術后還在緩慢地向血液中釋放,所以,所有全身麻醉的病人在手術結束麻醉清醒后仍然要求被繼續觀察30-60分鐘,以避免產生呼吸、循環問題。因此,當患兒被送回病房后,他們的血液中仍殘留一定的麻醉劑,這就使得他們表現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等。該現象是麻醉藥物的正常代謝過程,無需多慮。如果家長仔細詢問周圍相同經歷的人就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最多只持續數小時或1天.因為目前所用的麻醉藥物雖然已經是作用時間極短的藥物了,而真正完全排出體內則往往需要24-48小時。 可能有人說:「某某孩子是因為手術麻醉而變傻的。」對這種情況要作具體分析。剛才說了,人的腦細胞活動是和氧氣緊密相關的,在麻醉或手術中,往往由於病人嘔吐、舌後墜堵塞呼吸道、喉痙攣導致窒息等都會使病人突然發生腦缺氧此外,術中心跳驟停、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也會發生腦缺氧,如果不及時搶救,就會引起不良後果。這些都是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使用麻醉藥物引起的。飽食后的患兒容易因嘔吐誤吸而發生呼吸道堵塞,引起腦缺氧,因此患兒術前的禁食水時間一定得按照麻醉科醫生的要求執行。當然,麻醉藥作為一種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麻醉醫生認真選擇適應證,掌握好藥物劑量,揚長避短,安全使用,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信,那就是藥物本身是不會影響小兒智力的。 對於成年人,因為智力已經發育成熟則更不會存在這方面問題。但經常也有人會問:「麻醉之後,我的記憶力減退了,怎麼回事。」其實,根據前面解釋的智力的含義,記憶力也是智力的一個因素。毋庸諱言,現在所用麻醉藥物中的鎮靜催眠葯會對記憶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暫的,它主要具有使人產生「順行性遺忘」的作用,也就是用藥後到藥物作用消退這一時間段中的記憶是缺失的,而當藥物代謝完畢后,這種作用也就消失了。因此,從長期來看,麻醉藥物並不影響記憶力。 對於實施手術的老年人來說,個別病人在全身麻醉之後的確會出現短暫的認知功能障礙、記憶障礙等,而這些也都是可恢復的。一次,朋友70歲的媽媽因骨關節炎做膝關節置換術。老人家因為害怕,不願意做硬膜外麻醉,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半麻」,她說:「你就讓我什麼都不知道就好了。」根據她的身體狀況,按她老人家的意願,麻醉醫生給她實施了全身麻醉,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清醒後進回了病房。到了半夜,朋友打電話來了,說:「我媽現在胡言亂語呢,是不是麻醉還沒有清醒呀?我又問了值班醫生,她的生命體征情況一切都好。」我結合病人所用的麻醉藥物及代謝時間,斷定她出現的是術后的認知功能障礙,因此,就告訴她:密切觀察,估計第二天下午就會好的。結果,到了第三天早上,老人就可以正常和家人、朋友交流了。出院后再到她家去時,老人生活什麼的,一切和術前沒有區別。當然,極個別的老人,認知障礙可能會持續1-2個月或更長時間。而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確定,還要排除麻醉藥物殘留作用,以及是否發生了功能部位細小的腦梗死等其他因素。至於出現的原因,醫學界至今沒有定論。但是,可以放心的是,這種現象確實是可逆的,也是可以恢復的。 人體是多麼複雜的一台「機器」呀,現代醫學也只是揭開了這台「機器」的一些皮毛,更別說是涉及意識、知覺等這類涵蓋精神領域的研究了。至今,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但就目前而言,可以這樣說一次成功完善的全身麻醉對人們的智力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的!作者:鄭宏 來源《帶你走進麻醉的世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