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作者簡介:馬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院、講師。英國法學博士論文答辯(Viva),是博士生在遞交畢業論文后要闖過的最後一關。我從遞交論文到答辯,中間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準備,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在這裡分享一些經歷和心得,讓同學們對國外的論文答辯有所了解和感受。答辯前要準備的主要是答辯內容、答辯技巧和答辯心理。在準備答辯內容的過程中,我提供查閱網路、請教已經答辯的同學以及諮詢導師等方式,整理了一份「問題集」,涵蓋了大部分答辯老師通常提問的問題和用語,比如:論文的主題是什麼?What is thesis about?/What's the thrust of the thesis?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What's your incentive/personal motivation?/What's the value/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論文有何創新?對現階段此課題的研究有何貢獻?What is limitation of your thesis?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為何採用這些方法?What are you methodology and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your methodologies?你的文獻綜述里,最重要的作者是誰,為什麼?In your literature review,who's the key authors and why?對於答辯這場考試來說,這些一般性的問題(General questions)幾乎是必問的送分題,值得做好充足的準備。除此之外,由於四百頁的論文涵蓋了太多細枝末節的問題,憑記住很難一下子定位到某個具體內容,我就在每章開頭的空白處畫了思維導圖以幫助記憶。學校為臨近畢業的博士生組織了每周一次的答辯輔導課,由兩位英文專業的老師對我們進行語言及答辯技巧上有針對性的輔導。課前,大家通過郵件提交自己的論文摘要(Thesis Abstract)再由老師分發給所有學生先行了解。課堂上,老師先進行語言方面的講解,比如答辯常用的辭彙和句子,緩解緊張時使用的句型糾正經常讀錯的發音等等。如:你可不可以重複一遍問題?I beg your pardon,could you please repeat your question?而後,每個人都有機會闡述自己的論文,並接受在座所有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博士生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和專業的不同,加上法科學生愛好辯論,課堂上的問答環節精彩紛呈。模擬答辯的問答環節會反覆訓練多次,目的是讓學生以最簡潔精確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答辯前,心理上的準備也不容忽視。幾年的時間磨礪出一篇厚厚的論文,交上去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而是新的考驗的開始。長時間的放鬆或許會讓自己對遞交時所具備的、對論文的整體把握度有所下降。通常遞交后導師會迅速聯繫外審(external examiner),敲定答辯時間。視外審的安排,答辯時間通常會在一到兩個月之間,足夠看完整篇論文(不超過十萬詞英文),又不至於拖延太久而致論文印象生疏,或影響學生的畢業計劃。雖然不能與外審接觸,但最好藉助萬能的網路,事先了解下他的學術研究情況和主要學術觀點。我著重閱讀了外審所著與我論文相關的三篇文章,後來證明了這對答辯非常有幫助。另外,一些突發的插曲也可能會造成答辯前的心理波動。比如說,我的外審導師的狗突發絕症,致使他心情低落,並一度想延後答辯時間。對於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我們只能接受並以最好的狀態去面對。經過了兩個月的準備,博士生涯的關鍵一刻終於到來。我在學校答辯會議室外的走廊靜候答辯組入場。答辯組由三人組成:校外評審(external examiner)、校內評審(internal examiner)和主席(president)。導師(supervisor)可旁觀但不能發言。走進會議室,和幾位教授一 一致意后,我坐到了他們正對面,中間只隔著一張桌子,逼仄的空間使我不由得注意到外審手裡那本厚厚的論文,夾滿了彩色的小標籤,像一面面小旗幟在我眼前晃動。我不由得想起我論文中提到的一個法律原則——紅旗標準:當事實像一面紅旗在面前飄動時,當事人不能裝作視而不見而不盡到注意義務。而我面前的這些小旗幟使我無法忽略一個事實:外審導師非常仔細地閱讀了整本論文。博士生中廣為流傳的說法——外審導師通常只閱讀論文的開頭(introduction)和結尾(conclusion)部分——看來不適用於我今天面對的這位教授。他翻開論文後,我更是有些吃驚,裡面已經作了許多手寫的標註。今天這場戰役,註定要艱難一些了。答辯主席先宣讀了答辯規則,並讓我先簡單介紹下自己的論文。這如同一個熱身,我將自己的論文背景、選題、意義等闡述了幾分鐘。但外審並沒有抬頭,也似乎沒有在認真聽,而是不停地嘩嘩地翻著論文,讓人有些心慌意亂,尤其看見幾乎玫瑰餓頁面上都有標註,更加劇了這種緊張感。我說完后外審抬起頭,專心注視著我,開始了語速極快的發問,現實一些一般性的問題,比如「為何選取這幾個國家做比較研究?」,「採用了哪幾種研究方法?」等等。這些事早有充分準備的問題,可以較為自如地回答。後面的問題開始逐漸加檔,比如:「針對你的研究課題,如果讓你對相關立法提出五大指導性原則作為建設,它們分別是什麼?」現在仔細回想一下,這是一種非常靈活的提問方式,是「論文的主題」、「論文的框架結構」和「論文的創新之處」三道一般性問題相結合的變形版。回答時可以圍繞論文主題,將創新之處總結成按照框架結構編排的五大原則,並結合現狀提出自己的觀點。再往後,外審開始一頁頁翻著論文,針對論文某頁的幾句話甚至幾個詞提出非常細化的問題,要麼是闡明某詞的涵義,要麼是句子的邏輯,要麼是引用文獻是否是一手資料,甚至於腳註里的內容,均有所涉及。提問的廣度也逐漸拓展,一直探尋到我所熟悉知識的邊界並開始感到有些吃力為止。論文中的錯誤或者學術觀點與他有分歧之處,他也一 一指出。由於之前我仔細閱讀過他的相關論文,我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並及時做出回應,他對此明顯很滿意。外審一共提問了大約40+問題,而後內審補充問了三個一般性的問題,答辯算是結束了。很感謝答辯主席,這期間他一直在飛速做著筆記,把大部分提問內容都記錄了下來,成為我回顧答辯過程以及修改論文的寶貴資料。我走出會議室,在走廊里等待答辯組開會討論結果。等待的時間似乎凝滯,在記憶里完全沒有了長或短的概念。回到會議室時,每個人都帶著笑容與我握手祝賀,而我並沒有預想的激動,只覺得心像一張皺皺的紙,慢慢地平展開來。漫長的博士研究,要通過短短几個小時的答辯來檢驗,確實是一個十分殘酷的過程。但是我很慶幸沒有在準備和進行答辯的過程中,因為僥倖心理作祟而尋求各種捷徑,真正地身臨其中、認真面對才是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徑。(本文來源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所學報》16年第1期 原作者:馬曉)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學術大爆炸公眾號ID:academicbang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