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艾灸在生活中很常見,而艾灸條是艾灸必備的物品,艾灸條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那艾灸條什麼樣的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什麼是艾灸條艾灸條,艾灸時專用艾條,艾灸乃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灸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艾灸分為清艾條和葯艾條。清艾條裡面只有艾草的艾絨,葯艾條裡面除了艾絨,還有桂枝、良姜、藿香、香附、白芷、陳皮等以加強溫通行氣的功效。 艾灸條什麼樣的好1、首先要選蘄艾蘄艾與野艾 艾葉的品種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蘄艾,另一種為野艾。蘄艾多產於江北,葉寬而厚,絨毛多,可以制出優質艾絨。李時珍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 ,謂之蘄艾。」野艾江南較多,絨質較硬,其艾香亦不如蘄艾,為劣質絨。艾的採集有著嚴格的時間。每年陰曆的五月中旬,是艾葉生長將成熟的時期,其葉新鮮肥厚,葉纖維已形成,此時採集的艾絨富有彈性,絨長而柔韌,是優良的艾絨。2、加工方法要力求天然,精細艾絨的製作方法不一。一般是將採集的艾葉充分晒乾后,放人石臼中,反覆搗舂壓碎,使之細碎如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和雜質,就成了淡黃色潔凈柔軟的純艾絨。另有一秘製法,是將艾葉與一定比例的上等黃土,用水共同攪拌,搓成艾泥圓球,放於陰涼處自然風乾,然後搗碎,用細篩反覆過篩數十次,所制之艾「柔爛如棉」即為上等精艾。此外,當年新採的艾與儲存的陳艾也有區別,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陳艾施灸火溫柔和,灸感明顯,療效好。正如李時珍所指出的:「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所以施灸應選用陳年老艾,這也是歷代醫家所反覆強調的。艾灸條的使用方法1、穴位艾灸取艾條一支點燃后,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灸條、使用方便。2、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比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比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比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比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比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三、全身艾熏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