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我們面對熟悉的問題能迎刃而解,陌生的問題卻無從下手。原因是什麼?其實是大腦對熟悉問題有已存在的解決結構,而對陌生問題,需要抽絲剝繭重新建立。結構化思維帶你快刀斬亂麻,只需四步,建立清晰結構,完美解決未知問題。正值Outing季節,大家都喜歡出去旅行,自由行是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而如何制定旅行計劃,讓你在異國他鄉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很多人卻犯了難。去哪裡?什麼時候出發?選擇什麼路線?住在哪裡?要帶哪些物品..……這似乎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分享一個我的方法,通過一個結構圖把旅行中的方方面面都羅列出來,這樣是不是就有頭緒了。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先定下了一個目標,然後一步一步拆解,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最後各個擊破。這其實是應用了一種叫結構化思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什麼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並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高效地開展,取得高績效。(引自百度百科)理解起來還是有點複雜,我認為的結構化思維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個複雜問題時,通過一些方法將這個複雜晦澀的問題拆解成一個個簡單清晰的小問題,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我們的大腦更擅長處理簡單有規律的信息。正如下圖,左邊的信息紛亂如麻,經過結構化思維,就建立起了清晰的層級,大腦的處理速度自然更快。讓思維結構化的方法有哪些?面對難題時,把你的思維結構化,然後拆解這個難題,最後完美解決。但是如何才能讓思維結構化?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給出了兩種方法。方法一:自上而下找結構當我們面對一些熟悉的領域或者習得了一些「套路」,腦子裡就會冒出一些結構框架,這時我們只要順著這些框架往下分解就很容易得到一套完整的結構圖,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制定出遊計劃。因為經常組織團隊活動,我已經有了一定的結構積累,所以我可以很快地想到從「吃、住、玩、行」這幾個方面向下拆解擴展,再進行適當地查漏補缺就完成了整個結構圖。方法二:自下而上找結構個人的知識體系總是有限,更多時候,讓我們傷腦筋的問題來自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例如我們設計師每天在解決的各種問題。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毫無頭緒時,怎麼去建立出一個清晰完整的結構?從哪裡突破?這時就需要用到自下而上找結構的方法,個人認為這也是結構化思維最具價值的地方。當你不清楚可以用什麼框架的時候,以下四個步驟讓思維結構逐漸清晰。第一步:信息歸類第二步,信息分組第三步,結構提煉第四步,完善結構下面以實際設計工作為例,看看如何按照這四個步驟自下而上找到結構。我目前負責猛獁項目的交互設計,該項目是網易數據科學中心研發的一站式大數據開發計算平台,面向企業用戶,讓企業可以集中管理和清洗數據,挖掘數據價值。簡單地說,就是一款數據管理和清洗的B端產品。研發初期,一直快馬加鞭地進行功能開發,有了雛形之後開始結合用戶的使用反饋和可用性測試結果,對產品進行了一次用戶體驗優化大改版。根據收集到的用戶反饋和可用性測試結果,我們對問題進行初步篩選歸納后得到如下的列表:接下來,就開始嘗試用四個步驟找出這些問題的改進方案。第一步:信息歸類仔細閱讀問題,進一步分析,把有關聯的問題用線連接。例如:問題2和問題4都在說功能不容易發現的問題,所以把它們連接在一起。以此類推,最後得到下面的信息連線圖。第二步:信息分組根據連線的情況,迅速地就能整理出4個問題大類,如下圖所示:第三步:提煉結構在連線過程中,對各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思考,組A是任務場景沒有做區分的問題,組B是功能可發現性問題,組C是提示、引導的問題,組D是操作的用法和用戶想的不太一樣。進一步組織語言,用更書面的表達方式就提煉出了下圖中的這些結構。第四步:完善結構現在我們已經從前面幾個步驟中得到了一個大的框架,如下圖所示:但這些框架還是不夠細,所以還要進一步分解。有了大框架後分解就容易多了,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方法一,自上而下順著這些框架往下擴展。下面以組C為例,對結構進行擴展。反覆斟酌組C中的問題,可以發現,第8條的問題發生在操作前,而其餘3條都發生在操作后,因此這裡的反饋不足可以分成操作前和操作后兩大類。除此以外呢,聯想到操作中會不會也需要反饋?遍歷了整個平台的功能后,發現上傳項目包時沒有上傳中的提示。且在這個功能中,還發現上傳后成功或失敗提示都不易被發現,順著這個思路發現了更多可優化的點。補充后的結構圖如下:至此,問題的結構清晰了,針對具體問題的改進方案也就應運而生:操作前:提供引導優化前,當滑鼠移觸到節點組件時只有手型指針,點擊后沒有動畫提示,致使相當重要的功能用戶不知道如何用。大多數用戶以為點擊就算觸發,還有的認為是圖例。優化后,滑鼠移觸節點組件高亮,點擊后還增加了觸發的動效,讓用戶意識到這裡的組件是可以拖拽的,引導其繼續操作。操作中:提供貼心反饋優化前,用戶點擊上傳項目包后,沒有任何反饋,用戶不知道當前狀態。優化后,點擊上傳按鈕,會幫用戶定位到項目包生成的位置,且在名稱右側有個loading的動畫。操作后:明確告知操作結果(1)上傳反饋優化前,上傳成功和上傳失敗也有反饋,但是比較輕量,2s消失。項目包的上傳在實際操作中時間會比較長,用戶的注意力早就分散到別的任務中去了,因此這種提示方式顯然無法引起用戶的感知。優化后,提示方式改成彈窗提示,且在上傳失敗的提示彈窗中可以直接重新上傳或者選擇新的項目包來覆蓋,用戶無需折回原先的入口。(2)運行結果優化前,運行結果用了純圖標區分各種結果,由於不是約定俗成的圖標,用戶無法知道確切的含義。優化后,把圖標簡化,且配上文字說明,含義更準確,更易理解。(3)節點狀態優化前,節點的狀態一眼掃過去,區分度很弱,用戶要進行線上調度這樣的操作,是需要謹慎確認的,這樣的區分度增加了用戶核驗的工作量。優化后,對比加強,且加了一個開關操作,開啟表示上調度狀態,關閉表示取消調度狀態,對狀態區分起到了輔助作用。(4)操作提示優化前,操作提示較小,停留時間較短。優化后,加大了提示的面積,視覺上用了明度更高的顏色,且加長了停留時間,增加了淡出的動畫,提升了用戶體驗。結構化思維能給設計師帶來什麼?通過以上實踐,確實從結構化思維中受益頗多。若設計師能在工作中利用好結構化思維,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經結構化思維提煉得出的設計方案思路清晰,經得起推敲思考方式系統化了,就能更全面地考慮問題。並且給出的設計方案層次清晰,讓人一目了然。其次,和項目內其他成員的溝通可以更順暢一個能把事事都抽取成結構來表述的人必定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思維清晰了,也能讓他人更準確地理解表達的內容。最後,有助於設計領域知識體系的構建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沒有結構化思維,信息只能孤立存在。俗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使用結構化思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每當接觸到碎片信息的時候,把其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不斷壯大它。工作年限越長的設計師,越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他自成一體的知識體系,便於應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參考資料1、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M].南海出版公司,2010:34-45.2、結構化思維應該如何訓練.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261153、為什麼你總是有口難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I5NTI5OQ==&mid=401858436&idx=1&sn=f274e474e16a9af189994c471f37e937&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作者:陳珂,網易猛獁交互設計師,致力B端產品的設計5年有餘。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楊添琴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