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原標題:東方有片海,海風吹過了五千年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事實證明,經常培養忠勇果敢之精神,研究積極進取之戰術,決定斷然不動之國策,才是伸張國威之根源,維護和平之基礎。從1840年開始,我們經歷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動蕩,承受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的打擊,也飽嘗了"數千年未有之麻木愚昧"的惡果。當此強國之際,站在這個被稱為「海洋世紀」的舞台上,面對著曾經飽嘗光榮和屈辱、盡染偉大與荒謬的海洋,我們更應該明白:統一大業已經不僅僅在於收復台灣那麼簡單了,而是和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海上危機"密切聯繫在了一起。我們所面臨的海洋困局,也絕不可能通過一兩次戰役就能徹底解決。如何喚醒國人的海洋意識、培養國人的海洋思維,如何對海洋進行有效開發、有效管理,如何才能實現四海一統、長治久安,這一系列問題至少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前仆後繼,反覆的拼殺與較量。一百多年前,我們國勢頹廢、民風腐敗;一百多年後,我們收拾海洋、整裝待發。(一)海軍是什麼?當我提筆寫下這個題目之後,內心真的很複雜。我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從何說起,腦海里只浮現出了俄國彼得大帝的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如果只有陸軍,相當於只有一隻手;只有擁有海軍,才算是雙臂齊全。"的確,從1840年開始,海洋作為我天朝上國阻止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防衛意義,轉而成為西方列強縱橫馳騁的大通道和爭雄逐鹿的競技場。從這一刻開始,或許更早,的海洋再也沒有平靜過。時至今日,危機依然從海上而來。所謂的"島鏈","C形包圍圈","海權爭議"等等,早已是甚囂塵上。也許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遭受的屈辱。從1894年甲午海戰慘敗到1974年西沙海戰完勝,海軍的近現代化之路在血與火的淬鍊中,走過了整整近百年的時間。當初的戰場或許早已不在,奮發的英雄一定不會走遠。眼下反思甲午戰爭的文章汗牛充棟,以此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有說敗於腐朽制度的,有說敗於武器裝備的,還有說敗於戰略戰術的,諸如此類。誠然這些都是失敗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甲午戰爭,我認為敗在了"精神信仰"上。先說腐朽制度。記得甲午戰爭結束之後,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大清定國公載澤說過這樣一段話:「乃人才濟濟之地,並不缺人才,但貴國乃專制之地,不論天才、地才,一遇專制俱為奴才!這就是我們戰勝你們的原因!」這點毋庸置疑,大清王朝的腐朽專制貫穿了整個近代史。可是轉念一想,日本不也是"軍國主義"專制嗎?名為君主立憲,實際上確立了天皇至高無尚的權威。由此可見,制度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隱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再說武器裝備。北洋海軍從1888年正式建軍以後,便再也沒有增添任何艦隻,裝備不斷老化,而日本卻抓住機會,舉全國之力打造海軍。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提前完成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擁有32艘軍艦、24艘魚雷艇,總排水量72000噸,實力超過了北洋海軍。但這也只能勉強解釋黃海海戰中日雙方五比零的原因,而無法解釋整個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朝陸軍從朝鮮一直敗退到了遼東,海軍經黃海一戰後,龜縮在山東半島再也不敢出海作戰,將制海權拱手相讓。就武器裝備而言,我認為雙方各有優勢。北洋艦隊以重炮重甲為主,機動性不強但是威力大,射程遠。日本艦隊以輕裝甲速射炮為主,機動性很強但是威力小,射程短。據史料記載,也是北洋艦隊率先開炮。如果北洋艦隊官兵平時勤於訓練,定遠、鎮遠兩艦總共八門305毫米口徑的巨炮,只要有一發炮彈命中,那麼完全有可能在海戰之初就重創日本艦隊。即使其他戰役全部失敗,按照武器裝備來說,在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旅順軍港、在巨炮林立的威海衛軍港,怎麼著也得打一場勝仗。結果從1894年7月25日開戰,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清朝陸軍一敗再敗、各級將領一跑再跑,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再說戰略戰術。從戰略上來講,日本從明治維新伊始便將作為攻擊對象,確立了"開拓萬裏海疆,布國威於四方"的擴張戰略,並且為了順利實現這一戰略,不遺餘力地建設完善的近代化政治體制與資本主義工業化體系以及海軍人才教育培養制度。戰前就派遣了大量情報人員進入。從戰術上來講,黃海海戰中,日本方面採取了"狼群捕食"的戰術,集中優勢軍艦快速機動,全力殲滅北洋艦隊老弱之兵。在登陸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戰役中,日本果斷實施"陸海夾擊",大縱深迂迴,快速將清朝守軍分割包圍,最終全部殲滅。客觀來講,這些戰略戰術的靈活運用對戰爭起到了直接性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先進戰略戰術的產生往往伴隨著思想上的解放和精神上的充實以及信仰上的堅定。拿破崙說過,劍總是臣服於精神。造就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也不在於製造槍炮,而在於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而清朝所造就的信仰是什麼呢?是堅定的"奴才"和堅定的"服從"!用數以萬計漢族士人和百姓的頭顱與鮮血來樹立權威。在這種精神狀態和信仰上所建立起來的軍隊,怎麼可能打勝仗?哪怕就是裝備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也免不了挨打。之前常聽人說,落後就要挨打。難道落後僅僅指的是科學技術的落後、武器裝備的落後?亦或是GDP這些數字的落後?真正落後的,是人的思想、精神和信仰!時間進入到1974年,西沙海戰爆發,這是新成立以來的首次對外海戰,也是深刻影響南海局勢的一戰。面對擁有美式軍艦的越南部隊,在武器裝備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我軍毫不懼敵、奮力還擊,最終完勝越南海軍,使其至今不敢越雷池一步。甲午海戰我們敗了,敗在"精神信仰"上;西沙海戰我們勝了,勝在"精神信仰"上。由毛澤東思想裝備起來的人民海軍,早已不是那個可以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了。"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全軍上下,乃至全國上下,都充滿著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邁氣概。毛主席的那句"看來,不打一仗,不足以維護的海洋權益",到現在聽來還是那麼讓人熱血昂揚、心潮澎湃。(二)我們為什麼要來當海軍記得《戰狼》里有這樣一句話:"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想過這個同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來當兵來當海軍呢?是偶然間的邂逅,還是一直以來的熱血與衝動?也許你我都明白,這個選擇既賺不了什麼大錢,也不能時時陪伴在家人身邊,而且還經常聯繫不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大腦永遠保持二十四小時開機,只要一聲令下,我們便風雨兼程、不顧一切了。這個選擇我們堅持了數年、十數年,到現在依然在堅持。我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酸楚與欣慰,自豪和感嘆吧。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到軍營,也會有很多人離開軍營。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經年累月的疲憊與彷徨,面朝大海的起伏和希望,縱橫萬裏海疆的熱血與輝煌,這就是他們的青春歲月。在這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海軍";在這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叫做"縱橫海洋";在這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叫做"守衛海疆"。也許在這個時代,一談到理想,一說起信仰,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呵呵"。最後連講的人自己也滿臉通紅、不好意思。誠然,大部分人對於金錢和權謀的崇拜,已經遠遠超越了對正義與道德的追求。可世界上畢竟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不盤算個人的生死榮辱,更不會以此作為進退攻守的依據。國家要強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價。我們當初聚集在一桿大旗之下,難道是為了高官厚祿?難道是為了發家致富?空談堅守,大說情懷,我們做不來;熙熙攘攘,為名為利,我們也做不來。誰都不是聖人,我們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也有人之常情。我們也希望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較高的待遇。我們當然明白自己選擇不會大富大貴,也清楚這樣的選擇不會擁有顯赫的地位,可真正的勇者,不是無所畏懼、一往無前,而是明知畏懼,依然向前!祖國需要,我們理所當然,義無反顧。《人民的名義》里說,戰爭年代背炸藥包是共產黨人的特權,而我們的特權,就是堅守海疆的第一線!(三)做一名海軍戰士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問我:"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回答他:"做一名海軍戰士。"另一個朋友問我:"怎樣對付生活?"我仍舊回答他:"做一名海軍戰士。「這個時代,是需要海軍戰士的。我們擁有著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就有6700多座。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國家海洋和海外利益飛速發展,因海權而產生的鬥爭卻從未停歇。海軍戰士的武器也不全都是槍炮、軍艦、導彈和轟炸機,還有知識、精神、意志、思維和信仰,也不一定非要每個人都持槍上戰場,卻能更有把握的致敵人於死命。前面說過,造就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製造槍炮,而在於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那麼海軍戰士的信仰是什麼呢?我認為在「致遠」與「定遠」。所謂致遠,有兩層含義;一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精神上的準備與目標上的確立;二是要走得更遠,就要獲得足夠的海上戰略安全空間,將戰爭擋在國門之外,是現實的需要與發展的必然。所謂定遠,也有兩層含義:一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魄力,要有平定四方,使遠人來服的霸氣;二是要保障海上生命線的實時安全與通暢,任誰也無法撼動!「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死戰,這既是天命所歸,也是職責所在。一個害怕戰爭的民族沒有未來,一個只憑血氣之勇、以為戰爭就是軍事上的對抗與戰場上的廝殺,而不知與時俱進,更加沒有未來。新時期下的戰爭,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界定,正在以各種形式跨界到各個領域,最終又彙集於精神信仰的較量。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名海軍戰士,只要他有決心。當你羨慕我的團隊之前,請回憶我曾經有過的無助;當你嫉妒我的鋒芒之前,請想想我所經歷的痛苦;當你渴求我的強大之前,請看看我一直在走的路。這裡是海軍,在路上,我們結伴同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