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低調的任正非,開始越來越多的成為各省領導的座上賓。2017一季度,任正非先後見了四川、陝西、山西、貴州、廣東、江蘇、浙江和湖北的省委書記、勝人大常委和省長,並分別與這八省簽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到底是怎樣的業務合作,會讓73歲的任正非親自出馬密集拜訪地方大員?經梳理任正非與各省簽約的內容來看,雲計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建設是華為政府生意的重點。事實上近年華為在各地跑馬圈地政務雲、智慧城市市場,政府生意版圖逐漸清晰。合作雙贏的點是什麼?3月29日,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在會見任正非時表示,對華為公司的卓越發展成就和戰略思維、方法論、執行力等表示高度讚賞。蔣超良還伸出橄欖枝,湖北迫切需要與華為這樣全球領先的創新企業擴大合作,希望華為公司繼續支持湖北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共享湖北發展機遇。根據協議,華為公司將加大在湖北的研發投入力度,助力湖北智慧城市軟硬體產業發展;雙方將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雲計算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合作。2月25日,任正非在浙江省簽署的框架協議中,華為和浙江合作內容主要有三項。一是在浙江投資建設「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每年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的高端人才都會來杭參加培訓;二是升級華為杭州研究所,打造成全球計算研發中心,加大在杭州研究所的研發投入;三是利用華為晶元、網路等核心技術,為浙江企業提供物聯網開放平台。1月22日,任正非在山西省與當地達成的協議,也是雙方將在信息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方面發展進行合作。倒推到2016年底,任正非在江蘇省簽署的協議中,華為和江蘇雙方將組織實施20多個具體合作項目。任正非說,華為將以協議的簽訂為契機,按照江蘇「十三五」規劃的整體部署,發揮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方面技術優勢和全球經驗,助力江蘇加快智慧強省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推動江蘇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其他省份的協議中,無一例外都提到了雲計算、大數據領域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時光追溯到六年前,在華為雲計算戰略發布會上,任正非便發表了一個在業界備受關注的講話:"華為20年來,從青紗帳里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鬥,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當我們打開眼界一看,我們已經不得不改變自己長期的封閉自我的方式。"也對看到華為的深思和焦慮。雲企業逐鹿政務雲市場2017年3月,政務雲市場廝殺並不平靜。其中,騰訊以1分錢中標廈門政務雲項目,引發市場波瀾,各方爭議聲不斷,被質疑低價惡意競爭。不僅是騰訊的項目,3月31日,遼陽政府採購網登出了「遼陽市信息中心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平台硬體建設項目中標公告」,成交供應商是電信集團遼寧省遼陽市電信分公司、電信系統集成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金額也是1分錢。最近,各家公司的雲市場業務價格戰,已經硝煙瀰漫,各大企業開始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同樣在三月份,華為聯合河南移動中標河南省「政務專有雲」項目,取得了獨家承攬省級「政務專有雲」項目主中心的建設權。在政府市場方面,是各家雲企業的爭奪重點。競爭也正式拉開競爭序幕。華為企業BG區副總裁楊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場最大的機會來自於宏觀政策環境方面,把信息化作為國家的戰略。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進行數字化轉型,傳統的IT系統作為支撐系統正在轉變為企業和政府重要的決策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政務雲市場是個突破口,也僅僅只是個突破口21世紀經濟報道曾採訪中部某市負責對接華為政務雲項目的經信委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雲計算處於發展初期,從項目入手是企業破題的一個重要方法,華為這方面有成功經驗。幾大一線雲計算企業中,沒有選擇誰的必然性區別,他們接觸華為比較早,所以成為了優選項。 2017年,華為不再遮遮掩掩,大聲喊出了要做公有雲的戰略,在雲服務領域更是加大發力。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華為生態夥伴大會2017上提到,華為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Cloud BU,在2017年增加投入2000人。這兩年華為積極到各地政府推銷雲計算生意,政務雲是布局重點。在最新發布的2016年財報,報告顯示在雲服務領域,華為與30多個城市形成戰略合作,構建了一張覆蓋全國各省的雲服務資源網路,在政務雲市場嶄露頭角。 政務雲無疑是華為快速佔據雲市場份額的最佳的突破口,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任老闆親自出馬,就是為了要開好這扇門,也是整個華為非贏不可的第一步。 雲計算是創造出真金白銀的生意,即將上市的Snap就是一個例子,在招股書中Snap披露與Google雲簽署了一項高達2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在未來五年內購買Google雲的計算、存儲、帶寬等服務。 在市場,公共雲的整體市場規模正在迅速增長,增速大幅高於西歐和美國市場。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共雲市場整體規模將從2016年的112億美元增長至今年的142億美元。同期,美國市場規模達到了1410億美元。據IDC預測,在2015年到2020年預測期間,公有雲整體開支將實現21.5%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幾乎是整體IT開支增幅的7倍。到2020年公有雲市場整體開支將達到2034億美元。 就在上一季度,國內公有雲老大阿里雲營收同比增速達到115%,連續第七個季度保持三位數的增幅。這讓分析師們看到清晰的成長路徑:一方面阿里雲在公共雲市場的份額超過40%,並保持高速的增長,另一方面萬物互聯產生出越來越多的數據,對雲計算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長。阿里雲持續的高速增長讓投資屆出現「看漲」風潮。 並且在市場佔據40%以上份額的雲計算服務商阿里雲已經將觸手延伸到全球互聯網市場,但與亞馬遜、微軟形成「3A」(Alibaba,AWS,Azure)競賽剛剛開跑,還好機會尚在。此前對於要不要進入公有雲市場,華為曾經一直是瞻前顧後,遲遲不露頭角。但面對潛力極大的需求市場以及競爭對手市場佔有率的高速增長,從現在開始,華為只能日夜開追趕,慢0.1秒都可能只有錯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IT戰略家】,這裡是IT界和金融圈交集的風眼。切記勿用戰術上的勤快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歡迎爭議,擁抱您獨特的觀點!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