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點擊題目下方社會學,關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科學領域非官方垂直媒體平台。社會學四大範式,你知道嗎?作者 | 張小山﹀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社會學教科書通常將社會學的理論劃分為三大流派(或體系、板塊)——功能論、衝突論和互動論,或將社會學簡化為宏觀社會學與微觀社會學兩大部分;另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將社會學劃分為實證主義和非(反)實證主義兩大類(或將其劃分為定量社會學和定性社會學兩塊);而美國社會學家瑞澤爾認為社會學是一門多元範式的學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會事實、社會行為和社會釋義為標誌的三大範式。實證主義、解釋主義、批判主義三大範式已確立英國當代社會學家吉登斯在其早期代表作《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中,重點考察了與現代資本主義密切相關的三大古典理論家——馬克思、塗爾干、韋伯,並認為他們分別闡述了現代性(社會學的核心問題)的三個重要維度——資本主義、工業主義和理性化。此後,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認同馬克思、塗爾干、韋伯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一般認為,上述三大家提出的社會學理論與方法論,奠定了西方社會學的基本框架與走向,並形成三個相當具有號召力的社會學傳統或範式:以塗爾干為代表的實證主義,以韋伯為代表的解釋主義和以馬克思為代表的批判主義。事實上,當代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上述三大家所開創理論的不斷批判與重建的過程。德國當代社會理論大師哈貝馬斯關於合法性知識劃分的主張與三大範式是吻合的,他從認識旨趣的角度將合法性知識劃分為三類——經驗—分析型、歷史—解釋型和批判型,相應的三種認識旨趣分別是控制、實踐與解放。總之,三大範式的劃分逐漸在社會學界較大範圍內達成共識。後現代主義範式有一定潛力後現代主義作為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西方,逐漸流行后不斷向全球擴散。它以拒斥現代性為基本特徵,其核心源自后結構主義,擯棄現代主義思想教條的哲學與理論立場。它對當代西方社會科學各個領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引發了眾多社會研究的新探索。問題是,後現代主義能否稱得上是一種與前面三大範式並列的社會研究或社會學範式?對此存在較大爭議。一個重要原因是後現代主義主要由非常鬆散、內部差異很大的相關話語混合而成,具有反宏大敘事、反理論化、反系統化傾向,而且其發展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呈現為「一系列處於不斷變化的碎片」。筆者的觀點是,可以將後現代主義視為一種有潛力的、不斷形成的社會學及社會研究的重要範式或准範式,理由主要有五點:其一,雖然學界關於「範式」的理解有很大分歧,但筆者認為可在比較寬泛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其主要指一群研究者(或學術共同體)所擁有的相同或相似的信念、視角、研究模式及理論框架等;其二,儘管存在諸多混亂和分歧,但各種後現代主義擁有一定的共識,並表現出某些共同的旨趣和相似的特徵;其三,可以在哈貝馬斯的三種認識旨趣的基礎上補充「解構與審美」這樣一種旨趣,即後現代主義也可提供一種以反思—另類為特徵的合法性知識類型;其四,後現代主義著重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考察現代性,並對它提出獨到、深刻的診斷和犀利的批判;其五,後現代主義確實在社會研究方面具備不同於其他三大範式的特徵,蘊含值得挖掘的潛力,並可能發展出一種社會分析的新路徑。另外,可將齊美爾看作社會學中後現代主義範式的早期代表或奠基者,其相關理論及研究實踐所呈現的解構主義的學術旨趣、建構主義的社會觀念、另類及邊緣的研究選題、多元主義的方法取向、不拘一格的表述風格、與晚近後現代主義學者的家族相似等特色,為此提供了比較充分的依據。多種範式滿足研究者不同需要為了對社會學四大範式的主要特徵和基本關係有更加直觀和簡明的把握,可以用一個2×2的交互分類表對四大範式進行邏輯歸類(韋伯意義上的理想類型),其中,兩個變數維度分別是看待社會現實的基本立場(變數取值:實在論與建構論)以及針對研究倫理的態度取向(變數取值: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如此,實證主義就屬於本體論上的實在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中立型,批判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實在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介入型,解釋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建構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中立型,後現代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建構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介入型。首先,無論是實證主義還是批判主義都假定存在一個獨立於認知者的真實世界,不過批判主義更強調一種可改變的壓迫性結構的真實存在;而解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則認為社會現實是人們建構的。儘管解釋主義認為社會世界充滿主觀意義,研究者必須去理解行動者的意圖與動機,但這些具有主觀色彩的內容卻獨立於研究者的主觀意識與符號系統,與此不同的是,後現代主義否認任何獨立於研究者的主觀意識與符號系統的外部實在。一般來說,認同實在論的實證主義和批判主義傾向於從事宏觀社會學的研究,即致力於研究較大規模的社會模式,關注社會整體及其主要構成因素,如經濟、政治、文化體系及其運作,社會分層與流動,階級關係和衝突等,主要採取方法論的整體主義立場,其分析單位往往是群體而不是個人,強調結構脈絡的關鍵作用。而認同建構論的解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則傾向於從事微觀社會學的研究,致力於考察發生在相對較小的群體和社會情境中的社會行為,如邂逅、家庭成員的面對面互動等,主要採取方法論的個體主義的立場,其分析單位往往是個人而不是群體,強調個體意識的關鍵作用。其次,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通常強調在研究過程中儘可能遵守價值中立原則,以避免研究者的價值觀歪曲研究結果,努力再現研究對象的本來面貌,千方百計弱化或隱藏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實證主義在這方面要更加執著堅定),至少他們都將價值中立當作研究的理想標準要求自己,堅信客觀性是社會研究的主要目標。而批判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則主張放棄價值中立的原則,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個烏托邦,現實研究中是完全無法做到的。在他們看來,嚴格意義的客觀性只是一個幻想,是一種從未實際存在過的神話。價值介入是任何研究所固有的,不但不能消除、迴避,相反應該提倡與鼓勵;知識和權力密切相關,並總是通過研究者的政治立場傳遞,一切知識的範圍和內容都受制於歷史行動者的價值取向。不過,批判主義堅信存在某種超越其他、更加正確可取的價值立場,即政治上正確,它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研究的有效性與客觀性。正是由於先進正確的價值觀,某些批判主義者往往對自己的研究局限、消極後果缺乏批判性的反思。與此不同,後現代主義則斷定所有價值立場都是平等的,沒有哪種立場擁有唯我獨尊的特權。後現代主義者認為關鍵是要對介入社會研究的價值觀進行批判性反思,審視價值觀介入給研究過程及結果帶來哪些影響。社會研究最終要回答的問題是:誰把「真理」帶給我們?誰從這些「真理」中受益?簡言之,後現代主義旨在提供一種反思的、另類的地方性知識。社會學的四大範式在研究旨趣、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進而導致它們在研究方式及策略、具體方法與技術的選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它們能為實際的社會研究提供有價值的指導,並可滿足不同旨趣研究者的多種需要。-END-歡迎關注「社會學博覽」社會學高端讀者聚集地【本文經社會學編輯節選】版權問題請聯繫sociology_cn@163.com和我們一起讀社會微信公眾平台:社會學新浪微博主頁:@社會學平台EshineMediaGroup社會科學媒體聯盟成員同步入駐騰訊微信 | 新浪微博 | 網易新聞搜狐新聞 | 百度TA說 | 600000+人已加入並每天免費讀社會科學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