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涉及供應心肌血液的動脈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血管腔狹窄或斑塊形成甚至破裂、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斷了心肌的血液供應,引起臨床上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嚴重的臨床情況。冠心病早已成為發達國家人們健康的主要殺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心腦血管病已經在發展家開始蔓延。充分認識冠心病以及該病帶來的巨大疾病負擔,對進一步研究防治策略意義重大。本方案適用於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的冠心病患者。一、 冠心病雙向轉診標準 1.上轉至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標準。(1)社區初診或者社區管理的冠心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應及時上轉至二級及以上醫院救治:①首次發生心絞痛;②無典型胸痛發作,但心電圖ST-T有動態異常改變;③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出現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胸痛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硝酸甘油對胸痛緩解效果不好,活動耐量減低或伴發嚴重癥狀;④反覆心絞痛發作,心電圖有或無ST段壓低,但有明顯心衰癥狀或合併嚴重心律失常;⑤胸痛伴新出現的左、右束支傳導阻滯;⑥首次發現陳舊性心肌梗死;新近發生或者可疑心力衰竭;⑦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⑧不明原因的暈厥、血流動力學不穩定;⑨出現其他嚴重合併症,如消化道出血、腦卒中等需要進一步檢查者;需要做運動試驗、核素成像檢查、超聲心動圖、冠脈CT、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者。 對於病情較嚴重、風險較高的患者應當在維持生命體征穩定條件下,及時轉診至有冠心病急症救治能力的二級以上醫院救治。 ①抗血小板、抗凝藥物需要調整;②他汀類藥物治療LDL-C達標困難或有不良反應,需調整藥物;④穩定期患者每半年至1年轉上級醫院進行病情評估。 (3)對具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冠心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應當轉診: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能進行冠心病中醫辨證治療或提供中藥飲片、中成藥等治療措施。②經中醫辨證治療2-4周后,心絞痛發作未見明顯改善。 2.下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符合下列轉診條件的患者,可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接續性治療:(1)診斷明確,治療方案確定,患者病情穩定,尚不需要介入治療等;(2)已完成血運重建治療(冠脈介入或搭橋手術),進入穩定康復期;(3)癥狀相對穩定,無明確冠心病直接相關癥狀。(4)經中醫藥治療,病情穩定,已確定中醫辨證治療方案或中成藥治療方案者。 二、冠心病患者的篩查、診斷與評估1.機會性篩查:在各級醫療機構進行日常診療過程中檢測發現心電圖異常表現者;健康體檢、單位醫務室等偶然發現心電圖異常。2.重點人群篩查:35歲首診行心電圖檢查。冠心病易患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查心電圖,必要時可行活動平板檢查或冠狀動脈CT檢查。 (二)冠心病診斷與評估1.病史採集(1)病史:發病年齡,主訴癥狀與伴隨癥狀,藥物使用情況及治療反應。重點詢問有無活動時胸痛、胸悶或胸部不適;有無靜息發作胸痛、胸悶或胸部不適;發作時間是否較前延長(是否≥20分鐘);發作時是否伴有大汗、噁心等情況;近期活動耐量是否下降,發作頻率是否增加;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支架置入史、冠脈搭橋術病史。 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的主要臨床特點包括:①誘發因素:多於活動時發作,飽餐、遇冷空氣、情緒激動及晨起更易發作。②疼痛位置:典型的心絞痛多位於胸部正中的胸骨后和(或)左胸(心前區),可向後背部、左肩、左臂、左手手指,及頸、咽、下頜放射,位置多固定。部分病人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牙痛或者咽部緊縮感,此類癥狀應予以重視。③疼痛性質:心絞痛多為緊縮、壓迫或燒灼感,也可表現為悶痛,伴有緊張和瀕死的感覺,多伴出汗。④持續時間:多為3-5分鐘,一般小於20分鐘。⑤緩解方式:疼痛出現后逐漸加重,休息可緩解,如發作時服用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可縮短髮作時間。(2)既往史:了解有無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糖尿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痛風、血脂異常、支氣管哮喘、睡眠呼吸暫停徵、腎病、甲狀腺疾病等病史。(3)個人史:生活方式(飲食、酒、煙等),體力活動,女性患者是否絕經,已婚女性注意詢問避孕藥使用情況。(4)家族史:詢問早發冠心病、猝死、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其發病年齡等家族史。(5)社會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個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會心理因素。 2.體格檢查(1)一般情況:神志狀況、面容,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等。(2)生命體征:血壓、心率、心律、心臟雜音等。 3.檢查檢驗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及醫療機構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1)心電圖:主要評價ST段抬高或者下移;(2)實驗室檢查:心肌酶,肌鈣蛋白等;(3)超聲多普勒心動圖:了解心臟大小、結構與功能;(4)運動平板或者運動核素檢查;(5)冠狀動脈CTA;(6)冠狀動脈造影。 4.高危患者的識別冠心病患者出現以下任一情況,需緊急處置:(1)持續胸痛伴有大汗或者嚴重呼吸困難、不能平卧;(2)神情痛苦、煩躁不安,有瀕死感或淡漠;(3)面色蒼白、呼吸急促;(4)心率過快(≥100次/分)或過慢(≤50次/分);(5)血壓過高(≥160/110 mmHg)或過低(≤90/60 mmHg);(6)心電圖提示有2個或2個以上的導聯ST段降低或抬高,或者新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及Q波。 5.排除非心絞痛的胸痛非心絞痛的胸痛主要表現為:短暫幾秒鐘的刺痛或持續幾個小時至幾天的悶痛;疼痛部位點狀而非片狀分佈,可以用一、二個手指指出疼痛的位置;疼痛多於勞累后而非勞累中出現;與呼吸或者其他影響胸廓的運動有關;可被其他因素轉移,如交談可使胸痛減輕;含服硝酸甘油在30分鐘以後方能緩解或者不緩解等。 6.冠心病分型可分為5型,可單獨出現或合併出現:(1)心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主要以胸部不適為臨床表現的臨床綜合症。多在勞累時誘發,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2)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多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造成冠狀動脈急性的完全或者次全閉塞所致。(3)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無臨床癥狀,但心電圖與既往比較有明顯改變(如ST段明顯下移或抬高),15-20分鐘后複查心電圖多改善或恢復正常。(4)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現為心肌纖維化(或稱硬化)。心肌因長期血供不足而發生營養障礙和萎縮,心臟纖維組織增生。臨床特點是心臟逐漸擴大,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5)冠心病猝死: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主支突發閉塞(通常由冠狀動脈固定狹窄基礎上血栓形成引發,部分為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導致急性大面積心肌缺血和壞死,並可併發心臟電生理紊亂,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纖顫)。其次是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壁變薄,導致心臟破裂。 7.冠心病病情評估分類結合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特點,根據冠心病嚴重程度,分為穩定期和危重期冠心病患者。 (1)穩定期冠心病患者。主要包括穩定勞力型心絞痛和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①穩定勞力型心絞痛的分級。採用加拿大心臟病學會勞力心絞痛分級標準,分為四級:Ⅰ級:一般日常活動,例如走路、登樓不引起心絞痛,心絞痛發生在劇烈、速度快或長時間的體力活動或運動時。Ⅱ級:日常活動輕度受限。心絞痛發生在快步行走、登樓、餐後行走、冷空氣中行走、逆風行走或情緒波動后。Ⅲ級:日常活動明顯受限,心絞痛發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時。Ⅳ級:輕微活動即可誘發心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體力活動,但休息時無心絞痛。 ②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無臨床癥狀,多在做動態心電圖(Holter)時發現;心電圖與既往比較有明顯改變(如ST段明顯下移或抬高),15-20分鐘后複查心電圖多改善或恢復正常。 (2)危重期冠心病患者。主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患者。 ①不穩定型心絞痛。分為三個階段:Ⅰ:新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勞力性心絞痛加重,心電圖表現為心絞痛發作時ST段下移≥1mm,但持續時間<20分鐘。Ⅱ:近1月內反覆出現心絞痛、靜息狀態下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後仍有心絞痛發作,心電圖表現為心絞痛發作時ST段下移≥1mm,T波倒置>0.2mV,或有病理性Q波,但持續時間<20分鐘。Ⅲ:48小時內反覆發作心絞痛,心電圖伴一過性ST段改變(>0.5mV),新出現束支傳導阻滯或出現持續室性心動過速,持續時間>20分鐘。 不穩定心絞痛可分為5種類型(表1)。②急性心肌梗死。i.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發、持續、嚴重心絞痛,疼痛較前發作時劇烈;發作時間≥20分鐘;含服硝酸甘油癥狀緩解不明顯;常伴大汗,瀕死感;可有心律失常、低血壓、心力衰竭等表現。ii.心電圖表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現病理Q波、高尖T波、ST段抬高、T波雙向或倒置,並有動態演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無病理性Q波、無ST段壓低、無T波倒置,也可有動態演變。其它:新發或疑似新發左束支傳導阻滯。iii.血清心肌酶學檢查:心肌酶升高。 ③冠心病猝死。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或者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短暫的嚴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顫),患者在發病6小時內死亡。i.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發嚴重胸痛,伴呼吸困難,數分鐘之內出現意識喪失。ii.心電圖:可表現為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心電機械分離,甚至變為直線。 三、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一)健康生活方式1.戒煙限酒。2.低脂低鹽飲食,減少膳食脂肪,營養均衡。3.適當體育鍛煉。4.控制體重。5.保持心理平衡。 (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目的是緩解癥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率;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常用藥物包括以下幾類:1.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2.硝酸酯類藥物:消心痛、單硝酸異山梨酯等;3.鈣通道阻斷劑:硝苯地平、地爾硫卓等;4.β-受體阻斷劑:氨醯心安、倍它樂克等;5.血脂調節藥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菲諾貝特、煙酸等;6.ACEI/ARB:卡托普利、氯沙坦等;7.其他藥物:利尿藥物、補鉀藥物、抑酸藥物等。 (三)血運重建治療包括介入治療(血管內球囊擴張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適用於藥物控制不良的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選急診介入治療。根據患者病情,可結合使用血栓抽吸術、斑塊旋磨術等。2.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簡稱冠脈搭橋術,CABG)。適用於嚴重冠狀動脈病變,不能接受介入治療或治療后複發,以及心肌梗死後心絞痛患者,或者患者出現室壁瘤、二尖瓣關閉不全、室間隔穿孔等併發症,在針對併發症手術同期行冠脈搭橋術。介入治療和外科冠脈搭橋術治療后,患者仍需要接受長期的標準藥物治療。 (四)冠心病急症的治療冠心病急症即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對於冠心病急症患者,應當儘快轉運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積極、規範治療。1.不穩定性心絞痛與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原則相同,以藥物治療為主,對部分癥狀不能控制或者臨床評價為高危的患者需行介入治療。2.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即進展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主要的致死致殘原因。治療原則為儘快明確診斷,儘早、充分、持續開通梗死相關的動脈,最大限度地保護心肌,從而保存心功能。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