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經歷新舊兩個社會,高俊閣對黨充滿感激之情。■高俊閣1953年被貼到煙廠光榮榜的照片。苗靜翻拍■上世紀50年代高俊閣獲得的市級、省級勞模獎章。對於80歲的高俊閣來說,1947年是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她才10歲。就在石家莊解放的前一天,她和姐姐冒著飛來飛去的槍子兒拚命跑回家,原以為快活不成了,沒想到第二天就迎來了解放,從此步入新社會。因為解放,她從一個整日忍飢挨餓、四處撿煤渣的小姑娘,變成了捲煙廠的小工人,吃飽穿暖,還能掙錢養家。曾經因為輟學哭了不知多少次,她做夢也沒想到,解放后自己還能上夜校、上工人速成中學、上大學,最後成了市級勞模、省級勞模。因而對共產黨,對新社會,她有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激之情。人物檔案高俊閣,1937年2月生於石家莊,兄弟姐妹6人,家境貧窮。石家莊解放后,1948年5月成為助民煙廠的工人,一年後到風行煙廠工作,被評為市級、省級勞模。1953年被保送到唐山工人速成中學學習,1954年入黨,后又被保送至河北紡織工學院學習,成為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回到石家莊,在棉紡廠從事領導工作,1992年離休。□文/圖 記者 苗靜 父親失業,不滿10歲就輟學撿煤渣高俊閣有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面還有弟弟、妹妹。解放前生活沒有保障,父親干過很多種營生來養家。起初父親在一家旅店當會計,後來旅店關門,他就失業了。父親只好去撿破爛,但養不活這一大家子,就在電影院門前擺了一個小攤賣餛飩。那時候,全家人每天只吃兩頓飯,上午吃一頓,晚上看夜場電影的人們散盡,收攤時餛飩攤上剩下的湯湯水水,就是全家人的第二頓飯。飯都吃不飽,高俊閣上了兩年國小后,不得不輟學了。她很喜歡上學,為這事兒哭了不知多少次,但毫無辦法。煮餛飩需要燒煤,家裡又沒錢買,輟學后的高俊閣每天的任務就是和姐姐一起四處撿煤渣。那時候,高俊閣家住在丁字斜街33號,在大石橋的西邊,離現在的新百廣場比較近。撿煤渣要去兩個地方,一是現在的解放廣場一帶,當時那裡有個焦化廠,二是北道岔一帶,也就是如今的勝利北街與和平路交叉口附近,那裡有一座大煤渣山,鐵路上用過以後的煤扔在那裡。1947年11月6日起,石家莊幾乎每天槍聲不斷。每天晚上8點就戒嚴了,警報聲一響,老百姓一律禁止通行。但凡家裡有口吃的,大人就不讓孩子們出門了。但高俊閣家不行,雖然打起仗來了,她和姐姐還得出去撿煤渣。她沒想到,一次撿煤渣的經歷,成了她這輩子都忘不了的事兒。戰鬥打響,冒著飛來飛去的槍子兒跑回家1947年11月11日上午,吃過當天的第一頓飯後,10歲的高俊閣和13歲的姐姐拎上一個大袋子,又走到北道岔去撿煤渣。以往,來這裡撿煤渣的人挺多的,可那天人出奇得少。姐妹倆很快就撿了一大袋子煤渣,特別高興,兩人一起拎著,沿著鐵路線往回走。她們邊走邊玩,偶爾還停下來互相擠擠頭上的虱子。走著走著,她們聽到了戒嚴的警報聲。平時都是晚上8點才戒嚴,而那時天還大亮著,也就下午三四點鐘,這麼早就戒嚴了?正疑惑時,她們看到一群國民黨兵呼呼啦啦往北跑,還有人對她們說:「還不趕快回家!共產黨要進城了!」姐妹倆嚇得夠嗆。在當時老百姓的心裡,共產黨、解放軍可都是讓人害怕的。兩人加快腳步跑起來,雖然著急、害怕,仍捨不得扔掉煤渣。可跑了沒多遠,盛煤渣的布袋子破了,煤渣撒了一地。高俊閣和姐姐慌手慌腳地把煤渣堆在鐵路西邊一個隱蔽地方,繼續沿著鐵路線往南跑。跑到大石橋時,崗樓上一個國民黨兵破口大罵:「小丫頭片子,戒嚴了還跑……」她們顧不上那麼多了,沿著大橋一路往西狂奔,離家還遠著呢!以往熱鬧的大橋街,那天幾乎沒人,只是偶爾會有幾個國民黨傷兵拄著拐或互相攙扶著,由西往東走。石頭鋪成的路面上,儘是玻璃碴和石塊,還不斷地有碎玻璃從路邊的樓上掉下來。姐妹倆小心地繞開玻璃碴,因為太害怕,已經感覺不到累了。終於到了丁字斜街,眼看就要到家了,她們卻發現槍子兒在頭頂上嗖嗖地飛來飛去!路上一個人都看不見,槍子兒卻很密集,她們趕緊貓下腰繼續跑。到家了!「開門!開門……」姐妹倆叫門的聲調都變了,可叫了半天也沒人開門。又砸了一會兒門,家人才聽出是她們的聲音,終於開了門。兩個小姑娘一頭撲進父母懷裡大哭起來,腿軟得已經站不住了。就在下午4點鐘戒嚴前,父親已經出去找過她們兩次了,但父親是沿著街道往北道岔走的,而她們是沿著鐵路線回來的,就這樣錯過了。父親既心疼又生氣,埋怨她們不早點回家,害得大家都跟著擔心。這時,高俊閣才發現,前院租房的四五戶人家、二十來口人,都集中到自己家了,而後院住的是房東。那天晚上,槍聲響了一宿,鄰居們也都在高俊閣家的炕上坐了一宿,誰也不敢睡。解放后圓了上學夢,還成了省級勞模第二天,也就是1947年11月12日,天亮時,槍聲停了下來,外面變得安靜了。高俊閣家的大門對著忠義衚衕,透過門縫可以沿忠義衚衕一直望到中山路。雖然槍聲停了,大家仍不敢開門,就扒著門縫朝外望。中山路和忠義衚衕走著一隊隊的解放軍,有說有笑,還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看上去和藹可親,一點兒也不像國民黨宣傳的那樣。高俊閣不禁想起,父親在電影院門前擺攤時,經常有國民黨官兵白吃白喝白拿,若與他們理論,他們就不讓擺攤,或找各種理由要錢。門外的解放軍也透過門縫看到了大家,於是走到門口說:「開門吧,不用怕!」還給大家講解放軍的紀律。漸漸地,老百姓敢上街了,也明白如今解放了,變天了,跟以前不一樣了。這種「不一樣」,高俊閣切實感受到了,儘管她當時只有10歲。解放后,父親在中山路上的一個煙市擺攤賣煙捲,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姐姐到民族路上的織襪廠上班,而她自己則在1948年5月成了助民煙廠的小工人,工作是包煙捲。三個人都能掙錢,家裡的生活有了保障。1949年5月,助民煙廠倒閉了,高俊閣又來到人民禮堂對過的風行煙廠上班。這是一家模範煙廠,廠長、書記都是來自阜平老解放區的幹部,很注重工人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在這裡,十幾歲的高俊閣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明白了新舊社會的本質區別。雖然年紀不大,她卻從內心深處感謝黨,感謝新社會,因而工作特別努力。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在煙廠,她還實現了上學的夢想,白天工作,晚上到夜校學習。當時,高俊閣是煙廠最小的工人,但1951年被評為廠勞模、市勞模,1952年成了省勞模,1953年提干負責共青團工作,又被保送到唐山工人速成中學。在唐山,她圓了入黨的夢,後來成了河北紡織工學院的大學生。畢業后,她回到石家莊,在棉紡廠工作,直到1992年離休。高俊閣常說,1947年是她人生的轉折點。10歲以前,她是舊社會的窮孩子、苦孩子,解放后,她成了工人階級的一員,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經歷新舊兩個社會,她更能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因而始終充滿感恩之情,願意傾盡一生報答黨的恩情。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全部解放,成為用攻堅戰術打下的第一座較大規模的城市。在石家莊解放70周年之際,尋找並記錄散落於民間的歷史細節、情感記憶,是我們所望,更是我們之責。本報日前推出大型專欄「口述石家莊」,請石家莊解放前後的親歷者、見證者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以饗讀者,以勵後人。如果您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及其後人,請撥打96399與我們聯繫。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