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微信第一生活美學微刊 傳播最傳統的東方美學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中式生活美學來自:景觀邦 ID:LA_bang 枯山水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不過那時的「枯山水」已經具有了後世枯山水的雛形,開始通過置於空地的石塊來表達山島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游、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不過這些庭園形式當中將禪宗美學的各種理念發揮到極至的,還是當屬枯山水。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點,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金剛峯寺 石庭 )本來,和一樣,日本的庭院藝術離不開水。在日本,水有生命、豐穰、清靜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潤澤生輝。只是當6世紀佛教傳到日本,崇尚虛無的僧侶們開始在意境中覺悟出枯山水的味道來了,學著用石頭堆砌出一些意境。(大徳寺 瑞峯院獨坐庭)枯山水是日本脫胎於園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貫穿著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對於「島嶼生存憂患」的意識,充滿了對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對「死寂」的世界觀,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廟園林。 白砂的曲線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雲霧。石頭則可寓意大山、島嶼等等。京都禪院庭園數不勝數,如南禪寺、龍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為主,於看似單調之白砂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等同的平行線條,造成無水卻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 枯山水庭)枯庭園的沙,無水卻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這裡隱藏著枯山水獨有的故事。筆直延伸的線,表示著江河、大海的平靜水面。蜿蜒之處,則代表著大小不一的波濤,其後,「水中」浮現的是石塊,則寓意島嶼、山石,它們是由沙石所構成的水流。(櫻花時節的高台寺枯山水庭 ,巨大的漩渦。)漩渦表示大宇宙。你可以將這樣一個庭園理解為河流中的岩石,或傳說中的神秘小島,但若僅從美學角度考慮亦堪稱絕作;它對組群、平衡、運動和韻律等充分權衡,其總體布局相對協調,以至於稍微移動某一塊石便會破壞該庭園的整體效果。通過表現水流之感來闡述道理,是欣賞枯山水的妙趣。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時代,日本人從的北宋山水畫中汲取到更多的養分,遵循畫中三遠(高遠、深遠、平遠)的表現手法,動手成就出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東福寺 龍吟庵)在這樣的庭院中,我們見不到碧水細流,只有白砂與石頭的各種組合,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海、島嶼,還有雲海、孤峰,小橋、流水。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幾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龍安寺庭院及銀閣寺庭院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著名的代表作,如東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離宮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在白沙上繪出幾何圖案,是禪寺每日清晨的工作,這種沙紋,其實代表著水。在白沙上描繪出沙紋,看起來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雲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而白砂之上一經畫線,往往保持多時,因此枯山水之庭園是屬於視覺的欣賞,心靈的享受,卻不準人徘徊踐踏的。在功用性質上,枯山水庭園不同於回遊式的池泉庭園,它與人之間有距離存在,故為「拒人」之庭園。建仁寺 大雄苑。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禪寺。該寺是臨濟宗建仁寺的總寺院。開山鼻祖為榮西禪師,由源賴家創建寺院。寺院創設於鎌倉時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當時的年號,山號為東山。寺內殿堂是模仿的百丈山而修建。建仁寺在名為「方丈」(註:方丈,指禪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築)的正殿前,點綴著枯山水庭園。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園,寬30米,縱深約為15米,在此空間中,布有十五塊自然石,此外,白沙滿目。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連千利休都為之傾倒的枯山水。此處的枯山水,環繞方丈正殿,建築物後面的細長庭園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長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萊山,其右側有個三層瀑布,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緩緩流向京都,船型石塊代表載有蓬萊山寶物往來的小舟。龍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園林精品。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 原為德大寺家別墅 ,寶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禪寺, 應仁之亂中一度被燒毀,於1499年重建,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遺產。龍安寺本尊為釋迦如來,創立者為細川勝元、開山(初代住持)為義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日本時,曾表示希望能參觀龍安寺內的庭園,參觀后英女王對庭園讚不絕口,也讓龍安寺庭園在世界範圍內名聲大噪。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佈著5組長著青苔的岩石,此外別無一物,面積僅330平方米,庭園地形平坦,東西走向 15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放置怪異,據說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塊石頭隱身不見。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龍安寺方丈庭枯山水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龍安寺石的「硬」、卧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春天的龍安寺枯山水庭櫻樹婆娑,花枝入牆。圍起石庭的矮牆由土砌成, 為禪意的體現, 土牆的泥混有菜籽油,時間久了慢慢滲出,形成獨特的紋理, 似乎頗有歷史的厚重和現世的美好。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佈道者的深刻涵義。金福寺枯山水庭konpuku-ji。京都北郊的金福寺,屬臨濟宗南禪寺派,庭園東側有一間很小的草庵,仿千利休茶室而築,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時曾在此短暫居留,故而又名芭蕉庵。與謝蕪村敬慕芭蕉,在此招引門生吟詩作句,將金福寺當成復興蕉風的中心。蕪村歿后在金福寺內的小山丘上,與芭蕉庵兩兩相對。看見這隻或是曬肚皮或是散步的貓咪了嗎?這是寺里養的一隻三花貓,性情溫順,與人很親近,常繞膝不去。大概也只有它可以踏足枯山水紋路,留下貓爪印。與貓結緣的金福寺枯山水庭。也許是這隻貓咪在枯山水庭守護著逝去的前人。金福寺枯山水東福寺建於嘉禎2(1236)年,共有25院,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東福寺取奈良東 大寺和興福寺的頭兩字為名,稱為東福寺。東福寺體現了禪宗建築風格,寺內的東西南北建有風格迥異的方丈庭園,其中以北庭最為著名。(東福寺方丈南庭)東福寺方丈庭園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燒毀了佛殿、法堂、方丈等建築,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它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以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東福寺方丈南庭)與其他禪寺的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園。據說,它們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所謂八相,指的是釋迦牟尼出現在這個世界以來,對眾生顯示的八種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和入滅,(東福寺方丈南庭)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的四仙島巨石,刷出滄海波紋的白沙象徵八海, 亭西植有青苔假山。在白砂和石頭的組合下,產生水闊天長、青山永在的宏觀竟境,這就是枯山水的精髓。(東福寺方丈南庭)枯山水庭園既以北宗山水墨畫之山水圖為基本精神,故其表現力求雄渾蒼勁,如大仙院方丈東庭的枯山水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為青石,作者意圖表現北宗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於此可見。(東福寺 方丈 八相の庭 南庭)沙中矗立瀛洲、方丈、蓬萊和壺梁諸島,一座五山立於庭西。以大小形狀各異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縱橫羅列,構成蓬萊山水之畫面,間植樹木,更以白砂設泉流,而構架石橋,於是方丈之庭中,儼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圖呈現眼前,其創作之魄力,有更甚於水墨畫者。(東福寺方丈南庭)南院西邊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現人間仙境。(東福寺方丈南庭)方丈庭園(八相之庭)1890年重建 昭和時代的造園家重森三玲用鎌倉時期手法設計, 東南西北四個小庭院環繞的庭院為東福寺獨有 ,八個主題溯源佛教八相,此為東庭 「北斗七星」(方丈東庭 北斗七星の庭 - 東福寺 / Tofuku-ji Temple)東面的庭園是北斗七星,爬梳整齊的白沙中放置著幾塊圓柱形石頭,形成北斗七星,高低不一的石塊表現了一個小宇宙空間。這些柱石是東福寺內其他建築物殘留下來的,用得非常巧妙。(東福寺:北斗七星の庭)重森三玲被稱為日本庭園的革新者,他的理論成果和設計作品在日本園林界的深遠影響。1939年他設計完成了第一項傑作——東福寺方丈庭園,在其之後的生涯中,他完成了240個園林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東福寺龍吟庵、光明院庭園、松尾大社松風苑庭園等園林。芬陀院是東福寺的分寺之一。是元享年間(1321~24年),從事關白(天皇的輔佐)職務的一條經通氏為了祭祀自己父親而創建的寺院。後來由於火災等而衰退,在元祿年間(1688~1704年)由天皇的近身一條兼輝進行了重建。(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寶曆五年(1755)火災后移建桃園皇后御所的一幢建築內。庭園是由室町時代畫聖雪舟等楊禪師(1420~1506)於寬正、應仁年間(1460~1468)應關白一條兼良之約而入住此院時築造的。園廢後由重森三玲於昭和12年(1937)修復。(雪舟寺)該園為禪宗枯山水式,其龜鶴兩島也是日本最早實例,並以鶴島為中心。兩島浮現於青苔坪之上,與山口市的常榮寺庭園相近,為雪舟匠心所致。另外,院內還有可以飲茶的「惠觀堂」,是在江戶時代被叫做「茶關白」的一條惠觀氏,因為每當到東福寺進行參拜的時候,都要飲茶而興建了「圖南亭」,惠觀堂就是由圖南亭改建而來的。(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東福寺 龍吟庵。龍吟庵方丈是日本最早的方丈,1964年重森三玲主持修復,園名敬愛庭,一種說法是,主庭以雁起海洋為主題,用黑白兩種沙子構成波浪圖案,主石象徵大雁展翅,栩栩如生。龍吟庵內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圍繞方丈室的東、西、南三面枯山水庭園,三庭都表現了博大精深的禪法境界,亦為造園天才重森三玲之傑作,建成於1964年(昭和39年)。另一說法,主題表現龍乘青雲從海面躍出升天的過程。以中間的巨石喻龍身,黑白細石喻雲海,以遠處的竹籬喻閃電,混凝土形成的幾何曲線在圖面上區分出青雲與白水,形成了明確的線條對比與色彩。石塊排列成巨龍,從滄海騰空飛入雲中,若隱若現,白砂如海,黑砂如雲,閃電劃過竹籬。 佇立庭前,真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這石頭,彷彿是龍頭上的犄角露出海面。龍身過處,掀起巨浪。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觀之此庭,褐砂有如人生之海,青石宛若游龍浮潛,浮遊而回望,首尾應和。不過其實,這裡是以國師童年時代的故事為主題的,九塊點石,中間一塊橫石將其餘八塊分為兩組追逃石陣,好像是正在追逐玩耍的孩童。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靈雲院是桃山時代明德元年(1390)由岐陽方秀禪師所創,又稱為不二庵,後來藩主細川忠利之子 拜此院第七代住持湘雪守沅為師, 由細川家捐石造園,名九山八海庭。(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方丈前庭中間白沙象徵佛教八海,海中有象徵須彌山的遺愛石,生垣之下為起伏的土坡崗巒,遍覆青苔,象徵九山。白沙延伸至方丈側面變窄,輔以黃沙,兩種沙之間涇渭分明,象徵人世間清濁兩道。(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一輪輪的水波彷彿在動。這可能就是日本庭院枯山水設計的用意:動既是靜。(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彷彿天上的雲彩,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顯然是經過了精心設計和打理。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餘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大徳寺 龍源院。系寺院內庭,只有數席大小的空間,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瓏,布置均衡,在白砂之海上搭配的龜鶴造型的蓬萊式庭院,一隻貪婪的烏龜如何想逆流時間的大海抵達蓬萊最終永遠擁有青春。周圍白砂,則掃出細密之平行直線條。此石庭簡單而精緻。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餘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約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僅於東南隅設枯泉石一組,於庭中偏右處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個庭園予人的印象為潔凈晶瑩之白。白砂之上,以東南之石組與右側之青石為中心,用平行之線條劃出清晰紋路;近石之處,隨石形轉折,其餘部分則舍變化而求簡單,僅自左至右,掃出平行線條。由於砂石之白色與帚痕之直線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曠蒼勁,而睇(原文為目+帝)視愈久,愈覺此庭無物之勝有物。龍源院作為大德寺的分寺之一,是大德寺南派的主寺院。1502年由東溪宗牧作為開山祖修建,現在的方丈室、玄關和正門均為當年的建築,而其中的方丈室更是大德寺內最古老的建築,呈現了禪宗的典型格局。方丈室的南、東、北分別有有三處情趣各異的庭院,北側為龍吟庭。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坐著觀看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體會這靜穆的一刻。龍源院南庭由一滴水使人聯想大海的壯闊。龍源院東庭東滴壺,據說是日本枯山水最小的庭園。大徳寺 瑞峯院獨坐庭。寬廣之庭園,除庭中一角設山石一組外,其餘一大片皆為白砂。掃出粗壯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線條,由於線條與線條之間隔較寬,故整體上造成波浪壯闊的景觀,使人面對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動。大徳寺 瑞峯院獨坐庭京都大德寺瑞峰院大德寺高桐院,這座被稱之為「楓之庭」的枯山水庭園。大德寺高桐院。高桐院本堂南面的庭園僅僅是一塊連成一片的苔地,和座落在苔地之中的一個悄無聲息的石燈籠,除此之外別無它物,沒有白砂,沒有岩石。可這的確是個大有意境的枯山水庭園。高台寺屬於日本名剎,位於京都東山靈山之麓。位於京都市西方的高台寺,與著名的清水寺相鄰不遠,是祭祀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的古寺,造型宏偉壯麗;奉祀豐臣秀吉與北政所的靈屋室內以大量桃山時期的萵繪裝飾,使高台寺又被稱為萵繪之寺。(高台寺方丈庭院)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櫻花時節的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高台寺一庭院內有一條用瓦片搭成的長龍。(高台寺龍の庭園)櫻花時節的高台寺丈庭院 枯山水庭圓徳院 枯山水。圓德院和高台寺位於京都市東山的靈山之麓,圓德院是桃山時代慶長10年(1605)北政所1548-1624)出家修行之所,高台寺是北政所次年(1606)為丈夫豐臣秀吉所建寺院。所有文章謝絕商用▼推薦關注▼↓↓↓點擊底部「閱讀原文」發現好物!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