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淺談詩的謀篇布局文/龍頭老大提到「謀篇」,我就從詩詞之外先談起吧。我們都知道或者至少聽過「謀篇布局」這個詞兒。那這詞兒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具體定義性的解析一下它。謀---就是計謀,謀划,策劃。篇---其實就是一個系統,一個局面,或者說是一個事件形成的全部過程及事件的本身。 往小處說可以指一篇文章,往大處說,可以說成是國事、家事,天下大事。布局---對某事物的整體結構所做出的規劃安排。謀篇的目的在於布局,先謀篇而後布局。通過對這個詞的具體解析,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我個人的體會是,謀篇布局,是我們生活中、工作中、乃至各項活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不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有個事前籌劃,這是很自然的,不然象無頭的蒼蠅一樣,亂飛亂撞,結果必然是四處碰壁。我們有時也表現的很敏捷,能很快速地對某事的處理做出正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但是,這個「快」實際上也是經過「謀篇」而後才行動的。那僅僅是因為你的思維組織能力強。 一個人的謀篇布局能力,體現了這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每個有成就的人,有能力的人,都是謀篇布局的高手。每件傑出的作品,不論是工程、外交、藝術、甚至事業等等,都必然是經過先謀篇而成就其精彩的。我們寫詩、填詞、做賦、行文,同樣如此。每人寫詩填詞水平各不相同,其作品風格、層次、品位也各不相同,差別在哪?基礎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謀篇布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單一的技巧性的能力,它是一個人綜合素質修養的體現。所以,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功夫在詩外」。 我們還時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就是「底蘊」。「底蘊」是什麼東東?其實,它就是指內心蘊藏的才智﹑見識、知識的積累程度。我們學習詩詞寫作,僅僅知道些寫作規則的條條框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寫作時真正依仗的是我們每個人平時積累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綜合能力。 比如寫近體詩,格律啊平仄啊押韻啊,其實不算難的,我經常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讓一個中學文化水平的,不懂格律的人達到格律詩基本規則的掌握,而且馬上就能合轍押韻地開始寫作。普及速成,這一點都不難。但是,我卻絕對不能保證讓他短時間內寫出蘊意深刻,神氣內斂,精美絕倫的佳作詩篇來。為什麼呢?因為,具體知識和規則的掌握可以速成,底蘊的積累卻非一日之功。 文學藝術的創作,與其他例如美術及音樂等藝術作品的創作本質其實是一樣的。詩、畫、樂本就是一體的,思維模式大同小異。而作品形成的過程本身,又需要嚴謹的操作和精細的刻畫。這就是真正的「功夫」所在。 如果只有形象思維的發散,你會神經兮兮的不正常;如果僅有邏輯思維的禁錮,你就只是一個機器人。而如果將二者適度的把握和掌握,自由運用,充分發揮,那你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高素質的人,豈止一個詩人的桂冠可以擋的住你,任何事情對你來說都會駕輕就熟的。 說跑題了沒有?沒有!「謀篇布局」不是一個空泛教條的概念,它是知識底蘊的積累的產物,是以綜合修養為基礎的概念。平時不注意綜合素質的訓練,我就是告訴你一萬條謀篇的規矩和法則,你該不會還是不會。說嚴重點,關於謀篇的修鍊,是一輩子的課程,是遠超出詩詞範疇的概念。 寫詩填詞技能的本身,實乃末技耳!從詩的框架里跳出去,去思悟事物本身的規律,再回到詩的境界中來,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經常這麼反覆的修鍊,那麼對於所謂起承轉合的理解,對於謀篇布局的認識,你就可以給我做老師了。 回歸重點,講布局: 章法結構所謂章法,就是指文的結構框架。在文學創作,不論詩、詞、曲、賦、駢、散等各種體裁都是需要有一定結構的。而關於詩文的章法,簡單說就是四個字--- 起、承、轉、合這幾個字幾乎就是詩文寫作結構章法的專用術語了。其實,起承轉合不僅僅用在近體詩的寫作上,填詞遵循的也是它的法度,詞的上片多為鋪墊景色、埋下伏筆,下片多為抒情達意寫心緒。詞的過片,無疑就是起承轉合中的那個「轉」。 近體詩的形式中,我們一般分為四個部分,對律詩而言分別稱為1,首聯(起聯),2,頷聯(承聯),3,頸聯(轉聯),4,尾聯(結聯),對絕句而言則分別稱為起句、承句,轉句,結句。看到了吧?在名稱上,已經把章法的概念融合進去了。 (一)起起就是一般意義上的開頭。萬事總要有個起端,文章總要有個開篇。我們看那說書的人,把那醒木「啪」的一聲使勁一拍「話說……如何如何」,這就算開場了。我們寫散文,寫議論文都要有個開頭,寫詩文,更是要有個好的開頭,術語上就叫「起」,簡單明了。 關於詩的起法有多種,個人體會,一般的情況下,七律的「起」適合平鋪而起,淡然而起。因為相對於絕句而言,七律就相當於「文」的性質。起的不必過於驚濤駭浪般那麼突兀。因為空間相對充足,為詩意的精彩做好足夠的鋪景造境是必要的,用起的平淡來襯托後面(轉結聯)的精神高遠,波峰洶湧,它起個對比的作用。這樣表現出詩的起伏感,也就形成了詩的音樂性---「意」的旋律美。這也適合那種起的閑雲出岫、輕逸自在的氣氛。 七絕寫作與其他近體詩還有所不同,他表現的立體感尤其明顯。從某種意義上說,七絕才是詩,而七律則是文了。不同於五言的是,不論是律還是絕,七言詩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韻的,目的主要是為詩的韻律感定個基調。其效用相當於音樂上定個音階,高八度還是低八度,這種比喻是種意會的感覺吧 五絕是近體詩中字數最少也最難寫的,它的起,反而不需要象七絕之起那麼突兀驚人了,這有點「返樸歸真」的味道。五言詩,因為字數少,單句本身的節奏感施展不開,空間不夠。所以,它的特點是讓句和句之間形成錯落感,節奏的表現是交給用句子和句子之間的落差表現的。所以,五言的起句多為仄收而不適宜押韻的。五律五絕皆如此。五絕的起,語意要平實,但音節要突兀。 關於詩的起法,再簡單介紹一下幾種方法: 1,明起----所謂「明起」,是開篇就將題面說出,不加任何掩飾。舉例 虢國夫人(杜甫)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題,適合初學詩者,簡單。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見題字,但是含有題的意思在起中。舉例 詠石灰(于謙)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終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這是起句不點題,卻含題意,給人想象空間大,藝術性比較強。 3,陪起----先借別的事物,然後再引出本題來。舉例 寒食(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臘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起句不說「寒食」,而用「春城飛花」由來寫眼前之景色,從而引出題目來, 4,反起----不從題目正面說起,而從反面引出本題來舉例 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霍家親。詩本是寫喜事的,卻先從「無鄰」「荒」「貧」等悲涼景象寫起,以此點出外弟之肯來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舉例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6,興起----由心中所懷之感想,引出題目的本意。 舉例 渡漢江(李頻)嶺外音書絕,經冬復入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先寫出心中所感於旅居嶺南之外,年復一年而音訊斷絕,以引出題意渡漢江。 (二)承詩的承接之法,要點是緊接起聯(在絕為句,下同),寫景色,寫情緒,都要不松不緊,若即若離。與起句的氣脈要連貫而不可斷了。接續起聯,但不要和起聯一樣的平行描寫,要有所遞進,或者舒展。承聯適宜勻稱舒緩一些,盡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緒表達。基本原則是跟著起句走,注意這個「跟」字,要跟的住。說白了就是一個連貫性。 先看個例子:落花 (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來看這頷聯「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就是承接首聯「花亂飛」的「意」,而更為補足,且亦關合題旨,一脈相承。 再看個七絕的例子:閨~怨 (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題目是個「怨」但起句卻不寫怨,卻寫了個「不知愁」,是就是前面講「起法」時說的「反起之法」。這裡,我們注意一下第二句,用凝妝上樓的姿態,接著描寫那個「不知愁」。意思很連貫吧?至於真不愁還是假不愁,那交給下面處理。承,的任務就是接和續。 一般的來講,起聯點出個意象,或是景,或是情,承聯呢,就是鋪展這個意象,把這個意象鋪的充分一些,鋪足它。目的,就是為後面的「轉」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你要是鋪的過分誇張了,突兀了,整大了,後面的「轉」就不好處理了。如果後面再重新來描述景色,或鋪墊情緒背景,則使詩意為之一頓。失之流暢,這就難看了。 說到這,我再強調一個觀點,就是詩的每聯每句甚至每個字,都要是要為主題服務的。不論是正寫反寫,不論是用賦、用比、用興,你都要時刻想著「扣題」。起和承是這樣,轉和結也一樣。 (三)轉 詩的「轉」非常重要。轉本身就是一個小的跳躍,從景到情的跳躍,從量到質的跳躍,從平鋪直敘到詩意的高潮。所謂的轉,就是要有一個變化,要有一個提升。轉的概念好理解,轉的處理卻需謹慎。轉要轉得使詩為一振,精神起來,又不能轉的脫離了主題。 轉的基礎是前面的鋪墊。沒有前面兩聯充足的描寫做鋪墊,也很難轉出精彩來。這就相當於跳遠。跳遠比賽時我們看到運動員都需要有個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為這一跳而提供能量。跑的慢了,跳的就不遠了。助跑速度快了,躍起時在空中的時間就長,還可以瀟洒的空中漫步幾下呢!起承轉合中的轉,就相當於這一躍。而起聯和承聯,就相當於助跑了。 所以,「轉」是詩意的一種「提升」(躍起),但又不能是沒有準備的提升。詩本身是個一整體,是句及聯的有機組合,哪一部分都很重要,各聯各句,各司其職。在轉這裡,擔當的就是要出頭露臉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好好「包裝」它,讓它精彩亮相。 律詩的特點,講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聯是要求對仗的。形式上看這兩聯有統一協調性。但如果你真的把兩聯寫成一個模子,那就失敗了。因為,頷聯和頸聯是需要有個變化,在對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組織上,在意的表達上,都要有個落差,要有變化。所以,在律詩中,詩意的轉是相對平穩的,有框架下的轉。轉的比較斯文。 絕句,尤其是七絕,轉就要格外的強調「突兀」的特點了。七絕的特點與律不同,它不需要那麼慢條斯理的含蓄工典。因為絕句字少,所以要想把詩意充分表達好,就要鮮明。在轉處,更要使人眼前一亮,為之一驚,這樣才能達到適合它體裁的應有的藝術效果。我們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通常要採取特殊的手段。 常見的,是採用「疑問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等等。這類的句子,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從構建詩意的角度來說,就是突出「亮點」,寫七絕,其實就是蓋高樓。而轉句,就是最高層。七絕的轉句往往是和結句配合起來的。有時形成一問一答的形式。 現在介紹幾種傳統的近體詩「轉」的方法,給大家參考一下。 1,進一層轉法:就是在轉處進行遞進式的描寫。重要之點是與前面起和承的聯繫連貫,可以避免轉的飛了。這屬於比較工穩的轉法。 舉例 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主題是月夜,第一第二句是從正面寫的,而第三句從「月夜」進一層落筆,轉到春天之氣候,以此來觸動春愁。這類的轉法,稱為「進一層轉法」。 2,退一步轉法:是從題目的本意退一步來敘述。主要是從時空變化上落筆,用時差位差來表現,或者提出一種假設來轉。有時可以相當於我們寫作文時說的那種「倒敘」等等。目的還是形成一定的變化。 舉例 江村即事(司空曙)罷釣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縱然」二字有「或許如此」及「不過如此」之意。既能呼應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顧下文「只在蘆花淺水邊」之句。這類的「轉」我們稱為「退一步轉法」 4,擴轉法:就是從轉句起,擴大描寫的範圍。舉例 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裡我們主要看這點---由「白露明月」轉而憶及分散於四方之兄弟,範圍境界擴展開來。 (四)合合就是詩之收尾了,也稱為「結」。結句又稱「斷句」或「落句」。在絕詩是第四句,在律詩則為第四聯。結句之意,即是將前面三句或三聯,作一總結以為收束也。「結」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處理好的。我認為。詩的結,最能體現作者的底蘊厚薄,以及他的寫作風格了。結有千種,毫無模式可言,所以我也舉不出什麼類型的代表作品為例。 但大體遵循的規律,還是要以扣題為主。收攏全篇,併發散詩思於詩外,使人讀後留有餘味為最佳。於七律而言,因為經常起的比較平穩,所以結的也往往淡然而收。餘味淡雅,意境悠長。律的結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結論,或由此展開的聯想。有時,律詩的前幾聯都用來做鋪墊性的描寫,而把轉放在了結聯上。對前面的描寫做一總的意念上的提升。 律詩起承轉合,不為無法,但不可泥,泥於法而為之,則撐柱對峙,四方八角,無圓活生動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從容閑習之餘,或溢而為波,或變而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強致也。人但知律詩起結之難,而不知轉語之難,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許渾詩,前聯是景,后聯又說,殊乏意致耳。 我們起聯起句多去寫景,包括後面幾聯,在寫景色時,不要把景色寫的太實了。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其煙霞變幻,難於名狀。及登臨非復奇觀,惟片石數樹而已。遠近所見不同,妙在含糊,方見作手。薦讀☞ 你一定會看錯的16張圖,敢挑戰么?☞ 讀寫必備|100本詩詞電子書下載投稿郵箱: Shicixuan2016@163.com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