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因為那裡有著七天七夜都逛不完的藝術博物館?因為那裡擁有數不勝數的藝術品寶藏?因為那裡的人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還是因為只要踏上這座城市的異鄉人自然而然地就會幹出一些奇特浪漫的事情?一半一半吧,也許並沒有那麼玄,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座城市的確是被一股濃鬱熱烈的藝術氛圍籠罩著,滲透進人們的心靈,蔓延至城市的各個角落。太多故事用感人的橋段去渲染巴黎的美,太多文章用優美的語言去詮釋巴黎的藝術氣息。也許我今天要說的巴黎,沒有煽情的橋段,沒有詩意的語言,但卻實實在在地為你講述一個巴黎之所以被冠以「藝術之都」的重要理由,一個絕對無法抗拒的理由。世界上有那麼一座城市,它是一部完整的、可看可觸的藝術史,它是一座流動的、生生不息的博物館,Only Paris!伊始:金字塔的光輝這個故事的開端也許有點老套,因為我不得不從巴黎那座地標性建築物說起,那座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當然「盧浮宮」並不是巴黎藝術的一切,它僅僅是個開端。就是這樣一座物理意義上的龐大建築,見證了人類精神領域上一次又一次的飛躍,從佔為己有的私心到敞開心扉的共享,從固步自封的防守到所向披靡的文化征服,盧浮宮八百年的演化史,就如同它幾十萬的藝術藏品,同樣令人驚嘆與震撼。1793年8月10日,這個日子不該被後人遺忘,這是盧浮宮正式成為一座公共博物館的重要時刻。起初,盧浮宮雖然在法律上對所有人開放,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以藝術家主導、教育與培訓年輕藝術家的學院型場所。這樣的定位決定了盧浮宮為藝術家服務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為普通公眾服務的時間。法國當時的內政部長羅蘭(他也是最早提出要將盧浮宮改造成公共博物館的人)給博物館委員會寫了一封信,建議在展品陳列時,把畫作混雜起來,根據形式感來排列,借用他的原話「用最明亮鮮艷的色彩組成的花壇」。我第一反應腦海中浮現出了五彩斑斕、強迫症式的色彩收納。當然羅蘭的設想並未成功,遭到了學院派大師及鑒賞家夏爾·勒布倫的強烈反對,他堅持盧浮宮「應按畫派分門別類」去展示,「應在懸挂時呈現出藝術誕生、發展、成熟、達到完美、最後趨於衰落的不同階段」,尤其他指出「只有鑒賞家才掌握著管理博物館必不可少的鑰匙,而藝術家則完全無濟於事」。這樣的想法在當時十分前衛,它的開創性不言而喻。在藝術領域,藝術家自古以來掌握著最高的話語權,什麼是好的藝術,是什麼是壞的藝術,都是藝術創作者暫時性「你爭我斗」的結果,就連像管理博物館這樣的行政工作都少不了藝術家這一份。突然有一個唐突的聲音出現,原來藝術圈不僅僅是藝術家說了算,藝術鑒賞家、評論家也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且在某方面,他們的學術專業意見比藝術家的業餘想法更勝一籌,這些擁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人群就是我們俗稱的藝術史專家。毫無疑問,勒布倫的「藝術史分類」展陳方案被接納了,根據年代順序或大師的傳承,以及「畫派」對繪畫進行分類懸挂,並把同一位大師的作品放在同一個展室,目的就是在博物館這樣的物理空間中塑造一部「可視的藝術史」。藝術史線索在盧浮宮的收藏中日益明確與清晰,在這種收藏政策的指導下,盧浮宮相繼成立了一系列按年代和流派進行科學分類的展廳,我們在漫步盧浮宮的同時,也在欣賞一部流動可視的藝術史。五大擴張:從一個博物館到一座城市一部完整可視的藝術史塞納河是滋養巴黎這座城市的母親河,它像一條綠色的絲帶,把許多光彩照人的珍珠穿在一起,這些珍珠是人類的稀世之寶與驚世之作。沿著塞納河,巴黎最重要的景點盡收眼底,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館........巴黎的歷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藝術在這條河兩岸洋洋洒洒,酣暢淋漓。每次去巴黎,我都會沿著這條神秘的軌跡,走遍塞納河畔這六家藝術博物館。這六家博物館對稱分佈在塞納河邊,以盧浮宮為中心,其餘五家眾星捧月般圍繞著這座神聖的藝術殿堂,它們共同構成了巴黎的藝術博物館體系。這條軌跡到底有何奇妙之處,它妙就妙在將全人類的藝術通史,從古到今,從西方到東方,完整有序地串聯起來,你只需順著這條軌跡行走,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將整部藝術史盡收眼底,當然再短也是要用腳、用眼、用心去丈量的,所以費眼費腿也費神,大家一定要預留充分的時間,量力而行。隨著藏品的不斷納入,一個博物館對其展廳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即便像盧浮宮這麼恢弘的藝術聖殿也終有空間耗盡的一天,所以,一個大膽的假設應運而生,那就是把博物館內部的空間延伸到外面世界,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變成一道城市亮麗的風景線。盧浮宮的藏品雖然數量龐大、類別繁多,卻仍然是整個世界藝術史中的一個局部,甚至無法構建出西方藝術史的完整輪廓。它主要以古希臘、羅馬、埃及藝術,還有16世紀文藝復興截至19世紀學院派期間的藝術作品為主。擴張I:歐洲中世紀藝術不難看出,盧浮宮存在著一個嚴重的斷層,那就是歐洲中世紀藝術。一位名叫桑木拉爾的收藏家擁有大量的中世紀藝術珍品,法國以國家的名義收購了這批藏品,並建立了一個專門收藏展示中世紀藝術品的博物館,叫呂克尼博物館,於1843年正式對外開放。擴張II:亞洲藝術此外,盧浮宮的亞洲藝術也是幾近空白。19世紀末,一位里工業家彌爾·吉美非常熱愛東方藝術,收藏了大量日本、、印度、柬埔寨等亞洲國家的藝術品,並於1889年在巴黎成立了吉美博物館,後來將它捐給了國家。盧浮宮和吉美相互在藏品方面做了切割與交換,互為彌補,互為補充。盧浮宮把它的亞洲藝術品給了吉美,吉美把它的埃及藝術作為回報給了盧浮宮。此後,吉美便以純粹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聞名於世,很多亞洲學者為了研究本國藝術,不得不跋山涉水跑到巴黎來作課題專項研究。擴張III:現代藝術歷史在前進,盧浮宮精神在延續,到了20世紀,現代藝術興起,巴黎作為現代藝術的發源地,怎能沒有一個專門的空間去收藏展示現代藝術呢?!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華麗現身,代表著一個全新的、以收藏全球現當代藝術為核心的國家級現代藝術博物館正式落成,這個好像來自未來世界的奇異建築,雖然與塞納河畔的古典主義情結背道而馳,卻恰恰符合了現代藝術離經叛道,與古典藝術分道揚鑣的決心。面、線、點西班牙藝術家František Kupka1910擴張IV:19世紀西方藝術這條塞納河畔的風景線上很快又多了奧賽博物館。最初,構成19世紀藝術史的兩大主力陣營的藏品分屬兩個場館:保守陳舊的學院派被放在了盧浮宮,作為盧浮宮龐大收藏的收官之作與一部「老派藝術史」的沒落尾聲;前衛創新的印象派、後印象派等先鋒藝術被放在了蓬皮杜,作為現代藝術史敘事的開端與導火索。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得合情合理。到了20世紀後期,人們對19世紀藝術的看法越來越客觀與完整。作為19世紀藝術的共同組成部分,學院派與印象派、後印象派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無法將它們刻板地擺在對立面的兩極,更不能將它們割裂地置於兩個獨立的展覽空間。這就為奧賽的誕生創造了不可抗拒的理由,19世紀藝術必須作為一個時代的整體去看待,需要一個專門的展館去陳列,這也是為什麼奧賽被稱作「19世紀博物館」的原因。擴張V:大洋洲、非洲、美洲藝術世界藝術版圖的最後一部分擴張與完善,最終落到了2006年建成開放的凱布朗利博物館身上。它是大洋洲、美洲、非洲、部分亞洲藝術博物館,也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原始藝術與民間藝術博物館。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是一個體現非西方藝術和文明的人性與神奇的精神縮影。展品中包括各種吉祥物、雕塑、面具、飾物與各種宗教、日常生活器具。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曾在博物館揭幕典禮上聲稱這是一座向曾經「被侮辱和蔑視的人民」致敬的博物館。這五大藝術博物館都是盧浮宮的一個個分支,是「盧浮宮精神」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繼續延伸與滲透,它們紛紛從盧浮宮中獨立出來,彌補了這座藝術聖殿的斷層與空白。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圍繞著塞納河,圍繞著盧浮宮展開的,使河畔兩岸的風景變成了一部以西方為中心、移動可視的世界藝術史。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盧浮宮與「盧浮宮精神」的故事,也許聰明的你們已經猜到了我即將要在文末引出的展覽推薦。正在國博熱烈上演的「盧浮宮特展」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珍寶展,卻有著它獨特的展覽敘述方式,你只有靜下心來傾聽展覽向你娓娓道來的那段過往歲月,才能真正體會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盧浮宮精神」。Enjoy!【點擊關鍵詞,直達熱門精選】往期展覽直播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