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 來源:凡影周刊 -劇本是好萊塢的根基所在,在其長期的實踐中,圍繞著劇本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開發體系,而這套開發體系正是值得影視劇本工作學習與借鑒的。據統計,好萊塢每年花在劇本開發上的費用高達9億多美元。為了分攤成本,大製片廠往往將劇本開發作為公司每年的固定開支項目,並將其費用作為線上費用分攤到每一部製作出的電影中,大約佔到這些電影預算的8%—10%,由進入製作階段的電影為那些停留在開發階段的電影買單。劇本開發產業化 按照創意來源的分類劇本共分兩類,一種是編劇們主動開發的劇本,他們創作完之後,通過劇本經紀或其他渠道向製片公司兜售劇本。這種劇本通常被稱為「投機劇本」(Speculative Script),稱之為投機是因為被選中的概率很低,但一旦通過,獲得的回報則是相當豐厚的。投機劇本的熱潮從1988年編劇大罷工之後興起,經紀人開始帶著大量劇本推銷給電影公司。在90年代,投機性劇本的銷售狀況節節攀升,不斷有價格超百萬美元的劇本湧現。但2000年左右,因為美國信息產業泡沫的破滅,投機劇本市場出現頹勢。大製片廠從此減少了購買原創劇本的數量,而更倚重於從流行小說、漫畫或其他已樹立品牌的版權內容改編劇本,2007年的編劇罷工使得情況進一步惡化。不過近幾年來,情況又有所復甦,根據專門追蹤劇本市場情況的網站Tracking Board的統計,2009年,有69部投機劇本售出,2012年增長到154部,2013年增長到182部。在投機劇本之外,更常見的劇本開發則是編劇們受雇創作。當製片人自己萌生創意或是從別的地方發現某個值得被製作成電影的點子或作品時,便可能雇傭編劇將其發展為劇本。 好萊塢劇本改編的來源統計在過去十年間,好萊塢的劇本開發表現出了日益明顯的跨界趨勢,從別的版權內容(如小說、遊戲、漫畫)等來源改編劇本的電影項目越來越多。 小說是最受青睞的電影劇本改編來源,如彼得·布魯瑞(Peter·Bloore)所指出的,相對別的來源,小說是最接近於劇本的作品,能預先提供清晰的總體故事結構和調性,讓製片人和投資者對最終的成片有一個更明確的想象,促使他們進行投資。而且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小說會比劇本更加詳盡深入,令演員們對他們角色的性格和動機有更深的了解,促使他們更有興趣參與到項目中去。因此在1995—2014年間,有多達2280部好萊塢電影脫胎於小說,佔據了21.99%的市場份額,而據理萊內特·歐文(Lynette·Owen)在《售賣權利》一書中的統計,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中有大約42%改編自小說。 漫畫改編劇本的興起漫畫在過去的十數年間迅速崛起,成為好萊塢電影改編的重要來源。如表2所示,在2000年的《X戰警》之後,根據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市場日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根據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為何突然崛起?在很多研究者看來,這與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震驚全球的這起恐怖事件,再加上信息產業泡沫破滅之後衰退的經濟,令美國人民感受到深切的不安全感,而超級英雄們拯救世界於危難之際的情節套路,顯然非常契合人們渴求安全、尋找安慰的社會心理。 從產業高度來看,包括小說、漫畫在內的跨界劇本開發盛行則是由當代好萊塢的產業結構決定的。從80年代起,好萊塢幾大製片廠已陸續化身成為跨越各種娛樂媒體行業的企業集團,旗下不但有電影公司,也有出版、新聞、電視、音像、音樂、衍生品開發等多個部門。在這個體系中,電影作為擁有巨大號召力的媒介,常被用做樹立或強化已有版權的品牌價值。用好萊塢高管馬丁·戴爾的話來說:「電影工業的真正價值已不再是影片本身能產生多少利潤,而在於它為企業與其他領域合作提供多少機會,電影開啟了一個魔術般的王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跨界開發劇本成為了當代好萊塢重要的商業戰略。劇本開發分工體系有講究如前文所述,好萊塢的劇本開發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工程,並形成了一套分工體系,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包括對整個劇本開發過程負責的製片人,執筆劇本的編劇,幫助編劇兜售劇本的經紀人以及幫助製片人評估劇本的分析師,對劇本進行潤色的劇本醫生等。 製片人在實行「製片人中心制」的好萊塢,劇本開發屬於奠定基礎的前端工作,為了發展出一部能投入拍攝的劇本,製片人往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花費遠遠長於影片拍攝的時間。一些業務比較繁忙的製片人可能還會聘請專門的創意製片人(creative producer)或項目開發經理(developmentexecutive)來負責劇本開發階段的工作。一般來說,製片人、創意製片人或是項目開發經理在劇本開發階段的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了解電影市場的潮流和趨勢,發現有市場潛力的劇本或故事創意。二與一系列商業合約有關,當有可能發展為電影的劇本創意或劇本被圈定后,製片人便要尋找合適的編劇來將創意發展為完整的劇本,或是買下已有劇本的電影開發權,並聘用原著作者本人或是其他編劇對劇本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直到影片最後投拍。三與劇本的具體創作有關,製片人會在劇本的不同階段為編劇提出建議,幫助完善劇本。製片人的建議往往是從市場和觀眾的角度出發,以中和編劇在創作中可能過分強烈的個人化色彩。為了使自己的意見更為有力,製片人往往還會藉助通過觀眾調研所得出的數據,例如概念測試(Concept Testing)便是常用的手段。)。而如果受雇的編劇修改的版本始終不能令製片人滿意,製片人往往還需要做出更換編劇的決定。頻繁更換編劇在好萊塢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對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大片更是如此。例如,1993年,「華納兄弟」從製作人亞歷山大·薩爾金德手中買下《超人》的電影版權,1995年,剛剛完成《致命武器4》的喬納森·勒姆金為「華納」寫完劇本后,片廠主管認為劇本太過黑暗,便另請一位編劇修改,但同樣未能通過。一年之後,痴迷漫畫書的獨立電影導演凱文·史密斯寫了第三版劇本,因為與製片人意見左右,依然未獲通過,導致「華納」招納來第四位編劇。在一共換掉六任編劇后,歷經磨練的《超人歸來》劇本才浮出水面,在2006年得以全球上映。 編劇儘管編劇是個古老的行當,但進入電影這門藝術的時間則比較晚。早期的無聲短片著重向觀眾展示的是簡單的視覺奇觀,因此缺少編劇的位置。隨著電影長度逐漸增加到四五卷膠片時,對編劇的需求才開始浮現,他們幫助導演理出故事線索並編寫配合畫面的字幕。而待有聲片出現后,編劇的角色才開始成為電影中的固定一環。在普通人眼裡,好萊塢編劇是一個閃耀著光環的職業,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好萊塢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在美國編劇工會註冊的劇本數量超過65000部,大部分編劇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失業狀態,往往需要干別的工作來維持生計。每三年,編劇工會與代表好萊塢製片公司利益的電影&電視製片人聯合會(Alliance of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Producers,AMPTP)商定出一個基本合約,其中規定了編劇可以獲得的最低報酬、分期付款的安排和付款期限等詳細的條款。根據2014年的最新合約,如果是高成本電影(投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的原創劇本,編劇最少應獲得127295美元的報酬,改編劇本的最低報酬為110337美元。在編劇遞交劇本大綱、劇本第一稿、劇本第二稿之後的七個工作日內,製片方需按規定分期支付費用。而如果後續還要進行重寫或潤色,都要追加報酬。當影片發行之後,編劇還能獲得5%左右的凈收益分成,不過在好萊塢的會計體系下,凈收益往往是空中樓閣。如果光憑自己個體的力量,好萊塢編劇們往往很難把自己的劇本賣出好價錢,得藉助專業的掮客——劇本經紀。圍繞劇本資源,經紀公司可能會進行幾種層次不同的開發。最初級的層次為向製片公司兜售劇本,較高級的形式是對劇本進行商業開發后再出售給製片公司,例如一些擁有廣告客戶資源的經紀公司,會鼓勵編劇在劇本中留出可供植入廣告的地方,經紀公司再將其推銷給廣告客戶。而更高級的形式是將一部劇本與旗下的導演、演員打包為一整個電影項目后,再推銷給電影公司。 劇本分析師當編劇們的劇本通過自己投稿或是經紀人遞交給製片廠之後,最先讀到它們的將是劇本分析師,這些按件計費的分析師看似地位卑微,但卻左右著編劇們的命運。劇本分析師要負責把劇本中的故事和核心元素用簡短的話總結出來,並給出是否值得跟進的評估。每家電影公司使用的劇本分析表格式不同,但大致會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是簡單總結:只用兩三句話對劇本的總結,就像廣告語一般;然後是不超過兩頁的劇本提要,是對劇情的概括和縮寫,還要梳理齣劇本中的角色,最後是評論。分析師要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用一頁左右的篇幅評論劇本的優點和缺點以及編劇的長項和短處,例如是否長於描寫角色和對話,而在結構和情節上有所欠缺?有的公司還會要求分析師與其他題材相近的、大家比較熟悉的劇本進行比較。當完成這些內容后,分析師要在封面頁上填好關於劇本的基本信息,並進行打分。包括從結構、角色、對話、故事和布景等方面,會分為極好、好、一般及差四個等級。最後,分析師還要對整個劇本/項目做出評價,給出推薦、可考慮、通過或否決的意見。出於謹慎的考慮,好萊塢的劇本分析師們極少給予推薦的評價。 劇本醫生經過劇本經紀、劇本分析師和製片人層層篩選的劇本才有望被放上片廠主管的案頭,並最終呈到片廠高層的會議上。但即便是被列入拍攝計劃的劇本,也可能仍需修改。修改意見可能由投資者、製作團隊或是有話語權的主演提出。在這種情況下,片廠通常會聘請專業編劇來修改。這些人通常被稱為「劇本醫生」(ScriptDoctor),他們受雇「打扮」或「修整」劇本,例如加入幽默橋段或是添加一些別的「花邊」。劇本醫生往往在電影即將投拍前才臨危受命,要在很短的時間裡發揮救火功能,因此報酬也非常高昂,目前的市場行情達到每星期二三十萬美元。大部分時候,劇本醫生是在影片開拍前加入,但在一些特殊案例中,影片拍攝完成後都可能請來劇本醫生補救。以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殭屍世界大戰》(WorldWar Z,2013)為例,影片原本已拍攝完畢並計劃2012年底上映,但在觀眾試映會時發現影片暴力血腥的結尾反響非常糟糕,為了增強這部投資1.35億美元大片的票房號召力,片方決定重拍結尾。曾創作經典美劇《迷失》和《普羅米修斯》等電影的知名編劇達蒙·林德洛夫應邀擔任劇本醫生,他為影片重新設計了一個沒有血腥、更加光明的結尾,以符合主演布拉德·皮特在片中表現出的個性特徵,也能適合更廣泛的觀眾群觀看。經過改動后,重新安排的觀眾試映會關於結尾的分值終於有了非常顯著的改觀,《殭屍世界大戰》最終於2013年6月以PG—13級的分級上映,在北美的票房超過2億美元,加上海外票房共5.4億美元。劇本醫生為這部大片的成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較為系統地總結了好萊塢的劇本開發體系,總的來說,這套體系有三個方面值得電影的劇本開發學習與借鑒。首先,好萊塢電影劇本的開發善於跨界運用其他領域的版權資源,如小說、漫畫等,達到聯合營銷、互利共贏的目的,並能對這些版權品牌進行長期的維護和深度的衍生開發,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近幾年來,跨界開發劇本在電影界也在興起,但對於版權品牌的維護和衍生開發則還處於初期階段,亟需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其次,好萊塢的劇本開發有著清晰的分工體系,權責分明,除了編劇和製片人這兩大核心外,還有劇本經紀、劇本分析師、劇本醫生提供不可或缺的輔助支撐,而這些輔助性的環節在的劇本開發產業中仍然比較薄弱;最後,好萊塢的劇本開發,也是一個專業化、市場化的過程,從最初的創意到最終形成拍攝的腳本,好萊塢電影要經歷漫長的劇本開發和修改過程,這一過程常常被比做煉獄,對於編劇和製片人來說都是痛苦的煎熬。但也正是這種漫長的打磨保證了電影的故事質量,奠定了好萊塢電影工業成功的根基政策平台網路電影備案內容審核通則平台合作步驟影視大咖導演崔俊傑導演劉寶賢編劇蘇悅年行業解讀網大龍標流程網大製片陷阱網大眾籌指南更多影視解讀請掃碼關注網路大電影頭條(wangdatop)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UC頭條☷☷☷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搜狐公眾號☷ 投稿請發送郵箱:wangdatop@yumutime.com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