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印度女子無論是在影視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印度人。印度人看多了,腦子裡自然而然冒出一個問題:南亞國家的印度人,為何看起來更像阿拉伯人和西方人,比如歐洲人:皮膚黑黑的,體毛似乎也多了一點。印度總理莫迪這要從印度的歷史說起。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以哈拉巴文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但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開始衰落,位於中亞的古老民族雅利安人盯上了印度這片肥沃的土地,印度從此厄運不斷。雅利安人一詞源於梵語,意思是光榮的人、可敬的人、高尚的人。事實不是這樣。雅利安人是較為落後的種族,只不過他們身材高大,加上有戰車和馬匹,在軍事上顯得比較強大,他們的入侵,摧毀了古印度人創造的城市文明。雅利安人統治印度時期,有一些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通婚,為阻止這種傾向,以維護統治種族的純潔性,雅利安人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印度土著的地位可想而知。達薩人雅利安人把當時的印度人稱為「達薩人」,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敵人」。據《梨俱吠陀》記載,達薩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鼻樑塌陷,說著邪惡的語言。最令他們鄙視的是,他們從來不進行高尚的祭祀活動。雅利安人很快佔領了印度河上游的大片流域。印度土著一部分被屠殺,一部分被驅逐出境,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成了奴隸。有一種說法,當時被驅逐的印度土著,背井離鄉,離開了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印度河流域,進入了境內,三星堆文明就是這部分印度人進入后創造的。雅利安人先後統治印度長達2000年左右,對印度的影響極為深遠。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到前200年期間,波斯人以及希臘的馬其頓人先後入侵印度。公元前600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區。公元前516年,大流士再次遠征,吞併了犍陀羅和印度河流域,這兩塊領土後來分別成為波斯帝國的第七個行省和第二十個行省,每年都要向波斯帝國進貢。不管怎麼說,波斯人和雅利安人好歹還算是本家,再後面出現的這位主,可就比他們兇狠多了。大流士之後,古代歐洲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也將眼睛盯上了南亞的印度。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大帝繼承了父親腓力的王位,亞歷山大大帝登基不久,就開始東征,最遠的地方就是印度。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的父親獨創了一種戰陣——馬其頓方陣:士兵們手持長約六米、重約八公斤的薩里沙長矛,排成很長的橫隊,方陣最前面4至6排士兵的矛頭對準前方,後面的各排士兵把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使長矛傾斜。整個方陣常常以非常堅固密集的隊形跑步向前推進,在依靠拼刺刀的冷兵器時代,其威力可想而知。不過,亞歷山大在恆河流域還是遇到了真正的對手——摩揭陀王國,亞歷山大變得壓力山大。寶萊塢女星——瑪杜麗·迪克西特摩揭陀王國可不是那麼好欺負的,這是古印度一個不可小覷的王國,具體位置大概在今天印度的比哈爾邦的中南部。對佛教有研究的人知道,佛陀的一生多半生活中在摩揭陀,這裡也是印度的重要佛教聖地之一。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之摩揭陀王國的兵力十分了得,有步兵20萬,騎兵2萬,戰車2000乘,戰象4000餘。摩揭陀王國如此強大的軍力,讓目中無人的亞歷山大也感到了真正的壓力。這還不是主要的。勞師遠征,馬其頓士兵被濕熱的氣候弄得水土不服,很多士兵疾病纏身。加上他們思鄉心切,產生了了濃重的厭戰情緒,士兵們根本不知道他們這位好戰的國王究竟要打到哪裡才會停下腳步。也許,亞歷山大大帝也累了。他終於終止了征服印度的計劃,公元前325年,率軍隊沿印度河南下,然後,兵分兩路回到巴比倫。兩年後,一代戰神亞歷山大大帝這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亞歷山大大帝撤出印度,給了被稱為月護王的旃陀羅笈多一個機會,他推翻了摩揭陀的難陀王室,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並在阿育王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完成了對羯陵伽的征服。這時候,除了印度南端的極少數小國外,整個印度在形式上基本上統一在孔雀王朝的政權之下。可以說,孔雀王朝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本土政權。但是,這個本土需要打上一個引號,因為,外族入侵的歷史是明擺著的,孔雀王朝是不是原先的雅利安人的後代創造的,還很難說。公元前232年,阿育王離世,孔雀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統治力明顯下降,不僅內部鬧地方割據,很多外族也開始虎視眈眈。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原來居住在伊犁河谷一帶的塞人,在西印度建立了N個公國。大月氏人就是在匈奴壓力下從境內西遷走的,卻成為印度最成功的侵入者,在印度的北部建立起強大的貴霜帝國。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貴霜帝國,它和羅馬帝國、安息、漢朝一起,被列舉為四大帝國。事實上,貴霜帝國時代創造了影響深遠的大乘佛教和犍陀羅藝術。 貴霜帝國的強盛也沒有能延續太久。後來,大約500年後,貴霜帝國分裂為多股政治力量。取而代之的是笈多王朝。這是孔雀王朝之後,印度的一個比較強大的王朝,也被認為是本土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好景不長。印度人似乎註定了要遭受各種外族的侵略蹂躪。從中亞侵入印度的嚈噠人(匈奴人)重創笈多王朝。公元7世紀中葉開始,穆斯林又來了。阿拉伯人在公元八世紀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 到了公元11世紀,伊斯蘭教對印度也十分感興趣。伽色尼王朝的蘇丹馬茂德先後入侵印度至少12次。德里蘇丹國就是由來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權。先後有5個王朝在德里進行過統治。德里蘇丹國瓦解后,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現。1526年,蒙古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巴卑爾佔領了德里,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繼而在1527年擊敗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滅了阿富汗人的殘存力量。由巴卑爾建立的政權被稱為莫卧兒帝國,意思就是蒙古人的帝國。 莫卧兒帝國的疆域幾乎囊括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包括中亞的阿富汗等地。莫卧兒帝國的官方語言雖然是波斯語,但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有著察合台汗國貴族血統的蒙古人。再後來歐洲列強入侵,印度人的境遇更慘。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據點,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建立葡屬印度。法國人建立了法屬印度。 英國人更是不甘寂寞,他們雖然是最晚來的,但得到的便宜可不小。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主要是英國人和法國人。英國人最終取得了絕對的優勢,他們把法國在印度的存在削弱到只有幾個殖民點。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印度三千多年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外族入侵的血淚史。馬克思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寫道: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而我們通常說的印度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歷史,印度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龐大帝國。印度,一個飽受外族入侵、蹂躪的東方國度。直到1950年1月26日,才最終成立了印度共和國,還是為英聯邦的成員國。印度人長相看起來更像阿拉伯人和歐洲人,也就不足為奇了。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