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編者按:2017年一季度,21世紀資本研究院推出了《融資》系列研究的第一期,我們選擇了IPO作為切入口,從區域融資能力分析、中介機構服務能力分析、融資趨勢分析三個方面,分析2017年的開篇以及預測未來的趨勢。眼下,今年已經走過了一半,《融資》系列研究推出第二期,這一次,我們將目光拓展,將為讀者們分析資本市場融資三極——IPO、再融資、新三板定增,它們各自在上半年劃下了怎樣的軌跡?而接下來的半年,分別又將交出什麼樣的答卷?下一次,我們三季度見。(楊穎樺)融資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環。如今,IPO、再融資以及新三板定增構成了資本市場融資重要的三極。2017年上半年收官,21世紀資本研究院整理了IPO,再融資以及新三板定增的數據,復盤2017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融資的全貌。IPO:提速與緩衝從整體數據來看,紓解IPO堰塞湖的監管效果已在2017年上半年初步體現。截至2017年7月6日,在會企業總計615家,與今年年初735家的排隊家數相比,減少了近百家。大量的實體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13日,在A股首發上市的企業已經達到259家,籌資總額也已達1300.87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298.11%。與此同時,證監會核發的批文數量也創下峰值。今年以來證監會核准了22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總募資規模不超過1133億元,不僅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21%和171%,也超過去年下半年的210家。其中有188家獲得IPO批文的企業為今年過會,佔比高達83.93%。愈來愈多的IPO企業「過關」直接促成了排隊時長的驟減。今年獲得首發批文的225家企業的平均排隊時長(從預披露到獲得證監會批文的時間間隔)約654.17天。而2016年上會的企業,從申報到上會平均經歷753天(約2年),申報到發行則平均經歷862天(約2年半)。IPO堰塞湖較年初大為緩解,在會企業家數從2016年12月29日的731家一度降至2017年5月18日的569家,但由於以12月31日為審計基準日的企業集中在6月申報,6月新增受理量達到113家,截至67月296日,在會企業總計637615家。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的常態化是IPO過關條件愈來愈嚴苛。儘管今年IPO發審提速明顯,核查總量增大,但審核卻更加嚴格,證監會在IPO入口處「嚴防死守」,過會率幾乎逐月降低。2017年上半年的過會企業數量僅224家,比2016年少了23家,過會率僅為81.5%,遠低於2016年91.82%的過會率。尤其是2017年6月份,過會率已經下滑至前所未有的69.05%,7月12日5家上會企業中又有3家被否。在目前暫緩表決的7家企業中,有6家已經先後過會,將所有暫緩表決的上會企業剔除后,2017年未能順利過會的企業仍有44家,IPO首發上會企業的否決率達到16.00%,較去年全年7%左右的否決率增長超過一半。強監管、嚴審核並不止體現在了發審委的審查情況上,今年以來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也不在少數。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有54家,其中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業17家,擬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10家,擬在創業板上市企業27家。整體速度在加快,但個體卻開始緩下腳步,尋求一個緩衝區,適應新的監管要求。監管層對上市企業的質量把關的「嚴苛」讓不少擬上市企業提高警覺。除了主動撤回申報材料外,7月6日,深圳一家中型律所從事IPO業務的律師告訴21世紀資本研究院:「因為最近審核趨嚴,有一些擬上市公司擔心過不了,在可控時間內刻意將申報時間放緩,避開近期,等待政策變化。」但上述律師也補充指出,由於IPO政策趨勢仍存在不確定性,這樣做也有一定的風險,是否採取該措施還得取決於公司本身的質地和券商的風格,取決於項目負責人是激進還是保守。隨著存量企業的減少,優質項目更加「一票難求」,一場IPO資源爭奪戰在各大券商之間上演。「相對於當前的IPO節奏而言,企業的成長速度要慢很多,場內能達到上市要求的企業就那麼幾家,優質的公司幾乎是萬人搶。」7月6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向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在有限的資源中,券商之間競爭激烈程度甚至到了分秒必爭的程度,拼業務、拼服務、拼價格的戰爭比比皆是。有一組數據便可說明這種變化。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接受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公司共227家,其中14家企業曾更換過保薦機構,有96家在接受上市輔導時不選擇自己的主辦券商,佔比高達42.29%。IPO對企業來說需要花費巨大的財務和時間成本,因此在最重要的保薦機構環節,很多企業選擇不冒險,將擬IPO項目交與成熟的團隊。在IPO提速的大背景下,券商新三板團隊的業務水平和IPO之間正在形成矛盾點——大量的新三板企業在面臨IPO團隊選擇時更為謹慎,部分券商新三板團隊根本無法陪企業到更高的資本市場。再融資:規模腰斬IPO融資相較2016年出現了較大的提高,但資本市場另一個重要融資渠道再融資市場規模卻在2017年上半年腰斬。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2017年上半年有238家企業成功IPO,募集的資金規模高達125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03%、342%。同期A股再融資規模為3885億,相比上年同期下降50%。作為對比,2015年、2016年上半年A股再融資的規模分別為5458億元和7736億元。同比2016年同期,2017年上半年再融資規模近乎腰斬。對再融資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監管新政的推出。2月17日,證監會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同時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兩者雙管齊下,直指近幾年再融資過度引發的套利和亂象。(5月27日證監會發布的減持新規對上半年的再融資市場暫無影響)毫無疑問,再融資市場在2017年上半年觸及底部。但21世紀資本研究院在同市場機構交流時了解到,再融資市場在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回暖。一位九泰基金定增業務板塊人士告訴21世紀資本研究院:「市場正在適應新的再融資規則,證監會發布的新政將再融資的市場原有規則、套利空間,尤其是三年期定增的空間徹底鎖死。但原有玩法的覆滅並不代表再融資市場被徹底拋棄。現在很多機構又重新將重點放回到再融資市場。」21世紀研究院了解到,由於再融資新規存在新老划斷的情況,原有的項目在近期折價率出現了明顯的提升,這也誘使部分機構開始關注並且參與這一過渡時期的定增市場,這些資金的加入可以讓再融資市場規模在下半年迎來一定的反彈。但過渡期后,再融資市場總規模萎縮已成定局。新三板定增:維持600億大關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上半年新三板定增市場按增發預案統計的擬募資總額為940億元,實際完成募資總額647億元。同比2016年新三板市場上半年的數據,新三板市場則保持了600億級別的定增規模。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為653.3億元。在市場更加低迷、利空因素不斷積累的情況下,定增融資規模和發行次數沒有出現大幅下滑證明新三板一級市場存有活性。「雖然,上半年新三板市場的信心和人氣都在流失,但從定增的表現來看,上半年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並沒有因此陷入頹勢。」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在同研究員交流時表示。那麼支撐新三板定增市場的主要因素是什麼?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到,一些擬IPO公司在正式向證監會提交IPO材料之前會選擇進行一輪融資。一位北京地區擬IPO新三板公司的董秘透露,公司想要以2017年6月30日為審計基準日申報IPO,但在此之前公司準備融資3億,融資用途為補充流動資金。關於該筆融資的真實目的,該董秘表示是為了公司可以更加從容地去證監會IPO排隊。這樣的公司並不在少數,儘管三類股東的影響尚未消除,但在定增端公司可以輕易地篩選非三類股東投資者。相比未能融資的企業,數億流動資金在手的擬IPO公司也不會因為IPO財務門檻而錯過行業發展的機會。另一面,這樣的PRE-IPO好機會對於大多數機構來說都是不能錯過的。因此,在IPO常態化下,無數資金衝進新三板Pre-IPO的標的中。也正因為如此,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新三板市場預備板屬性越發凸顯。除此之外,在類金融機構暫停融資和掛牌后,新三板市場鮮有巨額融資的案例。但在今年上半年裡,神州優車一筆46億元的融資曾經轟動市場。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到,神州優車此前設定的融資規模為100億,因為多種因素,這100億將在年內拆解成數次分批完成。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7年上半年單筆融資額超過5億的案例有11家公司,另外單筆融資額度超過2億的有51家。21世紀研究院認為,新三板市場在近幾年連續維持了半年600億,全年1200億融資規模已經毫無爭議的成為了資本市場融資重要的第三極。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