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立訊精密是大陸連接器製造業龍頭。美律是台灣電聲原件大廠。分析一下立訊精密的業務發展。長期發展的製造業企業,和之前文章提到的大華股份頗為類似。消費性電子:手機等連接器。以上屬於消費性電子的範疇。立訊精密屬於【蘋果概念股】,最早通過給富士康提供電腦連接線起家,通過一連串的併購,進入了蘋果核心產業鏈,市值也擴大數倍。其中為蘋果供應lighting線份額已從20%提升到40%以上。2014年和2015年,在蘋果手機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扣非凈利潤分別實現109%和67.7%的同比增速。再度研究立訊的財報。2013年的中報顯示,第一大客戶是富士康;第三大和第四大客戶:聯想、廣達,均是做電腦(筆記本為主)的電腦組裝。也就是說,立訊精密的定位是產業鏈上游,負責給組裝製造企業供貨。這也類似於達方:專門生產筆記本電腦鍵盤的企業,也是給包括惠普、戴爾、聯想等筆電企業貼牌製作鍵盤。2014年中報顯示,蘋果進入第一大客戶,而其他的格局基本沒有變化。也就是說,主業連接器並無變化之外,新進了【蘋果供應鏈】。在其資本運作中,比較重點的用紅圈畫出。成立香港立訊,後面還會繼續提到;2012年設立全資子公司:東莞立訊。收購崑山聯滔。這個收購非常重要。實際上,正是持續不斷最終收購了包括少數股東股權在內,立訊終於將聯滔納入麾下,正是聯滔,打開了【蘋果供應鏈】的大門。至於收購深圳科爾通和福建源光電裝,是服務於汽車電子。在其經營分析之中可以看出,並沒有較高的產出和利潤。也就是說:收購之後迄今為止沒有太大的回報。雖然隱藏了客戶名稱,但應該基本斷定是蘋果。而其對蘋果的依賴度從2014年的11%上升到2015年的22%。2016年,蘋果手機在的年度出貨量首次下滑,減少23%,被本地品牌Oppo、華為和Vivo等趕超。目前,蘋果在的市場份額僅有9.6%,創兩年來最低。而面對新手機廠商的競爭,三星(Samsung)的處境則更加糟糕,被徹底擠出了前五名(排在小米之後)。【參考之前的文章】立訊2016年二季度凈利潤環比持平,同比甚至下跌。相對應的背景,是2016年5月份,蘋果手機在華市場份額跌至第5名。這也就不難解釋蘋果銷量一旦不足,立訊的凈利潤隨之出現下降。靚點來了:境外全資子公司香港立訊精密有限公司,參與認購台灣美律實業。這事情已經黃了。立訊旗下立訊精密擬持有台廠美律實業25.4%股權,成為最大股東並獲經營權。(台灣)經濟部投審會表示,考量美律是國內微電聲產業的龍頭,立訊收購股權將成為最大股東,且取得現行董事席次7席中的3席,扣除2席獨立董事後,將取得美律經營權,可能對國內產業有不利影響,因此予以駁回。【2016年6月30日】美律實業的業務分析美律實業成立於1975年,創立至今持續深耕於電聲技術領域,是全球著名的電聲領導廠商,兩度獲得富比士(Forbes)雜誌,評選亞太地區營收十億美元以下的最佳200家企業之一。營業收入(2015年)中:揚聲器系列32.01%、免持聽筒系列28.39%、娛樂性產品系列26.79%、其他12.81%。從營業收入&每股盈餘來說,美律實業亦表現出色。市盈率≈10倍。可以說,立訊入股美律,實在話,值!以蘋果為例,為了讓下一代機種中的手機揚聲器達到立體聲效果,收音器在播放聲音時會立即轉換成喇叭功能,防水功能也進一步加強,但提升功能勢必埋入新的零組件,在手機空間有限的前提下,微型化技術不可或缺。而美律的技術水準也是業內領先,因此搭上【蘋果供應鏈】的順風車十分可期。既然入股美律黃了,那就放手大陸業務。好像學的是聯發科?美律希望透過與立訊的合作,使目前毛利與獲利能力低的手機用小耳機之市佔率能夠上升,目前小耳機在美律總產品營收上僅佔1%。這將能達到瓜分瑞聲科技(AAC)(港股)在美系客戶手機(蘋果)揚聲器供貨比重之效果,立訊與美律計劃擴增蘇州美特產能,先前的5條產線今年將倍增到3倍以上。當然,美律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保留。美律大陸蘇州廠以高階自動化產線為主,深圳廠會生產所有產品線,惠州廠及美律泰國廠以低毛利產品為主。而美律同樣是華為、小米的供貨商,這部分涉及到高階產品。因此,立訊和美律的合作關係,還要進一步加強,才能逐漸佔據更廣闊的市場。製造這是最核心的話題。華為手機的組件生產商:手機電池製造商:欣旺達。顯示器的生產商:京東方已經納入蘋果供應鏈。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攝像頭、內存等,均不是國產。這也是國產製造業奮起直追的方面。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